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42歲的馮麗莉被自己的病人刺殺了,她是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醫生。

當地流傳的消息稱,馮麗莉被刺了26刀。那天,是她去貧困地區縣級醫院扶貧半年時間期滿,回到本職崗位的第一次門診。院方當即發佈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譴責聲明,同事們則籠罩在無聲的悲痛氣氛中。

對此事的相關情況披露,也隨即陷入"沉默"。雖然兇手被確認為是蘭州國稅局的一名公務員,因3年前的一次直腸癌手術,對馮醫生產生了恨意,但具體施暴過程、犯罪動機,連馮麗莉隔壁科室的同事都不清楚。

而嫌犯的名字,在國稅局成了一個禁忌。他的身份被嚴加保密,只有極少數人才知道他的情況。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突如其來的行兇

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在門診部三樓C區。門診C區集合了肛腸、泌尿等多個外科診室。為了維持秩序,兩邊的通道都被鐵椅子堵上,病人走中間的2號通道。護士在叫號臺統一叫號,頭上兩個電子屏幕滾動顯示著患者與醫生的姓名。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甘肅省人民醫院門診部3樓C區,候診和叫號通道。圖片 陳龍

10月22日上午,兇手楊八軍就是從這裡進入了7號診室。醫院醫生的門診時間是公開的,週二上午是馮麗莉值班。楊八軍進去後,用隨身攜帶的刀刺死了馮麗莉。

7號診室只有15平米左右。進門後,右邊是兩張對拼的醫生辦公桌,左邊正對著門,放著一張白色屏風,屏風後面是一張窄窄的醫用鐵床,床上是藍色的墊子。

老醫生徐建國已經退休,事後他坐門診的班。"就在這個房間裡。"他當天雖然沒上班,但從院裡瞭解到少許情況。"那個人對馮醫生噴射了一種東西,不是硫酸,是警察用的那種噴霧劑。"據推斷,在向馮麗莉噴了刺眼的氣霧後,楊八軍拿刀刺向了馮麗莉的胸口。

泌尿外科的張民生41歲,比馮麗莉小一歲。他的診室就在隔壁。有時遇到泌尿科手術的解剖問題,兩個部門會診,馮麗莉會來提供手術意見。當天,張民生正在做手術,也不知道詳情。但即便當天值班的人,也很少知道房間裡的行兇經過。

"沒有病人的時候,我一般開著門。來了病人,我要讓他脫褲子,肯定要關上門。"張民生說,肛腸科與泌尿科,"一個前門一個後門",都是私密部位,看診時病人甚至會計較窗戶。"有的說窗戶還有亮光。我說,對面樓那麼遠,沒人看你。再說拉上窗簾就看不見了。"張民生說,"聽說兇手進門後,隨手把門反鎖了,別人根本進不來。"

當天的警情通報稱,兇手楊某某"持刀對醫生馮某某行兇",後經全力搶救,不幸離世。但有消息稱,當天7號診室裡不只馮醫生一個人,還有一位實習醫生也受了傷。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要是兩個人在裡邊,肯定會有叫喊聲。我想,大概第一刀就給到心臟了,那就喊都喊不出來……"徐建國說。

門外多個診室,呈弧形排列。關門後,室內的聲音難以被察覺。張民生說,有人聽到裡面發出了微弱的聲音,後來兇手自己出來了。"他還準備往8樓跑呢,後來被警察控制住了。肛腸科的楊主任也來了,他還跟楊主任打招呼。他認識楊主任。"

隨後傳出的消息稱,兇手一共刺了馮麗莉26刀。但這一說法尚未得到證實。"應該沒有那麼多刀,可能是誤傳。"當時,王軍正在住院部做手術,立刻就聽到了這個消息。他和馮麗莉同校同屆畢業,"心裡非常難受。"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犯罪嫌疑人楊八軍居住的蘭州市國稅局家屬院樓房。圖片 陳龍

