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唐詩的世界永遠離不開兩位巨星,一個是詩仙李白,一個是詩聖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天上的大鵬,穿梭在自由的世界,瀟灑俊逸;那麼杜甫則是人世間的瘦鳳,在滿目瘡痍中感悟人間疾苦,沉鬱頓挫。兩人的文學風格各具特色,不分伯仲。李白很狂,與仙人相伴,與日月同輝,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很忙,忙著體察民情,忙著為民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李白的一生過得瀟灑,與月亮對飲,讓仙人撫頂;杜甫一生過得卻不快樂,身處亂世,人生不順,貧窮飢餓,處處磨難。李白之死富有傳奇、浪漫色彩,他不是病死,而是“捉月”而死,醉酒之後的李白,泛舟江上,只見一輪皎潔的明月倒映在平靜的江面上。李白以為月亮從天上掉了下來,便從小舟上縱身跳進江中,想要捉住月亮,一代詩仙李白因此溺水而亡。

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杜甫人生的最後一年是在唐代宗大曆五年,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八年。此時的大唐民生凋敝,一片低迷。身染重病的杜甫,從岳陽流落到潭州,衣衫襤褸的杜甫來到江南地區,竟然見到了自己從前的好友音樂家李龜年,一時百感交集,無限感概,寫下了人生之中的最後一首絕句。

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詩很多人都很熟悉,因為中小學課本里就收錄了這首詩,上學的時候大家都背過。這首詩可謂字少意深,短短四句,28個字,卻濃縮了大唐四十年的歷史。

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李龜年是唐朝著名的樂師,後世有“樂聖”之稱。這首詩是杜甫最後一次見昔日的好友所做,此時杜甫已經59歲了,江湖流落之際,他遇到了李龜年。前兩句寫的是回憶,歧王和崔九,兩人都是開元年間的顯赫人物,歧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崔九與唐玄宗是患難之交,在唐玄宗做王爺時就一直追隨。他們的府邸是名流雅士的一個聚集地,李龜年作為京城著名的樂師,經常去這些地方演唱。而杜甫也是很多名門貴族的座上賓,兩人因此得以見面。

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杜甫用”岐王宅裡”和”崔九堂前”向我們勾畫出一個美好的”開元盛世”圖。”尋常見”和”幾度聞”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大有深意。當年的”尋常”和”幾度”在若干年後,已經是不可企及的夢了。

後兩句將一切都拉回了現實,如今已經距離“開元盛世”過了四十年了,想當初年輕的時候杜甫和李龜年是多麼的意氣風發,而如今世事變化無償,兩人卻在江南見面。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曾經的尋常景象只能在夢中重現,經歷滄桑的二人再次相見形容憔悴,百感交集,回憶起往昔歲月,禁不住淚流滿面。

杜甫生命最後一年寫的詩,人人都讀過,記載了大唐40年興衰

​花落了,人變了,一切都不再是從前了,只有在見面的時的傷感,因為老友想起了以往,因為歲月蹉跎了一生。 杜甫的這首詩寫於生命的最後一年,詩聖一生流離失所,飢寒交迫,他的這首詩記載了歷史的鉅變,也描寫了自己人生的花開花落。一首詩記載了滄桑鉅變,難怪後人評價此詩為“子美七絕,此為壓卷”。你喜歡杜甫嗎?你最喜歡他的哪首詩?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