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我們都知道讀書對人有益,一直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在鼓勵孩子多讀書的時候,往往卻拿不出更具說服力的實事,讓他們立刻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閱讀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什麼幫助?我們本身又會因它產生什麼變化嗎?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 ,也是一位心理學者,她說做父母的這輩子只要做好兩件事就可以培養出好孩子:

  • 一是把最好的禮物“陪伴”送給孩子
  • 二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因為陪伴是給了孩子安全感,而閱讀則是給了他們打開世界之門的工具!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她在演講腦發育和教育的關係的時候,其中有一節課說到閱讀對人類一生的影響和貢獻。

很是生動有趣,聽完讓我們立刻感受了閱讀的重要性,恨不得馬上把書櫃塞滿,趕緊多讀幾本書,來補充空洞的大腦。

她把一張故意弄模糊了的蒙娜麗莎的畫像掛在牆上,然後問下面聽課的人,這是什麼?

大家紛紛回答到:蒙娜麗莎!

洪老師接著說:這張畫像儘管已經模糊成這個樣子,可是你們通過輪廓還是看出來這是“蒙娜麗莎”,這是因為你們有背景知識。

“而在非洲,當我們拿出這張模糊不清的畫像,問那些毫無背景知識的非洲人這是什麼?他們盯了半天說‘兩坨牛糞”!”

為什麼同樣是模糊不清的畫像你們能知道是蒙娜麗莎,而他們給出的答案卻與真相大相徑庭?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這就是背景知識所起的作用,因為你讀過書,你見過蒙娜麗莎,甚至你還能分享出有關於這幅畫的其他故事,或者來歷。

而根本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甚至字都不識的非洲人如何能說出“蒙娜麗莎”。

這就是閱讀給我們大腦形成的知識庫,它裡面儲備的信息,隨時都可以跳出來幫助我們對眼前的事物,以及所遇到的挫折,進行理智的分析和選擇。

再沿用洪蘭教授講的一個故事,說明以上的結論:

偵探福爾摩斯和軍醫華生同去一個命案現場偵查,到了地方,兩個人圍繞死者去世的房間看了半天,隨後福爾摩斯跟警察描述了犯罪嫌疑人的大概樣貌,並讓他們根據這個去抓捕。

他說:犯罪嫌疑人大概40歲左右,身高6尺,是個患有高血壓的男性,臉色偏紅,穿方頭的鞋子,左手指甲很長,還是個左撇子。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華生當時很詫異,雖然同為偵探,但他卻沒通過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推斷出這麼多的線索,而福爾摩斯居然還可以提供的如此詳細。

在案發現場能看到的只有一面牆上留下的兩個血字“復仇”,和幾個腳印。

後來兩個人聊天,福爾摩斯告訴華生他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人往牆上寫字,一般都會在跟眼睛平視的位置寫,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屍體沒血,牆上有血說明是兇手流的,而什麼人才會在興奮激動的時候流鼻血呢?一般是高血壓的人,所以臉是紅的,而左右手寫字力道是不一樣的,通過這個判斷此人是個左撇子,當我用放大鏡去觀察牆面時,發現有指甲的劃痕,從而推斷這個人左手小拇指甲比較長。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華生接著問:你怎麼知道人家40多歲呢?福爾摩斯接著說:

“三天前下過雨,這裡的腳印是方頭的,而死者是圓頭的鞋,說明這就是嫌疑人留下的,還有,老年人走路蹣跚,小孩子散亂,而中年人步伐大又穩,這個房間四步他就跨過去了,說明是一個壯年人,高血壓是慢性病,一般都是年輕時不好好保養身體的才會患上,所以我推斷這個人有40多歲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出來,只有擁有豐富的背景知識,閱覽群書,懂的多,知道的全面,才能夠做出以上精妙絕倫的判斷,雖然華生身為軍醫,也不差,但顯然他的背景知識比起福爾摩斯還是遜色了不少。

中央電視臺著名的主持人董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提及她,說的更多的則是她豐厚的文化底蘊,董卿的氣質和談吐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前陣子網絡上火起來的“國學大師”沈巍,之所以火起來也是因為“文化”給了他口吐蓮花的本領,並賦予他看問題的獨特視角。