得知情況,馮麗莉的母親和姐姐受到刺激,也住進了醫院。事發後,門診部3樓隨即被封鎖。當時在場的醫生、護士全部被安排休假,進行心理輔導。

23日,甘肅省人民醫院發佈聲明,描述馮麗莉"胸腹部多處嚴重致命傷,搶救無效",同時譴責道,"我們對這種毫無人性的暴力弒醫行為,感到極度的震驚與憤慨,並予以強烈譴責!"同日,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派員,提前介入該案的偵查工作。

人品、醫術都好,奉獻扶貧

馮麗莉2003年從蘭州大學本科畢業,2006年碩士畢業,隨後進入甘肅省人民醫院工作。

2006年,馮麗莉完成碩士論文《KAI1與P53在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此前兩年,她一直在省人民醫院的產科實習,師從產科醫生楊毓琴。最近幾年,楊毓琴退休,併到上海的醫院供職。

"馮麗莉是楊主任的開門弟子啊!"一位老醫生周敏說,馮麗莉是楊毓琴培養的第一位碩士,聽到消息後,她"傷心得不得了"。周敏記起那兩年,"小姑娘可認真了。在我們這兒寫論文、實習、轉科,大家都喜歡她。" 論文結尾的"致謝"中,她說,導師楊毓琴"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醫德醫風、精益求精的學術造詣,將是我一生學習的楷模"。同時,她還感謝了病理科、產科的多位醫護人員。

工作後,由於肛腸科沒有女醫生,"肛腸科的病很多跟婦產科有重疊,基礎知識是一樣的",馮麗莉被要到了肛腸科。在那裡,她進步很快,併成為一名優秀的專科醫師。

醫院的官方網頁上介紹,馮麗莉是肛腸科主任醫師,"擅長混合痔PPH術、腸道腫瘤、炎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動力障礙性疾病、家族遺傳性疾病、腹瀉、便秘、腸道菌群失調性疾病及肛周疾病的診治。熟練掌握腹腔鏡、電子結腸鏡等微創操作技術。"

同事、同行對馮麗莉的評價,是一致的讚譽。

馮麗莉是個做事認真、耐心的人。"很熱情。有時候我打電話說,有個親戚請她看下病,她都熱情接待,耐心診治。而且說話從不張揚,很隨和,不像有些醫生那麼擺譜。"張民生描述馮麗莉,"水平沒得說,年輕人裡的佼佼者。"

但同事之間彼此的交往也不多。主要原因在於,醫生實在太忙了。

"(她是)顧不上家的人,跟我一樣。" 張民生說,手術室門口的排班表上,一長溜全是手術安排。有時候他們常常要做手術到凌晨。說這話的前一天晚上,張民生加班做了一個手術,第二天來門診值班,"現在還迷迷糊糊的",而當天晚上和次日一早,他還有兩臺手術。

出事後,同行翻看她的朋友圈,發現最近一條是10月17日。馮麗莉發了4張醫院大樓和藍天的圖片,她還寫道,"扶貧任務圓滿完成,回到自己熟悉的辦公室,見到了自己熟悉的領導和同事,繼續努力工作。今天天氣很好,萬里無雲,祝未來的日子裡一切順順順……"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10月17日馮麗莉扶貧歸來第一天上班,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佈的內容。

甘肅省實行"醫聯體"建設和扶貧已經多年。根據省衛健委和院方的安排,甘肅人民醫院的許多主任醫師都會被下派到落後地區的縣級醫院,成為當地醫院對應科室的一員,駐院半年或一年,幫助那裡提升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

2019年4月15日,馮麗莉被派往天水市武山縣人民醫院肛腸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10月15日扶貧期滿,她回到200多公里外的蘭州,17日早晨上班,22日上午第一次門診,她就遭遇不幸。

消息傳到武山縣醫院,肛腸科的同行們悲痛無比。他們說,在武山扶貧期間,馮麗莉指導醫院肛腸科完善了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完善了疑難危重病歷討論制度,加強了病歷書寫規範;幫助提升了醫院肛腸微創技術,建立電子結腸鏡室,申請購置電子結腸鏡,選派肛腸科醫師前往省院學習電子結腸鏡的操作技術。

