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

點上方藍色字體

來到 #華大溫暖小屋#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 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

精選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圍城》裡面說到,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無論形式如何,人們內心深處,永遠期待一段和諧的親密關係。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心理學家總結過,理想而完整的伴侶關係會經歷三個時期:浪漫幻想期,權力爭奪期, 整合承諾期。大部分夫妻,如果不把無意識的心理動力呈現出來,終其一生,都會在權力爭奪期相互消耗,止步不前。

權力爭奪期的夫妻關係,可能呈現為下面五種關係,有時候可能是兩種以上關係交替呈現。

針鋒相對型

貓捉老鼠型

溺愛養育型

互不理睬型

三角關係型

針鋒相對型- 夫妻通過責備和攻擊來調整他們的親密度和距離,一般來說,雙方都是自戀而脆弱。夫妻雙方把“無能、無力、無價值感”像個燙手的山芋一樣拋來拋去。他們都需要被對方肯定、鼓勵、支持、欣賞、崇拜和理解,一旦體驗不到這些需要的滿足,就立即產生暴怒,用難聽乃至惡毒的語言貶低和報復對方,讓對方覺得羞恥,覺得被拋棄、被挑剔,覺得無地自容。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貓捉老鼠型 - 夫妻關係中,一方追尋親密,另一方迴避親密。一方充滿情緒,另外一方卻不停給對方講道理。比如說丈夫經常在外花天酒地、生龍活虎,回到家就成了鋸嘴葫蘆,妻子如果抱怨,丈夫就說,“我在外面其實不是玩,是為了這個家,已經很累了……”

此類夫妻的真正問題是親密和自主,“我”和“我們“的衝突。不少男人需要女人,但是內心深處卻害怕和女人走近。因為他們害怕和女人親密了,就被控制,就像小男孩害怕被媽媽逼著穿自己不喜歡的衣服,或者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作業一樣。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這樣的男人在貓捉老鼠型伴侶關係中容易成為迴避者(老鼠),他會否認了自己的依賴需要。因為,對他人的需要,對他來說,意味著放棄自我滿足別人。女人往往容易成為“貓”。她否認了自己自主的需要,因為自主對她來說,往往意味著被拋棄感,是不可承受的焦慮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迴避者和追尋者又相互吸引。因為迴避者發現追尋者有火熱的愛,而這,恰恰可以照亮自己內心的死寂和冷漠;追尋者呢,往往可以發現迴避者,很淡定,很超然,猶如夜空的冷月,可以化解自己內心的焦躁;迴避者,往往是孝子,因為不能表達對父母的憤怒而疏遠、拒絕父母,而追尋者,往往可以代替迴避者表達出憤怒 (上次說到的夫妻好像就是這種,參見 至高至遠明月,至親至疏夫妻 )。

溺愛養育型 - 夫妻中,一方扮演一個過度負責的父母的角色,另一方扮演一個不負責的孩子的角色。其中過度負責者否認了自己需要被照料的需求,而不負責者否認了自己對自我效能、自我勝任感的需要。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往往出現的情況是妻子像個老媽媽任勞任怨,賺錢養家,而丈夫像個浪子,經常賭博或者遊戲成癮;也有反過來的情況,丈夫像個好爸爸好老公,家裡家外一把抓,而妻子像只寵物像只小貓什麼都不做,除了做頭髮做指甲做衣服。

我們會發現這類關係中的兩個人,配合非常默契,如果不負責者開始自我負責,就會威脅到過度負責者,因為她再也無法把自己的依賴的需要 投射 給對方,再也無法溺愛對方,把對方當寵物,再也無法繼續做全能的父母了。一旦發現依賴者企圖獨立,他們就會此時攻擊和忽略對方,強化對方的依賴性和焦慮感。而不負責者恰恰害怕獨立性,即使屢次下定決心獨立,卻總也不能成功。

有意思的是,在重男輕女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女性渴望的理想丈夫就是一個全能的、溺愛的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理想丈夫往往是不尊重自己的。而扮演全能父母的丈夫,往往會尋找婚外戀,在婚外戀關係中,他變成了被溺愛和被養育的 兒童,這正是他在婚姻中體驗不到的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互不理睬型- 這類夫妻,往往已經歷了針鋒相對,貓捉老鼠,溺愛養育各階段,雙方權力意志嚴重受挫,從而對愛情心灰意冷。但是雙方往往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離婚。如需要共同養育孩子,如害怕離婚會遭到父母反對,如離婚後對養活自己沒有信心等等。這樣的夫妻處於婚姻的僵局,而外人看來覺得風平浪靜,誤以為這才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是理想夫妻,其實那往往可能是感情已死的夫妻。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為了避免夫妻進入互不理睬階段,或者避免夫妻的僵局和冷漠最終導致離婚,夫妻們都會開始一個三角化過程。通過拉入第三方,來解決親密關係中問題。被拉入的第三方,排名第一的是孩子,排名第二的是父母。

