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的缅甸

桀骜不驯的缅甸(本篇文章的GDP都是已经换算成2013年的美元价值所应该对应的数额)

这是一个与我国相邻的桀骜不驯的,可以归属于热带国家范畴的曾经被严重孤立的,在回归世界主流政治体制的过程中,面积达到67.6万平方千米,却依然不忘趁机占据华人为主的面积只是2700平方千米的果敢地区的缅甸,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国家。68%的人口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还有不属于法定少数民族的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

根据IMF和世界银行及联合国统计司数据,1960年人口数量2149万的缅甸人均名义GDP60美元,人均实际GDP771美元。1961年到1977年这17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处于波动停滞状态,这意味着缅甸白白浪费了17年时间,比如1977年人均实际GDP为864美元(这个人均实际GDP水平处于饥荒与温饱之间)。由于美元的贬值因素,1977年人口数量3213万的缅甸人均名义GDP达到130美元。这17年时间,人口增长49.5%,年均增长2.4%,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是缅甸人口增速最快的一个时期。

经过前面这么多国家的经济增速分析,我们应该完全可以意识到,长时间持续的经济停滞,必然伴随着特殊的行为,不然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事情是这样的;缅甸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让私有企业国有化,逐渐从市场经济体制向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这才带来1961年到1977年这17年时间的经济停滞局面。

1967年8月24日我国某报纸第6版的一段内容:1963年,奈温集团(1962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左派军人集团)先把银行、大米贸易、石油和森林工业“收归国有”,然后颁布 “企业国有化”法令,吞并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小工商业,包括华侨的中小工商业。1964年,把仰光以至全国的批发商、经纪商、百货商店等“收归国有”。

据1964年4月23号缅甸政府报纸《劳动人民日报》报道,奈温政府已在全国接管了一万多家商店。奈温政府还在1964年9月宣布由政府管制34种农产品,以低价强迫收购。1966年1月,缅甸政府又宣布对426种工农渔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1963年和1964年的这些政策导致1964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8%,效果立竿见影!

1978年到1991年这14年时间,人均实际GDP依然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只是人均实际GDP平均比上一个17年周期高了一点(约平均高了20%,人均实际GDP约在一千美元的水平状态,比如1991年人均实际GDP为877美元)。这其实也是缅甸浪费的14年时间,加上前面的17年,缅甸浪费了31年时间,这自然导致了现代缅甸的贫穷落后。

为何1978年到1991年这14年时间段的经济情况比1961年到1977年这17年时间的经济情况略好一点呢?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奈温集团遇到了很大困难,经济停滞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奈温开始放宽对经济的控制,尝试吸引外资和国外援助,来缓解自己所面对的糟糕局面。由于奈温本身思想的局限性,其对自己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力度不大,效果自然不大。

从1961年到1991年,虽然人均实际GDP增长停滞,但也没有倒退。如果考虑到同期2个百分点的人口增速,这个时期的缅甸经济增速应该在2个百分点以上,接近3个百分点。

1978年到1991年这14年时间,缅甸人口增长了33%,达到1991年的4278万,年均增长2.07%,已经比前面的17年周期的人口增速慢了,虽然依然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1988年,在国民的抗议下,奈温被迫下台,缅甸政治进入新时代。苏貌为首的军人集团维持着缅甸政局,这是一个过渡政府。1992年开始,丹瑞出任军政府领导人,此时国际形势大变,苏联已经解体,计划经济成为人人喊打的经济体制,缅甸顺理成章的开始大幅度的改革开放。

军政府废除计划经济体制,推行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开放化等经济改革政策,主要措施有:改革国有企业,颁布《国有企业法》、《私营工业企业法》,设立缅甸工业发展银行,建立多个商会、行业协会,推动私营经济与国有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允许私人租赁国企;鼓励私人经济发展,允许私营企业经营国内外贸易,放开边境贸易,推动经济的对外开放,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来鼓励企业出口;实施《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重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推行金融体系改革,允许私人开办银行,允许外资银行在缅甸开办分支机构,允许缅甸银行开展外汇交易;颁布《缅甸农业和农村发展法》,取消国家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制度,放开农产品市场,允许农产品自由交易,并建立畜牧与渔业发展银行来支持农业发展;推出《缅甸饭店与旅游业法》,发展旅游服务业。从改革力度上看,这已经是很大了,类似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了。

改革开放的回报是明显的,1992年到2013年,缅甸经济全面恢复增长,不仅平均增速很大,而且未曾有人均实际GDP的负增长,比如2009年,竟然没有发生许多国家出现的经济负增长局面。

1992年到2013年这22年,缅甸人均实际GDP增长了396%,年均增长7.55%,达到2013年的4345美元(低于印度的5450美元)。较大跨度的时间内,如此快速的增长,完全属于经济腾飞,只是经济起点太低,才没有让世人瞩目。比如,2001年实现了人均实际GDP最快的11.5%的增速,2003年到2005年连续3年11%以上增速。只是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算太低了,可能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均实际GDP增速已经不算太快了,近3年只是保持4%附近的人均实际GDP增速,如果加上2%的人口增速,GDP增速依然达到6%以上。