在馮麗莉的幫助下,9月7日,武山醫院肛腸科與省院肛腸科成為醫聯體合作單位。就在她離開前20天,武山醫院電子結腸鏡室正式建成,首例電子結腸鏡檢查順利開展。回憶起一起工作的種種情景,武山縣的醫生同行們說,馮麗莉"對工作忘我投入,對病人無微不至"。

除了"醫聯體"的扶貧外,馮麗莉還會定期到省內其他地市醫院做手術。張掖仁濟醫院是省人民醫院的"醫聯體"幫扶單位。該院的李醫生說,馮麗莉幾乎每個月都會到張掖做一次手術,"我們有疑難病症的時候,都會請她過來。"有時候,她自己出錢買車票,坐4個小時的動車往返張掖與蘭州。

"因為她小孩和我小孩差不多大,10歲左右。我們閒下來還經常一起聊聊小孩。"李醫生說,"馮主任是個特別盡心盡力的大夫。她曾說,她最大的遺憾,就是光顧著工作了,家庭、小孩都顧不上。"

事發當天,趙醫生在上海出差,"我非常憤怒!當時真的,我眼淚都快下來了。"趙醫生在許多大城市進修過,認識北上廣不少專家和教授。"我結交了這麼多師父,覺得馮主任真是一個非常有情有義的人,人品、醫術都非常不錯。你沒辦法再去挑她的不是……"

好大夫在線、微醫網上,以前的病人也對馮麗莉有極高評價。2年前,有三位患者寫道,"認真,負責,態度好"、"處處為患者著想,制定完美的手術方案,儘量減輕患者痛苦"、"感謝馮醫生讓我重新獲得了生命的希望"。1年前,有患者評價,"熱情親切、醫術高超、經驗豐富"。就在7個月前,還有患者評價,"診斷、手術水平高,服務態度很好。"

"心高氣傲"、未婚獨居的國稅局科長

畢業後在同院工作的同屆同學王軍醫生不理解,兇手為何下此狠手。

"那個人據說最開始就是慢性便秘,3年前被確診患有直腸癌,馮醫生給他做的手術。"他判斷,"這不是醫療糾紛的問題,又不牽扯手術,也不牽扯復發轉移的問題,跟醫生真的沒有特別大的關係。那個人本身比較極端,精神有問題。"

雖然一度傳出"兇手楊某某系國稅局工作人員"的消息,但此信息也迅速被限制在極小範圍內。至於國稅系統其他單位的人員,也不太清楚嫌犯的信息,有的甚至不知道有這個殺人事件。

記者走訪證實,當天行兇的人叫楊八軍,又名楊肅原,54歲,系蘭州國稅局工作人員,患病前擔任會計科科長。

然而,提起楊八軍,蘭州市國稅局工作人員談虎色變,諱莫如深,"你不要找我,找我們領導好吧","這個太敏感了,我真不好跟你說"。

但一些上了年紀的國稅局家屬,還是比較瞭解楊八軍,有人順著往日習慣,依然親切地稱他"小楊"。

已經退休的劉秀雲說,楊八軍原先是張掖人,1988年左右從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進入蘭州稅務局工作。患病前,他已經是會計科的科長。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蘭州市稅務局。圖片 陳龍

在劉秀雲的印象中,楊八軍的父母去世很早,兩個哥哥在離他很遙遠的地方生活。30年來,楊八軍孤身一人在蘭州。"他人很好呀。身高也高,起碼有1米8。學歷也挺高的,還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呢!"劉秀雲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楊八軍這樣的"高材生"非常難得,他工作也很認真。"你要知道,在我們系統,財經類的部門,甚至財政部的好多領導,都是廈門大學出來的。"

儘管條件優越,楊八軍一直單身。"在我們單位的時候,給他介紹對象的人太多了,因為他條件好,要求太高,挑著挑著就把自己挑剩了。"劉秀云為楊八軍可惜,"說實在的,(他)以前也挺優秀的。可是挑著挑著,剩下的要麼是同齡人,都成家了,要麼(離婚)有孩子,他也不願意。"

