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在城市的邊緣,有這樣一個地方,高高的圍牆將院內院外隔成兩個世界。在這裡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夜夜堅守在這高牆內,每天面對一群“特殊”的人,承擔著教育轉化違法人員的重任。他們用真摯的情懷和孜孜不倦的教誨融化一塊塊堅冰,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力量為迷途的靈魂指引道路,他們就是拘留所民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裡,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這群高牆內的警察一天的工作。

6:00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你可能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他們已經穿上了戎裝,頂著通宵的疲倦簡單用冷水洗把臉,打開各個拘室風門,同時開啟了拘留所一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7:00

準時準點為在拘人員送去這一天的早餐,管教民警維持好拘室秩序,在拘人員按序排隊領取第一餐。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7:40

一個都不能少的人身檢查,一樣都不能缺的物品檢查。每天早晨由所領導帶隊,組織全體民警、輔警深入拘室面對面進行交接班和安全檢查工作,這是拘留所實施精細化管理的一個方面。檢查過程中發現安全問題及時糾正、現場整改。同時對病殘人員身體狀況以及被拘留人員的思想狀況進行摸排,確保管理教育工作無縫對接、有效延續。所領導會不時抽查某個被拘留人員的情況,管教民警必須對被拘留人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違法事實,身體情況做到隨問隨答。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8:00

“沒有最好的個人,只有更好的集體”,我們一直相信只有相互協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並確保拘所的安全與穩定。每天安全檢查工作結束後,隨即召開所情分析和交接班會議,各崗位民警、輔警將當班時開展的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彙報交接,所領導結合彙報情況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9:00—12:00

今天是管教民警彭愛兵值班。這是他在管教崗位工作的第7個年頭了,在拘人員叫他“彭所長”,戰友們親切的稱呼他“老彭”,雖然已經56歲了,可是工作起來雷厲風行,勁頭一點也不輸給所裡的年輕人。

9點10分,老彭照例協同值班大夫深入各拘室進行巡診,大夫詳細詢問患病人員身體情況,按時按量發放藥品,老彭則認真盯著每個患病人員將藥品服下。

“可別把發藥這事不當回事,看似是小事,其實和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息息相關,有些人為了達到逃避處罰的目的,故意把藥片壓在舌根兒底下,所以每次服藥都要盯著,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員,如果一頓藥沒吃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老彭雖然笑著說,但他從來沒在這個事上打過馬虎,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幹警,他深知監所安全無小事,容不得半點鬆懈和大意。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巡診結束,老彭開始了這一天的談話教育工作。

在拘人員周某剛剛經歷失子之痛,又要面對兒媳索要賠償款和兒媳腹中其兒子唯一骨肉將被打掉的現實。兒媳父母考慮自己女兒年紀尚小,不願將孩子生下,而周某原想等兒媳生下孩子後再將賠償款付給對方。僵持之下,對方一紙訴狀將周某起訴至鹽池縣人民法院,最終法院以拒不履行法院裁決將周某司法拘留15日。入所後的周某情緒十分低落,整日愁眉苦臉,少言寡語。老彭今天專門在心理諮詢室和周某進行談話,這已經是入所以來的第三次談話了,老彭通過拉家常,講法律、講事實,對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進行開導和說服教育工作。終於,在老彭的悉心勸慰下,周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定出所後儘快履行法院裁決,周某的臉上露出了昔日未見的笑容,拉著老彭的手動情說道:“家中遭遇這麼大的變故,又被送進拘留所,心裡真是有說不出的難過,但有幸遇到彭所長,我打心眼裡感激彭所長的關心和教育,讓我打開心結”。

老彭常說:“其實有些被拘留人員只是法律意識淡薄,一時拗不過來心裡的那股倔強勁兒,衝動之下觸碰了法律紅線,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對他們進行教育感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學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晚上的事比白天多一些,也更熬人一些,尤其是零點以後,辦案單位陸陸續續送被拘留人員入所,有時候剛躺下辦案單位就來“騷擾”,沒辦法,誰讓咱幹了這個,辦案單位也不容易,再辛苦也得把班值好,服務好公安中心工作”。老彭笑呵呵的說著,誰曾想到他自己兜裡其實還揣著降壓藥,也是個病人。

