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健壯發達的根系是柑橘生長和高產的基礎,近年來,我們在柑橘的生產管理工作中總是遇到柑橘樹勢弱、產量低、葉片黃化等現象頻發,很有可能是根系出了問題。根系埋藏在地表之下,發生問題了,不容易被我們觀察到,在土壤問題頻出的當今,只有做好作物的養根護根壯根工作,才能取得高產高效。

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一,不同情況的根

白根有勁

白根一般都是柑橘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這些根泌氧能力強,能使周圍的土壤呈氧化狀態,形成一個氧化圈,將其周圍的可溶性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沉澱,使其不聚積在根的表面,保持了根的白色。白根有很強的生理功能,生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強,所以說白根有勁。

黃根保命

黃根一般出現在柑橘老根和根的基部表面。這些根因為老化,外皮層細胞壁增厚,三價鐵沉積在根上,成為黃褐色鐵膜。這層鐵膜有保護作用,可防止有毒物質浸入根的內部,但這種根系吸收能力大大減弱,所以說黃根保命。

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黑根生病

長期淹水以後,由於土壤內氧含量不足,二價鐵較多,同時,有機質進行嫌氣分解,產生硫化氫等一系列有毒物質。當硫化氫和二價鐵相結合時,便生成硫化亞鐵(黑色)沉澱在根表,使根變成黑色。這種根生理機能進一步衰退,所以說黑根生病。

灰根要命

若土壤缺乏鐵元素,硫化氫得不到消除,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使根中毒死亡。硫化氫中毒症狀是拔起根系觀察根系呈灰色水漬狀,有臭雞蛋氣味,所以說灰根要命。

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二、引起根系不正常的因素

1,建園選址:但是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一節,所以後面的管理才困難重重。地勢過低排水不暢導致根系受損引起果園黃化。在質地黏重、土壤板結的條件下,土壤通透性不佳,從而影響根系活力明顯減弱。土壤過分粘重乾溼交替會拉傷根系,導致小苗黃化。

2、病蟲害: 新樹在定植前要做好園區排水工作,定植時最好能給施一定量的生物有機肥或者根統管,當發現由微生物引起的根腐時(爛根可以聞到臭味)可以用惡黴靈、甲霜靈、等配合根使佳等殺菌劑灌根。根系的害蟲主要有根粉蚧、螻蛄、豹蠹蛾、一點扁蛾、天牛、金龜子幼蟲、根結線蟲等。 藥物上可採取阿維菌素或者辛硫磷灌根。大體型,數量比較少的害蟲如天牛,要經常巡查果園及時抹除卵粒、鉤殺幼蟲。

3.用藥不當

柑橘區經常有隨意加大藥物劑量、使用時期不對、農藥復配不科學引起藥害。在使用傷根的除草劑時被除草劑漂到葉片。

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4.施肥不科學

長期使用傳統大化肥,劣質肥料、 施肥太近、太多、太濃、含氯量過高等因素容易引起肥害,土壤酸化板結等等;有機肥沒有腐熟、沒有拌勻就堆埋到根系都能導致燒根。長期不重視埋肥只表面撒肥導致根系上浮,根系上浮後也容易被曬傷凍傷。

5、過度修剪、斷根,環割

柑橘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互相供給營養,地上枝梢大量損失會導致對應地表下的根系因得不到養分而萎縮,因此修剪要有前瞻性,儘可能避免大動干戈,回縮量比較大的話也可以分兩三年進行,一次性大量的修剪對樹勢影響很大,養根措施配套不到位的話有時樹勢兩年都不能恢復。另外過分依賴環割保果和激素保果,不注重營養保果也會影響根系。

6、 掛果過量:掛果超量的樹樹體營養大量轉運到果實,根系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而萎縮。正確修剪,不要捨不得疏果,適當高產才能優質穩產。

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三,從六方面養根強根

1,調節耕層土壤pH值

長年不合理施肥,導致耕層pH值變化,是當今土壤問題發生的根源。建議的做法是,測耕層pH值後,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土壤PH,比如根使佳具有調吐調酸的功效。

2,增施功能型特種肥

以根使佳為例,根使佳可以活化土壤,解決土壤板結問題,為作物提供全價養分,並能滅菌驅蟲提高抗病能力,減少土壤中有害菌或有害生物,減少病蟲害,增產效果顯著。

3,增施有機質

還以根使佳為例,根統管含有的有機活性因子,鬆土、透氣,形成團粒結構,保水、保肥,提高微生物活性,促根系發育。

4,選擇功能型特種肥料

功能性水溶肥含腐植酸或氨基酸,對於補充有機質、提高地溫、提高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養根護根壯根都有積極的意義。比如根使佳對修復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系受損有特效,而且還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是集改良土壤,促根養樹,驅蟲抗病為一體的生根劑、營養劑、土壤改良滅菌劑!

5,合理排灌

建議採取小水勤澆或微灌或滴灌方式,以保護土壤的團粒結構,利於根系生長。露地作物在雨季排水系統同灌水系統一樣重要,既防澇災,又防死根。

6,中耕鬆土

農諺雲“鋤頭下有水有火”,意思是說,鋤地(中耕鬆土)可以提高作物耐旱性(有水),同時有效提高地溫(有火)。特別是作物幼苗期,根系發育尚未完全,中耕鬆土是提高地溫、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柑橘樹養根護根最關鍵的時期怎樣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