就這樣,多年來,楊八軍始終孤身一人住在單位的房子裡。2016年被確診患了直腸癌後,也無人照顧。省人民醫院那次手術後,據說楊八軍後來還到外地做過一次手術。

對於當時的病情,因為是個人隱私,同事們知道的也不多。但歐陽倩聽到局裡有一個傳言,"做手術(腸子)中間這一截切掉了。縫的時候,光把外頭縫上,裡頭沒縫上。"楊八軍原先在蘭州有兩套房、一輛廣汽本田。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車從院子裡消失了,"可能是警察拉走處理了,也可能是為了治病給賣了。"

金昌北路下水巷的家屬院裡,是三幢建於1991年的老房子,共7個單元,"別看外面破破爛爛,裡面都挺好的,是三室兩廳的房子。"現在,許多幹部已經搬了出去,還有一些房子被出租了,到了晚上,也沒多少燈亮。

劉秀雲記得,患病後楊八軍沒再上班,"手術沒做好吧,第一次是在省人民醫院做的"。此後,他的腹部一直掛著一個糞袋。"辦公室是沒辦法坐了,出去旅遊、坐飛機什麼的,味道那麼大,也不方便,可能有些事情也沒辦法傾訴。"

近三年裡,楊八軍始終深居簡出,老同事只是偶爾能在院子裡看見他。"自打生病以後,他心理上壓力可大了,感覺跟正常人不一樣了,也不跟別人交流了。"

"他不是神經病,他好好的,得了病以後才變成這樣的。"兩個老同事說,因為命運斷裂,導致楊八軍產生了心理上的落差和扭曲。"網上很多人只是說醫生被害了,醫生多麼多麼優秀,沒有人說患者這邊的事情。其實楊八軍這邊,這病真的讓他很痛苦。"

22日案發後,當地公安局打來電話向國稅局確認楊八軍的身份,"說他當時就承認了。"同事們感到驚愕。但仔細想想,劉秀雲覺得,楊八軍做出這樣的事,客觀上也是有原因的。

"他當時已經是科長了。你知道在政界,考核一個幹部,首先是要有一個好身體。身體不好就上不了班,進步不了,你一輩子真是上不去了,一切待遇就沒有了。女同志上不去就算了,但男同志不一樣,況且他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劉秀雲同情地說,"手術效果不好,對他打擊也很大。一個大小夥子,每天帶著糞袋子,這輩子就這麼完了。他殺人真是不對,但是作為同事,我們也覺得他挺可憐的。"

命運急轉直下,事業、婚姻都沒了希望,楊八軍開始有了"報復"心理。"社會都向著受害者這一邊,但是作為他來說確實很痛苦,可能他也是絕望了。"作為行外人,劉秀雲甚至覺得,在省人民醫院做的第一次手術可能真的有問題,"當時那個醫生才39歲,很年輕的一個大夫,臨床經驗不是很豐富的。你再想想,要是沒有醫療事故的話,怎麼會做第二次手術?"

"醫生死了我們也同情,我們也覺得不應該這麼極端。醫生做手術,又不能保證100%痊癒是吧?做一個膽囊炎手術也有要命的呢。但是患者也很痛苦的,像傳言的那樣,花了很多錢,最後傾家蕩產病也沒治好。也許後來他到外地去看病,外地的醫生有不同的說法。"楊在國稅局的同事葉明珠說,"這種情況下,楊八軍也許會想'反正我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了,還不如把你幹掉呢,誰讓你把我手術做得不成功的'。"

"他可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據說是一刀就給到心臟上了。還帶了噴霧器,是不是想延緩急救的時間。"葉明珠猜測,"他可能是想,'我都活不了了,警察把我抓了又能怎麼樣,不用槍斃我,說不定都等不到審判的那一天,我就已經不行了呢。'"

同行:3年前的手術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國稅局的人只是私下裡這樣議論,客觀上,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太大意義。畢竟馮醫生已被殺死。而相關情況,還有待當地檢察院、衛健委調查後公佈。