2013年人口数量达到6495万,1992年到2013年这22年时间,人口增长51.8%,年均增长1.91%,人口增速继续缓慢下降。2013年缅甸人口增速为2%,这既有缅甸人口增速处于周期性的高峰时期有关,也显示了缅甸经济的依然落后。缅甸的总体富裕程度还很落后,这是人口增速依然较大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只要研究更多国家的人口增速与富裕程度的数据,我们就会感觉到,不仅可以根据富裕程度判断人口增速,而且还可以根据人口增速判断富裕程度。

1961年到2013年这53年时间,缅甸人口增长了202%(同期中国人口增长了103%,可见缅甸人口增速明显快于中国),年均人口增速为2.11%,处于同期世界较快人口增速水平。

根据多方面研究,人口增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下降,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口增速可以下降到停滞状况,也就是零增长状态。大部分国家都要经历这个转变,大部分国家也确实正在经历着这个转变(发达国家已经完成这个转变),缅甸应该不会例外。如果缅甸不会例外,这意味着缅甸未来的某个时候,人口增速就会趋向于零,意味着缅甸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或最大值附近。1961年到1991年这31年时间人口增长了99.1%,这是笔者特别在意的地方,这是缅甸社会发展停滞的几十年内人口增长情况。这几十年,虽然是缅甸经济领域荒废的几十年,但是,在人口领域却对缅甸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缅甸经济停滞的几十年,让缅甸人口数量基本翻翻,这导致缅甸未来经济发展成熟以后,人口停滞时,人口数量将比没有这几十年的经济停滞时期的话,多一倍,这就是缅甸经济停滞对缅甸人口数量的持久影响效果。

缅甸2014年生育率为2.18,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95。这个生育率水平是不高的,这也许意味着缅甸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是很大的。缅甸人均实际GDP水平没有印度高,但是人口生育率却明显比印度低,要么是缅甸地域富裕程度差异小或社会贫富差异小,要么是缅甸人口生育率对人均实际GDP更敏感一些,如果是这种敏感,这意味着缅甸人口经济天赋高于印度人口,意味着缅甸未来更高的人均实际GDP。缅甸现在较低的人均实际GDP水平,完全是缅甸之前相对印度更不幸的经济体制所致。

2011年,民选政府上台后,在以政改为主的同时,也继续推动经济改革。改组落伍的经济管理机构,新设服务机构,清除保守派高官,重用改革派人士,增强改革派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官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调整或新颁系列法规、条例,以灵活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以更优惠的方式扩大对外开放,立法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推行国企私有化,放宽对电信、能源和金融等领域的控制,尝试提高上述行业的私有化程度,助推私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按照国际标准改革金融、汇率体系,提高缅甸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程度。改变封闭、孤立局面,争取外援,频频向世界发出“招商引资”的盛情邀请,并派团赴中国、日本、欧盟等召开赴缅投资说明会。这些措施显示了缅甸经济体制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为缅甸未来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缅甸曾经的歧路,来感受缅甸的不幸历程。1914年,属于英国殖民地的缅甸铁路总里程达2500千米,超过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是泰国铁路里程的两倍多。1920年代末,英资伊洛瓦底江轮船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公司之一。缅甸石油产量1921年达100万吨。1925~1929年间,缅甸年均出口大米300万吨,为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国。在当时落后的东南亚地区,缅甸算是“经济先进国”。

由于受到二战的破坏,1948年独立时,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的光环不再。“吴努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力图改革畸形经济体制(殖民地模式的经济体制)和大地主主导的土地所有制(准备通过土地国有化,改变这种现状),推动经济对外开放,并积极争取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的援助。20世纪50年代,缅甸人均实际GDP年增长近2%,类似当时一流发达国家的人均实际GDP增速,这明显不算快。不过,缅甸此时经济实力在东南亚仍属中等,与泰国经济水平类似。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仰光堪称东南亚花园城市和“灯塔之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亲自率团到仰光学习城市规划。可见,此时的缅甸在偏左的吴努政府管理下,情况虽然不太好,但也不算糟糕,人均收入毕竟在持续增长中。

但是,这已经让缅甸思想更左的时髦激进分子严重不满了,这些人认为,如果学习当时时髦的苏联经济体制,情况就会好多了。并且,由于吴努政府偏左的经济措施影响,到1961年,缅甸人均实际GDP负增长1.7%。经济的恶化,也让国民趋向不满。这导致1962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更加偏左的军政府,随之,大幅度改变缅甸经济体制。经过奈温27年的统治,缅甸从类似泰国水平,跌落到被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行列。

不幸中的缅甸幸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奈温政府,虽然进行了土地国有化,但是并没有像苏联那样进行集体耕作,而是把国有耕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这类似于中国农民承包责任制的耕地经营模式。虽然由于农产品低价统购政策让农民劳动积极性降低,导致大米产量明显下降,但并没有带来更严重的局面,比如没有产生类似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大饥荒。如果那时的缅甸在耕地国有化以后,又全面实行集体农业耕种模式,很有可能会产生类似柬埔寨那样的大饥荒。

桀骜不驯的缅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