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說起八零九零後的童年記憶,總有一塊屬於周星馳的天地。九十年代的周星馳,在電影界可謂是叱吒風雲,每一部作品都能掀起票房高潮。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從《唐伯虎點秋香》到《國產凌凌漆》,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天賦被凸顯的淋漓盡致。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後期的周星馳彷彿換了條路子,風格突變,展現出了自己不同尋常的另一面,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那部堪稱經典的《喜劇之王》。

周星馳從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為角度,讓整部影片笑中帶淚,意味深長。

比起先前只會讓大家捧腹大笑,忍俊不禁的喜劇搞怪風,這樣的轉變似乎讓當時很多觀眾都始料未及。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其實瞭解周星馳的朋友會知道,看上去大大咧咧的樂天派星爺,實際性格內斂沉穩,早期的作品,他追求的是一種幽默和詼諧氛圍,這些也形成了大家對他的刻板影響。

到了後期,星爺開始慢慢展露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想把自己的心路歷程雜糅到故事情節中。

所以《喜劇之王》中,他扮演的尹天仇是一個略顯悲涼的普通小人物,一直苦苦與生活抗爭,卻三番五次的被命運捉弄。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很多人都覺得星爺對於影壇的功績是無法衡量的,此言不假。即使在星爺的巔峰時期,他的每一部幾乎都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他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認可。

他國民度高,但卻沒有抱回一座可以肯定成績的獎項。也許是因為早期周星馳的作品更像是為觀眾提供娛樂消遣的途徑,和電影的本質是相脫離的。

可能這種情境促使了星爺想要推陳出新,改變路數,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他要真正去刻畫出電影作品的內核,不讓大家始終用喜劇搞笑的標籤去固化他。

《喜劇之王》是他的第一步試水之作,後來的《少林足球》則是他集大成者作品。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少林足球》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其實在這部作品裡,我們已看不到以往星爺的影子。

荒誕、搞怪、無厘頭,這些元素似乎偷偷藏匿了起來,星爺找到了自我突破的方向,他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自己,我們看到的也是一煥然一新的周星馳。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很多人覺得喜劇表演是無營養的,是摻雜水分的,不能體現出一部高水準的作品。其實這是對喜劇形式的誤解。

相反地,喜劇表演恰恰是難度極高的。致力於要為大眾打造輕鬆愉悅的氛圍,演員們總是想辦法突破設限,找準觀眾的痛點。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被譽為喜劇大師的卓別林也是一樣的路數。

卓別林的作品中,也是清一色的個人元素。他的形象永遠都是不合身的禮服,略帶喜感的小鬍子,和具有鮮明個人象徵的黑色禮帽。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彼時的卓別林甚至享譽全世界,他給全世界各地的觀眾帶去了歡樂和笑聲,但獎項方面,他幾乎也是顆粒無收,沒有得到專業領域的廣泛認可。

回到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在這部作品裡面,周星馳完全剝離掉了以往的形象,他設定的人物真實自然,有血有肉,似乎他就是我們中間的某一位。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他把主題昇華到夢想的層面,每個人內心都有夢想,即使有時顯得那麼遙不可及,但卻都真實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

周星馳恰恰抓住了我們普通人的這個心裡細節,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角色。

《少林足球》是一個偏勵志的故事,一個剛開始一窮二白,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內心卻對少林功夫懷有執著和熱愛,他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滾打,只是為了去無限靠近自己內心的夢想。

影片的最後,他確實成功了,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少林足球隊,每個隊員在比賽中大放異彩,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這樣的結局也讓觀眾感到欣慰和釋然。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對夢想充滿渴望和期盼,也想要品嚐夢想實現時的那份雀躍,在影片中我們可以一起和主角產生共情。

在故事的情節設定中,星爺可謂是非常貼近生活,其中包含了自己被隊友故意陷害的情節,生活中這樣的場景總會真實上演,內心的苦悶和委屈,我們都可感同身受。

而在人物的其他設定上,星爺也是用心良苦,心思巧妙。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因為一次比賽失敗被人打成跛腳的明峰,還有因為長相難堪,從小到大都遭人嘲諷和冷眼的梅。他們都是生活在夾縫中的悲劇小人物,星爺賦予了他們鮮活的生命。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就是這樣看上去窮困潦倒,被生活摒棄的棄兒們,卻沒有選擇向命運妥協低頭。

因為他們內心依舊對夢想充滿熱忱,他們彼此團結,齊心協力,去奔赴一段不可知的旅途,只是為了去接近那看上去遙不可及的理想。

雖然整個故事沒有之前星爺風格中的刻意搞笑,但細節之處還是穿插了不少荒誕和鬼馬的戲份。很多觀眾看這部作品時,內心是百感交集,經常處於啞然失笑的情境中。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很多場景中,雖然是輕快詼諧的,但你更多的感受到是小人物的無力和悲哀,這種感受簡直深入骨髓。

從這部作品後,很多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喜劇之王周星馳也會悲傷,會流淚,很多時候也不是真正的快樂。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再往後,星爺的作品似乎離搞笑定位漸行漸遠。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從《功夫》到《西遊降魔篇》,觀眾更多的是笑中帶淚,內心總會有驅散不了的悲慼。

有些觀眾說星爺的功底越來越不如從前,我們似乎再也笑不出來了,但好作品不是以逗樂為基準。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當星爺開始著重於刻畫小人物的悲喜人生,試圖寄託自己生活中的苦悶和煩憂。這難道不是一種更高境界的進階嗎?


​不斷解剖自我的周星馳,從《喜劇》開始拋棄無厘頭,終獲理解


令人欣慰的是,就是這部《少林足球》讓星爺摘得了金像獎影帝的桂冠。

換了風格的星爺似乎前路更廣闊,當我們再去指責周星馳的作品已經不好笑的時候,不如去仔細思考一下,星爺想通過作品傳遞給大家的情感和信號,這樣是不是更為恰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