能夠做到這些,成為下一個董卿,僅僅課堂知識是做不到的。

一個博覽群書的人和一個只學課堂知識的人拿出來比較你會發現,前者視野格局寬廣,後者坐井觀天,書本知識如同框架,而群書內容才是血液和肉,加在一起才能使人有無限可能,才會讓個性有趣健康,才會讓未來的道路更加寬廣。

多讀書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幫助你去理解書本上的知識,讓我們更容易記住和使用所學到的東西。

比如,如果你讀過《隋唐演義》,將來學歷史就不用花力氣背誦書上的年份和名號,因為通過故事書你早就獲取這些知識了,而且記的還更加牢固,因為那些知識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你喜歡也就主動記住了。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用了這麼大的篇幅去告訴大家閱讀的好處,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養成閱讀的習慣了,而孩子最好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

如果讓孩子喜歡上讀書,首先要明白他們之間的對各類書籍的喜好區別,男孩與女孩在看書和聽故事的時候是有明顯不同的。

比如:

  • 男孩子比較喜歡機械製造,槍支彈藥火車汽車等,偏向現實和技能類,或者偵探故事。
  • 而女孩子則偏向於文藝,神話故事類。

所以在給孩子選書的時候,以興趣為主,注意他們的偏好不同,否則買回去的書有一多半是他們不愛看不愛聽的,反而破壞了閱讀習慣的養成。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最後,我給朋友們提供幾個培養閱讀習慣的小方法:

  • 每天拿出30分鐘的時間全家一起讀書,時間不長不短,不至於讓一開始不適應的孩子感到無聊煩悶,剛開始不識字時家長讀給孩子聽,後期讓孩子自己去讀,

全家都讀書,這個氛圍會讓孩子更容易融入和接受,如果從小就開始這個習慣,伴隨孩子的成長,他們會把這個習慣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形成,有一天不讀反而他會不舒服不適應了。

  • 有時候讀書可能不如講故事來的聲情並茂,孩子更喜歡,所以在他們小的時候培養讀書習慣之前,家長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

這個我是有親身經歷的,我家孩子從小就給她講睡前故事,連續堅持了5.6年,我幾乎掏空了所有曾經看過的兒童故事,為了不間斷,能天天有的講,我經常抽空看書來儲備,孩子上一年級之後習慣已經養成,我逐漸讓她學著自己讀繪本,慢慢延伸到故事書,現在她書櫃裡的書比我的還多。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 那些小時候沒這個習慣的孩子,現在可以把每天讀書30分鐘,先從每天10分鐘開始,一點點延長至30分鐘

有的家長說孩子不聽話,10分鐘都做不到,如果完全依著孩子的意思,可能連學他都不願意上,所以有的事情不是完全靠說服和自覺,在這一點上可以稍稍強制一下,同時也要給予孩子鼓勵和獎勵,

強制時拿捏好分寸,切不可用過了勁讓孩子把讀書當成了恐怖的事情。

有人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又是列清單,又是寫計劃,還給孩子佈置了任務,每天讀多少,幾天看一本書,看完還要寫一下讀後感等等。

其實大可不必,不要為了讀書而刻意如何如何,如果把一件本來他們挺容易做到,也本應該能夠喜歡的一件事,變成任務和必須,性質就變了,孩子反而會逆反排斥,會拿著當成負擔。

成就福爾摩斯的不是犯罪現場

如果因此而適得其反,這個習慣是養不成的,不用囉裡囉嗦,也不用加上什麼條條槓槓,就是上面幾條,先讓他們感興趣,喜歡上,這是最主要的,然後大人要堅持讓這件事持續下去。

他們已經喜歡上了聽故事,你若能夠每天每月每年都堅持給孩子講下去,還擔心他們將來不喜歡讀書嗎?

更可況,當習慣變成一種生理需求的時候,一旦養成,後面的你就省心了,每天到這個點不用你催促和監督,孩子就會拿出書來看,否則他自己也覺得少點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