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魚竿評測不再成為另外一個商家做假的主戰場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各種魚竿評測像雨後春筍一樣一夜之間都冒了出來,我們從群內釣友跟我說,“喬幫主,有個叫科學釣魚的測評你們的魚竿了”,我開始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個行業,我去看了科學釣魚的評測,相對比較公正,我給我們群的釣友說,這對我們是好事,細硬峰從來不刷單,不做虛假標註,不做好評返現,有人測我們,我們肯定可以禁受住考驗。

最終蒼龍鯉確實禁受住了考驗,本身這是一款我們作為門檻級別的普通碳素竿,我們一直沒有考慮推廣他,因為科學釣魚的評測,這款釣竿一直都處於斷貨狀態,這個銷量確實是在我們計劃外的銷量,因為細硬峰一直希望主打高碳竿,從這時候開始,我就比較關注釣竿評測,我也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讓我們這些不刷單,不作假的商家,讓消費者認識我們,也對一些我們深惡痛絕的刷單、好評返現、虛假宣傳破壞市場的商家能無所遁形。

希望魚竿評測不再成為另外一個商家做假的主戰場

可是隨著時間,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魚竿評測主播加入了這個行業,慢慢的評測變了味道,大家從一些熱門主播的身上看到了商機,通過充值這些主播,可以迅速賣貨,甚至很多商家都自己開始培養小號來做釣竿評測,打擊競爭對手,提高自己,各種特製竿成了釣竿評測的主要道具,平地挑3000克成了臺釣竿的標配,平地挑5000克也成了釣竿發展的主要方向,讓很多釣友上當,也讓很多充值的商家得到了實惠。

在這裡,作為一個魚竿的生產廠家,首先我們給大家普及幾個基本的知識,4.5米釣竿,重量低於100克,如果採用中規中矩的設計方式,釣重很難超過2000克,我們選取釣竿是為了釣魚,我們在設計釣竿的時候,手感和釣重這兩者是不可兼顧的,增加釣竿的釣重,必定犧牲釣竿的手感,通過讓釣竿變軟,讓釣竿的碳布都應用到魚竿的受力點,而減少魚竿在硬挺方面的碳布使用量,所以正規的品牌商,不會去刻意追求釣竿釣重,休閒釣,4.5米的95克釣竿採用40T高碳,可以達到3H,釣重一般1800克就非常過硬,20斤以內的大魚是沒問題的,如果普通24T碳素,硬度是1.5H,釣重一般就是1500克上下,15斤的大魚是沒問題的,我們採用高碳,主要是為了提升釣竿硬度,調整魚竿重心,讓我們拋竿更順暢,上魚的時候回魚更快,釣重只是會比普通碳素同樣的釣竿提升大約10-20%,如果我們想挑戰大物,魚竿增加重量是必須的,只有通過增加碳布的使用量,這時候提升的釣重才是可靠的,但是增加重量,操作者的負擔就會加大,還是那句話,釣什麼魚,用什麼竿。

而目前評測的實際情況是,很多釣竿評測其實不懂釣竿,或者懂釣竿故意去混淆視聽以獲取不當得利,因為這種對釣重的盲目推崇,所以很多商家絞盡腦汁,通過定製竿評測的方式進行產品的促銷,比如95克釣竿可以平地起3100克,這個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這不可能,也有130多克大物竿可以挑戰3800克,這個稍微有點釣竿設計常識的,大家會知道,這也不可能。

另外,這種評測,誤導了消費者,也誤導了廠家,很多以短期銷售為主的廠家,所有的精力都放到開發大釣重釣竿上,一個是忽視釣竿的調性,而獲取更大的釣重,這種釣竿我們釣友拿到手裡,會發現軟綿綿的,因為釣竿的主要碳布都用在手把節和手把節的上一節這兩個受力點上,而魚竿前三節會軟趴趴,拋線都很困難,這種徒有釣重的釣竿,真正上魚的時候並不比受力均勻的釣竿更可靠。另外大家把大釣重作為一個判斷釣竿好壞的標準,只要上3000克,5000克,這就是好釣竿,這不更是害人麼,如果這叫好釣竿,我們很多視頻上賣150兩隻的,揮的動煤氣罐挑的動輪胎的釣竿多的是,魚竿只要你不怕重量重,就算是玻璃鋼的也能挑5000克,根本不需要多少錢,確實可以150元兩支的。

希望魚竿評測不再成為另外一個商家做假的主戰場

中國之所以很少有百年企業,我們的商家也罷,各種不良的媒體也罷,大家都把獲取短期利益放在第一位,明明知道這是錯的,也要去誤導消費者,達瓦起源於1945年,為什麼達瓦不挑輪胎,難道達瓦的技術還幹不過這些小作坊麼,我們春季天津展的時候,特意去看了達瓦和喜瑪諾,日本人的堅持,讓他們的品牌屹立百年,我們也希望作為一箇中國企業,有自己的堅持,也希望這些媒體,能謹守自己的底線,有句俗話,“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希望釣具評測帶給大家的是一個明明白白消費的依據,而不是不法商家用來再次欺騙釣友的新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