此事的發生,為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蒙上了一層陰影。同科室的醫生和護士,絕口不提此事。事發兩天後,馮麗莉的介紹頁面,已經從省人民醫院肛腸科的網頁中刪除了。雖然院方很快恢復了工作秩序,但直到4天后,門診部3樓外科區還是暫時關閉,重新粉刷。

對於外界,這起"殺醫事件"也迅速收起漣漪,銷聲匿跡。知乎上一個相關問題下面,除了丁香園貼了一篇《同樣的殺醫悲劇,我們能從美國那裡學到什麼?》,另一位答主以自身瞭解的多個案例,認真探討了"醫患矛盾不是都因為患者有問題,而是因為醫院的制度、流程、技術給雙方設置了障礙,造成了矛盾。"他說,"可能要改變醫療資源的稀缺性和配置很難,需要很久。但是優化流程,運用技術,讓醫生能處於更好的工作環境,患者能接受到更好的就醫體驗,是我們可以做的。"

然而醫生們沒工夫考慮這些問題,也不願對此事發表看法。甘肅省人民醫院對面的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一位外科主任匆匆走向病房,"我瞭解那個幹什麼,他又沒殺我。行業的問題,有主管院長,我管那幹啥。"

至於馮麗莉醫生是否可能對楊八軍後期的病情負有責任,許多醫生表示難以判斷。蘭大一院的一位肛腸科專家說,"有些就算把病歷拿來,我們都不一定能作出判斷。醫學上的事情,複雜著呢。"

蘭大一院肛腸科的一位老醫生強智蓬說,目前並不知道楊八軍的"改道造瘻"(糞袋)是哪一次手術的方案。他介紹,直腸癌的治療通常有兩種方案,改道造瘻和保肛手術。後者可以直接切掉患癌的腸段,再連接縫合;前者則較為嚴重。採用哪種,要看腫瘤距離肛門的距離遠近。"腫瘤長得離肛門太近了,10cm以內,就要把肛門切掉,要改道,不然大便出不來。這是個常規手術。"

強智蓬認為,術前術後都會有方案和詳細記錄,目前看來,馮醫生的方案應該是沒問題的。"假如改得不對,你去外地,可以再改回來,把腸子接回來嘛。"

比馮麗莉小三屆的蘭大一院醫生王冠不同意國稅系統人員的看法。"有沒有做好,不是由患者來決定的。"王冠說,"就算你覺得沒有做好,那也可能是因為目前的科學技術或者醫學水平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跟上海或者美國的醫院比,我們可能有差距,但是也要考慮患者所處的環境。省醫院的肛腸科已經是全省最高水平了,你已經得到了當時甘肅省最好的救治。"

蘭州女醫生遇刺細節:反鎖診室門、噴眼睛、刀刺; 54歲嫌犯未婚獨居,患病前“心高氣傲”系國稅局科長

一個醫療網站上,2年前的患者評價馮麗莉,“認真,負責,態度好”

住院部肛腸科的門口,掛著兩個牌匾。一個是"晚期結直腸癌靶向治療規範化試點",一個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中國西北地區胃腸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範中心"。

可以確定的是,楊八軍精心謀劃了這次刺殺事件,但沒人知道在出事之前,他與馮麗莉之間有無溝通,是否已經存在言辭矛盾。

"這個行為絕對是錯誤的,沒什麼可議論的。"王冠說,"退一萬步說,即使醫生有問題,你有沒有通過其他途徑尋求解決?比如去找醫院,或者通過司法?可是我沒看到,馮醫生那天是下鄉扶貧回來第一次門診。"

王冠還能回憶起馮麗莉平日裡的開朗神情。有很多次,他把自己的病人推薦到馮麗莉那裡,病人對治療結果都很滿意。

22日上午倒地後,馮麗莉被送入手術室緊急搶救。昔日各自拯救過無數人生命的醫生們,試圖努力救活自己的同事。可是這次他們沒有成功。

(除馮麗莉、楊八軍外,其餘人物均為化名。實習生洪小雅對文章亦有幫助)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