談話結束,老彭又緊接著進入各拘室開展集體教育和內務檢查工作,針對近期收拘量上升,賭博人員較多,老彭結合正在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被拘留人員講解相關法律知識。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值日生過來把這裡擦乾淨”,“杯子要這樣擺”,“被子要這樣疊才更方正”,這樣的話,這樣手把手的教每天都在重複。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11時30分,在拘人員午餐時間,老彭依舊邁著矯健的步伐在監區來回巡視……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12:00—14:00

“在崗一分鐘,警惕六十秒”這是監控室電子屏上滾動的一則標語。在監所內,安全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區。監控巡視工作單調而枯燥,是個熬人的差事,但是巡控人員柴曉明絲毫不敢疏忽,他知道,任何的麻痺大意都會釀成無法挽回的事故,每隔20分鐘就要到監區進行一次巡視。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14:00—18:00

拘留所多年來一直堅持“嚴管厚愛”的管理模式,管教民警從在拘人員的學習、內務整理等各方面著手,細化教育轉化工作,用半軍事化管理模式,教育在拘人員嚴格執行拘留所各項規定,遵守行為規範。從而讓被拘留人員達到知錯、認錯、改錯的良好教育效果。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報數”

“1、2、3……”

為加強在拘人員行為規範養成,拘留所堅持每天通過隊列訓練增強被拘留人員身體素質,消除被拘留人員慵懶散的不良生活習慣,樹立紀律觀念,培養堅強毅力、提高文明素養,潛移默化的教育轉化被拘留人員。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報告,李管教,我身體不舒服,我想躺一會”這是前幾天因為容留他人賣淫被拘留的郭某某。

“怎麼了,哪裡不舒服?”管教民警關切問到。

女民警李彥景發現郭某某突然變得情緒低落,隨即找同拘室的其他人談話瞭解情況,得知郭某某擔心自己的違法行為影響到兒子公務員考試才情緒大變的原因後,李彥景以一個同為母親的身份對郭某某進行心理疏導。通過近3小時的談話,郭某某心情好了很多,雖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悔恨不已,但木已成舟,只能等待以後彌補自己對孩子的愧疚,並表示一定服從管教,積極配合辦案單位,爭取寬大處理。

在談到對女性在拘人員的管理時,李彥景說,她們相對感性一點,我們只要用情感化,多和她們聊天談心,有時候一個友善的眼神或者舉動,都會讓她們記在心裡。

處理完郭某某的事情,李彥景又匆匆來到食堂,稱量核對今天送來的蔬菜等食材,同時還要檢查各類食材的新鮮程度,並認真做好登記。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作為拘留所唯一的女民警,既要從事管教工作,還要承擔食堂管理、後勤工作。李彥景可是拘留所的大忙人!

食品安全也是拘留所的頭等大事,為了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安全關,每天的柴米油鹽蛋菜,每一樣她都要親自經手,既要保證在拘人員的伙食標準,還要保證每個人吃熟、吃飽、吃好。

食品留樣,食堂衛生,在拘人員每週食譜,拘室事務安排,收拘人員身體檢查,每一項工作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隨著時間推移,已到凌晨三點,在監控室內,監控巡視民警緊緊盯著監控電視牆,徹夜觀察巡視著各拘室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帶班領導彙報,第一時間做出處置……

“心累”、“操心多”、“怕出事”,這是絕大多數監管民警的真實感受,他們也許沒有抓捕罪犯時的驚心動魄,沒有案件偵破後的歡欣喜悅,有的只是平凡人日復一日堅守的那些平凡事,但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每當萬家團圓的時候,為了一方平安,他們依舊默默無聞、義無反顧的堅守著。


孤燈清影、徹夜不眠,耐心疏導,化解矛盾,在這“與世隔絕”的高牆之內,在這諄諄教誨的談話室裡,在這穿梭往返的巡視道里,拘留所民警用忠誠和奉獻,用辛勤和汗水詮釋了“監管工作是一項光榮而崇高的事業,更是一種責任,責任重於泰山。”

拘留所的“十二時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