給個人的銷售返點如何規範入賬?

給銷售返點如何規範入賬?

給個人的銷售返點如何規範入賬?

一、銷售返點的困境

說起銷售返點,很多會計人都會覺得這是個棘手的問題。一方面,銷售返點是商業活動中的普遍行為;另一方面,銷售返點帶有灰色的意味,很容易與好處費、回扣、商業賄賂掛上鉤。為了方面敘述,本文所指的銷售返點是個大概念,佣金、好處費、回扣、商業賄賂皆涵蓋其中。

銷售返點雖讓人覺得不敞亮、不透明、不光彩,企業經營中卻又“不可或缺”。即便知道銷售返點的貓膩與潛規則,單個企業很難獨善其身、潔身自好。前一段主流媒體爆光了醫藥行業的銷售潛規則,藥品的銷售返點高達價格的40%-50%,並且這已成了行業慣例。

既然承認銷售返點客觀存在,也知道這是商場潛規則,會計人員就不能置身事外。返點費用如何入賬,有什麼風險,都需要會計人員思考。

先說說什麼是銷售返點,企業向客戶支付的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的各種返還支出。如果公對公,銷售返點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企業常見的促銷手段。會計做賬時記作銷售費用即可。

問題是,絕大多數的銷售返點並不是返給採購企業,而是返給採購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經辦人或中間人。給這些人的銷售返點在性質上就要打一個問號了,這屬於他們合理合法的勞動報酬嗎?

把銷售返點給客戶的採購負責人,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仍然屬於銷售費用,可計入勞務費。問題是,這樣返點別稱“回扣”“好處費” “拿返點” “吃佣金”,是見不得光的。以勞務費的名義支付銷售返點,不太實用,相信絕大部分人不敢堂而皇之地收這個錢。原因在於,勞務費企業需代扣代繳個稅,並匯款受益人人銀行賬戶,這樣鐵證如山誰都會有顧忌。對方不情願,企業就不好操作。

二、銷售返點的賬務處理與稅務處理

這實際上是一種集體的不理性和個體的風險的碰撞,一方面,企業將銷售返點支付給個人,有涉嫌商業賄賂的風險。另一方面,費用不能正常入賬,存在稅務風險。會計人員如何應對呢?

對於涉及銷售返點比較多的企業,有三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銷售返點的企業所得稅扣除限額;二是銷售返點的個稅扣繳;三是入賬發票的質量控制和三流一致。如果沒有量身定製一個良好的銷售循環稅收與發票風控方案,銷售規模越大,風險也會越發不可控制。

現實中,不少企業對此類問題的處理主要採取下面三個辦法:

第一,由銷售人員找發票套現,將現金套出來後應對此類事項。這種作法形同玩火,若套現的金額較大,虛假髮票、虛開發票就會出現,套現的個人、企業都會存在律風險。特別是現在稅務對發票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找發票套現更加不可為。

第二,以獎金的形式付給銷售人員,企業在此過程中裝鴕鳥,把風險轉移給銷售人員。這種處理方式乾脆利落,但企業的個稅負擔較重,而且有放縱員工的嫌疑。一旦出事,企業並不能真正獨善其身。

第三,設置防火牆,業務外包。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個橋段。得知歐陽菁被雙規,大路集團董事長王大路對李達康書記說,他從未給銀行工作人員行過賄,大路集團都是通過財務公司辦理貸款。李達康笑著說,你設置了防火牆。

給個人的銷售返點如何規範入賬?

《人民的名義》劇照

所謂設置防火牆,實質是一種風險轉嫁的辦法。企業貸款時給個人返點,這與行賄無異,企業是有法律風險的。王大路的辦法是委託第三方機構“財務公司”處理貸款事項。

這樣一來,大路集團就與城市銀行隔離開來了。大路集團與財務公司是正常的服務委託關係,大路集團給財務公司支付辦理貸款的服務費,財務公司給大路集團開具服務費發票。這個過程可以被解釋為合理、合法的委託代理關係。至於財務公司與城市銀行如何處理、如何協調,大路集團可以置身事外。

說得直白一些,設置防火牆就是通過增設一道中介隔離風險。不過因為多了一道交易環節,這樣操作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從這個角度看,設置防火牆就是花錢買規範、花錢避風險。

企業經營風險頗多,聽之任之如同玩火,即便無法抗爭,為保險起見也要學會轉移風險。從《人民的名義》中汲取智慧,會計人要記得提醒自己的老闆學會建立屬於你們的防火牆。

要在賬務上規範給個人的銷售返點,沒有什麼盡善盡美辦法,企業只能風險與成本之間取捨。若是想讓風險更小,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對會計人員而言,既要承認這種客觀存在,也要正確認識這種客觀存在。企業財務要逐步規範這類行為,千萬不能讓商業賄賂成了集體意識。

大家在節稅過程中若遇到問題的話,可直接諮詢海川易稅,免費諮詢方案,您可添加微信18670795766,我們有專業的稅務老師為您解答所有的財稅疑難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