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客家小吃艾草粿


教你做客家小吃艾草粿


艾草粿(資料圖:美國《世界日報》)

材料:

新鮮艾草(或艾草粉)、糯米粉、幹香菇、幹蘿蔔絲、酸菜、水。

調味料:

植物油、白糖、紅糖、鹽、黑胡椒。

做法:

1.新鮮艾草洗淨,以水煮10分鐘,撈起瀝乾,切碎;幹香菇洗淨,以冷開水浸泡4小時以上,切碎;幹蘿蔔絲洗淨,瀝乾;酸菜洗淨,浸泡半小時,切碎。

2.取一不鏽鋼盆,倒入糯米粉、白糖和艾草,攪拌均勻,倒入適量熱開水,再攪拌糯米粉,使部分糯米粉凝結成小塊。

3.慢慢地倒入冷開水,開始揉糯米粉,使其成為光滑均勻的艾草糯米粉團。

4.取一炒鍋,倒入植物油,待油熱了,加入香菇爆香,然後倒入蘿蔔絲和酸菜,以紅糖、鹽和黑胡椒調味,不斷地翻動拌炒,蘿蔔絲入味,香氣四溢,即是艾草粿內餡。

5.將揉好的艾草糯米粉團,分成諸多小塊。取小塊粉團,在手掌心攤開,成一個圓形,以外圍薄中心厚實為原則。

6.以湯匙挖適量的內餡,放在圓形粉團中,以手指收口,並擠出空氣,將內餡紮實地壓緊包裹起來。

7.像搓湯圓的方式,把包裹內餡的粉團,搓成圓球狀,並沾上植物油,使其表面均勻地塗上一層油。

8.將圓球狀粉團適當地塑形之後,放在錫箔紙上,置於蒸籠裡,以蒸鍋或電飯鍋隔水蒸煮。

9.蒸熟取出,在室溫中靜置3分鐘之後,即可享受自制傳統地道的艾草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