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最新進展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難以診斷,常常從症狀發作到準確診斷之間具有時間差異,對IPF的治療造成了難度。患者剛剛病症發作時,組織學和胸部高分辨率CT檢驗結果和普通型間質性肺炎特徵類似,往往被診斷為普通肺炎;但大多數患者病症的肺功能呈現緩慢、逐步、可預見地下降趨勢,病人在活動時呼吸困難,並且逐漸加重,常伴有乾咳。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患者的自然史差異很大,但肺功能快速下降會降低生活質量,如果不進行干預,最終導致死亡。目前IPF診斷後的中位生存期僅有2~5年,是相當致命的一種疾病。

幹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最新進展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近年來,診斷的優化和人群的老齡化導致IPF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針對IPF的治療目前並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糖皮質激素為主的免疫治療、抗炎、免疫抑制、抗纖維化、抗氧化等手段,但治療效果有限,我們急需開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新手段。

大量的臨床前實驗顯示,MSCs能夠有效改善肺部纖維化疾病,或將成為潛在的治療方向。

這可能是因為MSC能夠產生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包括抗炎性因子、免疫抑制因子、血管生成因子。而且MSCs治療IPF也已經進入臨床試驗了。

已有的臨床試驗表明MSCs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具有安全性,部分緩解病症。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組對病情嚴重程度為中度的IPF病人進行MSCs移植治療,他們共招募8名病人,MSCs來源於非親友捐獻者的胎盤,移植劑量是1*10^6或2*10^6,移植後觀察6個月。

幹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最新進展

結果顯示病人對兩種劑量的MSCs移植都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病人僅出現輕度、短暫的急性副作用。MSCs治療沒有加重纖維化進程,6個月後各項肺功能指標未出現進一步惡化,成功阻止病情的進展,但未能提升肺功能。

希臘塞薩斯德謨克利特大學的科研人員採用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展開研究,共招募14名IPF患者,接受移植治療後隨訪12個月。

通過0、6、12個月的詳細安全監測表明,接受細胞治療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其肺功能參數和生活質量指標方面沒有惡化。

還有更大劑量的研究。在美國邁阿密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的一項臨床試驗中,受試者為9名輕度到中度IPF病人,接受20*10^6、100*10^6、200*10^6等三種劑量的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結果顯示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IPF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兩大亮點:“高累積劑量幹細胞”和“中度快速進展性IPF”

研究共招募20名受試者,選擇標準為強迫通氣量(FVC)>40%、肺一氧化碳彌散量(BLCO)>20%,而且較12個月下降10%,確保病人處於中度快速進展期。

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每3個月進行2次靜脈回輸MSCs,每次劑量為2*10^8細胞,整個治療過程共輸入1.6*10^9的細胞,MSCs的來源或者是從健康親友的血液中分離,或者是健康捐獻者的骨髓來源。整個治療隨訪週期長達52周。(FVC越低,BLCO越低,表示肺功能下降)

20名受試者中,16名完成整個試驗,4名患者由於IPF進展導致呼吸衰竭而去世,而這4名患者其病情相對嚴重。MSCs治療組出現發熱、發冷等副作用事件,但均為輕度。對照組出現IPF進展加快現象,而MSCs治療組沒有此現象。統計學分析未呈現出治療相關的顯著副作用事件,說明高劑量累積性MSCs移植治療具有安全性。

治療3個月時,MSCs治療組6分鐘行走距離指標(6MWDT)(肺功能的檢測指標,6MWDT越低,肺功能下降)增加15%,而對照組降低2.7%。治療6個月時,相比於對照組,MSCs治療組的BLCO指標降低更少,6分鐘行走距離指標增加,顯示出肺功能的改善。9個月時,完成整個細胞移植過程,FVC、6MWDT都呈現出改善。12個月時,兩組間FVC、DLCO、6MWDT出現差異,治療組優於對照組。分析顯示,MSCs有效地遏制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快速進展,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展望

這是首次使用高劑量累積性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結果顯示病人耐受性很好,而且有效遏制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肺功能的快速退化,具有相當的治療效果。這項試驗不僅證明了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實踐了高劑量累積性移植幹細胞的治療方案,為優化幹細胞治療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黃俊謙,李永春. 肺間質纖維化的發病機制和治療現狀[J]. 齊魯醫學雜誌,2002,(1):90-92.

2. Chambers DC, Enever D, Ilic N et al. A phase 1b study of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Respirology2014;19:1013–1018.

3. Tzouvelekis A, Paspaliaris V, Koliakos G et al.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no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b clinical trial to study the safety of the 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J Transl Med2013;11:171.

4. Glassberg MK, Minkiewicz J, Toonkel RL et al. Allogeneic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via intravenous delivery (AETHER): a phase I, safety, clinical trial. Chest 2017;151:971–981.

5. Averyanov, A, Koroleva, I, Konoplyannikov, M, et al. First‐in‐human high‐cumulative‐dose stem cell therapy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with rapid lung function decline.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1– 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