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你是否也經常有過這樣的情況,當你心情煩躁或者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他人總會和你說一句“別想太多”。

可現實的情況是,“想太多的的“真的可以說不想就不想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今天,我不光想告訴你“想太多”不是病,而且還可能是一種優勢。

想太多的原因

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之前我給大家講過,《人類簡史》的作者曾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和其他物種不同,走向食物鏈頂端,就是有個本領——“講故事”。

領導者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給大家編造一個沒有發生的故事,讓大家一同為這個目標努力,泛神論當時就是這樣興起的。

雖然講故事可以讓人類聚集超越其他物種數量的群體,但是也帶來了副作用,那就是人們會開始“想的多”。

最簡單的就是,人們會害怕如果做不到編故事者所說的,就會遭到神的懲罰,這大概就是最早的想太多的人擔心的。

我想悔恨過去,不滿當下,憂愁未來這樣讓人自找麻煩的問題就是從這開始的吧。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心理學家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法國心理學家克莉司德·布提可男給這類人起了一個名字,叫“多向思考者”。

它代表的是一群人通過他們敏感的五官,觀察周圍的環境, 擷取大量又細瑣的信息進入腦海中,使得大腦不停地運轉。

且大腦運作具有超高的效率且富含多面向的思考,容易造成當事人的心理情緒起伏動盪。

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而且他的研究表明發現,現代人想太多,大多除了上述基因記憶帶給我們的因素外,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是重要原因。

沒有人真的願意想太多,如果可以,一輩子簡簡單單、無憂無慮多好。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運氣。

有時候不好的家庭會讓孩子過早需要變得更加想太多,以便減少遭受傷害,比如,《奇葩說》辯手姜思達就曾經在一起採訪中談到,因為父母在他小學5年級的時候離婚,離婚以後,他的生活狀態是與媽媽生活在一起,但是,每週有一天的時間爸爸帶他出去玩。

於是,在家的時候,媽媽在他面前罵爸爸。

外出的時候,爸爸又跟他說媽媽的不是。

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時候他面對爸爸和媽媽的態度是不同的,這樣的思維成長之後就會變成習慣一直影響他的一生。

想太多的優勢和缺陷

有時候我們評價一個問題的原因肯定是兩面性,“想太多”自然也不例外,不管是先天的還是後天養成想太多特質都不免會給未來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

首先想太多帶來的優勢便是同理心強,更能敏銳的捕捉到別人的情緒,不管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這是好處,也是壞處。好處在於,他們通常可以傾聽別人的痛處,給予回應和共情。

缺陷就是,想太多的人很難融入他人,他們會形成虛假的自體,而且還容易形成過強的自尊和病態完美主義。說的通俗一些就是,他們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用真實的自己來面對這個世界。

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類型人典型代表就是朴樹,他很善良而且也很懂得人性,他的作品真的會給人帶來強烈共鳴,尤其是《平凡之路》這首歌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

但是他敏感,情緒起伏極大,數次抑鬱差點毀了他,他還經常害怕見人。從好多綜藝就可以看出他的不自然,他自己也經常表示不太願意接觸外界,要不是缺錢,他真的可以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而且還特別完美主義,他對音樂的態度與追求,讓他無法放過每一個細小的瑕疵。第三張專輯《獵戶星座》,從2011年開始做,光是錄音就至少耗費了三年的時間。

影響心理健康的“想太多”怎麼辦?

因為“想太多”而抑鬱的人,今天我給你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這裡我再次強調一點,想太多如果沒有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這遍不是一個需要刻意解決的問題。

但如果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你的生活,甚至你還會出現一些“強迫思維”症狀,那麼你就需要著重解決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這裡給你幾個思路參考:

1、嘗試給大腦的信息分類。每一段時間,都可以人為的給大腦規定一個思考中心,比如,這段時間是通過考試,過段時間是健身減肥,當然,還有那麼一段時間,要專注於休息和放鬆。

2、建立自信心,培養“愛自己”的能力。有很多“想太多”的人大多過去生活經驗會讓他們不得不這樣,所以培養自信心很重要,這個時候你需要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要擔心自己的選擇會帶來什麼後果,儘量活在當下,這樣你才可以形成一個新的思維習慣。

3、學會接受獨自生活,不被他人想法干擾。很多時候人生沒有更好的選擇,總是習慣看別人的臉色和習慣別人給自己答案自然是走不遠的,這個時候要學會接受自己的選擇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適合自己的。不論怎樣你最該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樣你才能活出自我,走出“想太多”的怪圈。

最後,願所有的“想太多星人”,既能好好享受上天給予的財富,又能與自己好好相處。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

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