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遇上趙國騎兵會怎麼樣?

MinRinDa-


魏國武卒VS趙國騎兵

戰國風雲

魏國武卒

魏武卒裝備精良,都以重裝步兵為主。

《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意思是說士兵披上三層重甲和鐵盔,能開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隻弩矢,拿著長戈或鐵戟,腰帶利劍,攜帶3天的作戰糧草,一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

吳起創建了魏武卒制度,每個魏國武卒都當現代的特種部隊一樣訓練,進行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等,只有優秀強悍都士兵才能選拔為魏武卒,並且在那個奴隸制社會,魏武卒能直接分到百畝土地,自動解除了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國家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另外打勝仗還能獲得更高的爵位。

魏武卒以國家國力支撐,培養和維護成本高,吳起率領魏武卒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經典戰役是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趙國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改革趙國軍隊,學習少數民族“胡服騎射。

”胡服是指西北戎狄短袖一樣的輕便服裝,同中原漢族人的寬衣長袖大不相同。“騎射”指的是學習遊牧民族的“馬射,”就是騎在馬上射箭。

自此趙國由車兵為主改為以騎兵為主。笨重的車兵不適合當時趙國作戰形勢。趙國被周圍齊,秦,中山,林胡等打的連戰連敗,以騎兵對抗騎兵,才能增強趙國軍事力量,徹底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消滅了一直騷擾趙國的中山國,北伐匈奴和林胡,最後趙武靈王竟然打起了對秦國的戰略反攻,親自偽裝在使者隊伍考察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的可能性。

魏國武卒和趙國騎兵的對戰,實質上就是重裝步兵和輕裝步兵的對戰。再加上魏武卒是各方面加強版的特種重步兵部隊,正面對砍不玩陰的,普通的輕裝騎兵肯定打不過。魏國武卒和趙國騎兵肯定有過對戰,公元前354年,趙魏之戰,魏武卒在龐涓的帶領下一舉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又不是齊國增援趙國可能就完蛋了,很明顯趙國騎兵被魏武卒壓著打,當然當時魏國國力比趙國強,龐涓也是當世名將。打仗不是拼兵種,難道大家玩春秋義戰,正面對砍?戰爭拼的更重要的是戰略戰術,之後齊魏馬陵之戰,齊國孫臏在馬陵設伏,龐涓身死,魏國武卒幾乎全軍覆沒。







醇香威士忌


魏國的武卒和趙國的胡騎,都是戰國時期的兩大精銳部隊。那麼兩者如果相遇,會有怎樣的戰果呢?

答案是:不分勝負。

很遺憾,在趙國胡服騎射興起之時,魏國的武卒制度已經逐漸消亡。所以沒有典型的案例可以對比,只能靠推演猜測了。


魏武卒是典型的重步兵配置,《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其戰績主要是與秦楚齊等華夏諸侯對戰。

而趙胡騎是標準的輕騎兵配置,《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也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其戰績主要是與中山婁煩匈奴等遊牧少數民族的對抗。


可以說兩者有著完全不同的作戰風格。趙國時期中國的騎兵制度剛剛興起,在中原戰場正面投入騎兵作戰的案例少之又少。所以說想要以趙胡騎正面擊敗魏武卒,怕是沒那麼容易。

然而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在於快速的機動性。趙胡騎即便不能擊敗魏武卒,也可以利用迅捷的機動性進行遊走。可以說是誰也打不著誰了。

所以說結論是:不分勝負。趙胡騎正面無法擊潰魏武卒,而魏武卒也無法追上、更無法擊敗趙胡騎。


首席水軍大都督


不相上下吧,但騎兵會佔那麼一點優勢“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精銳步兵。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三十年來,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