如果被拉入的孩子和父母還是無法幫助解決問題,乃至製造出更多問題,那麼就要開始外面拉人了,拉來的人當然往往變成情人。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三角關係中的第三方往往承擔起三種角色:替罪羊、同盟者和大英雄。替罪羊是指夫妻中一方必須把對另一方的憤怒轉移到第三方,比如說責怪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孩子學習不好,所以媽媽心情不好,要花很多時間來輔導孩子學習,從而造成了夫妻關係的不好。

更極端的是指責孩子的性別,“你爸一直希望你是個兒子,可是看到你是個女兒,後來他一直不高興,還怪我。”同盟者是指把第三方當做自己的支持者和朋友來使用,如“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媽媽通過和女兒結成同盟,對抗爸爸。大英雄是指把第三方當做拯救者,“你爸是靠不住了,媽媽全靠你了”,“只要你考上清華大學,我們家就……”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除了對號入座,大家最想了解的大概是 - 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要捲入權力戰場?

權力爭奪之所以是愛情的必經階段和必備要素,是因為人類遇到情緒困擾時,必然使用兩大類策略 - 外控策略和內控策略,來調控和消化情緒。

外控策略是控制和改造外在的環境和他人。一般來說,都是希望把他人改造成自己需要的體驗提供者,這些體驗或者是一類是支持-滿足性體驗,或者是

探索-理解性體驗(這分別構成了心理治療中兩大類的治療關係,換句話說,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暫時扮演了這兩個體驗的提供者)。

比如我們奉為經典的寶玉和黛玉的關係中,黛玉就是通過不斷的譴責和自責,力圖把寶玉改造成一個 支持-滿足性 體驗提供者,提供她早亡的母親沒有提供的被寵愛和被呵護感,提供她那遠離的父親沒有能夠提供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寶玉在這段關係中,由於要不斷提供這些體驗,而身心疲憊。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終於有一天,他開始轉換彼此關係,對黛玉說,“你放心!”(《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這三個字直指林黛玉的不安全型依戀關係,宣告他們關係中探索-理解性 體驗的出現。

果然,被猜中的的林黛玉聽了,怔了半天,方說道:“我有什麼不放心的?我不明白這話。你倒說說怎麼放心不放心?”這是要求和邀請寶玉進一步地探索和理解黛玉的無意識。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寶玉嘆了一口氣,問道:“你果不明白這話?難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錯了?連你的意思若體貼不著, 就難怪你天天為我生氣了。”寶玉明白提出了黛玉的否認,也間接指出了,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不願意感受到我的愛。

那麼為什麼黛玉不願意感受到寶玉對自己的愛呢?也許是因為黛玉害怕一旦承認寶玉的愛,她就要面對這段愛實現不了的現實;或者害怕這段愛會失去,就像她母親一樣;也許正是一次次地不承認這段愛,才可以激發寶玉一次次地表露對自己的愛,所以可以一次次地體驗到被愛的快樂。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林黛玉接著說:“果然, 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話。”相當於說,多說說你對我的愛。

寶玉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寶玉如同學藝不精的精神分析者,成功地解釋了黛玉心身疾病的起源。

而林黛玉的反應是,“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怔怔的望著他。

這就是精神分析完成解釋後領悟,在此領悟中,寶玉和黛玉的關係中產生的共情理解,達成了神入聯接。

伴隨著透徹而痛苦地領悟出現,此後,他們的關係開始有了整合承諾的元素。如果浪漫幻想和權力爭奪期都不算愛情的話,那麼寶黛關係中絕大部分事件都不能算作愛情。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內控策略則是改造自己來適應、理解和接受環境,內控策略又包括轉移性技術、轉化性技術和接受性技術三大類。

如果一個人把浪漫幻想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承諾期的愛都算作愛情,並且能夠自由進入這些愛情,那麼他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愛人。當深陷權力爭奪中的夫妻發現,這場戰爭,永遠無人可以勝利,無人可以成為絕對主宰者,他們開始打心眼裡感到了孤獨和淒涼,如果這種悲哀能夠被接納、承認和包容,這個愛情中的角鬥士就可以放下武器,靜觀心池,發現那個理想伴侶,原來只是一個夢境、一個幻覺。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也許正如《圍城》所說,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我們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的思鄉病。想找一個人,一件事,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的世界有個安頓的歸宿。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當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所有的時光在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李鳴】老師說過:“世上有一個人最需要你的幫助,那就是你自己,助人者必先自助,知己才能知彼。我們都是由己推人的,因此,瞭解自己是瞭解世界的開端。”

“精神分析”就是生活,是帶我們更好的生活。它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性,從而和世界更好地產生鏈接。

華大心理攜手精神分析界泰斗【李鳴教授】為您帶來每月一次的精神分析案例督導課程,通過看見別人,到看清自己,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啟一段真正的“心智化”旅程。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這一次,我們邀請你來聽一場沒有門檻的精神分析課程。

沒有深奧的理論,沒有枯燥的理論。

不論你有沒有心理學基礎,精神分析零門檻。

↓↓↓↓↓

李鳴教授精神分析連續培訓與督導項目

帶你走向尋找心理世界密碼地圖的路徑

等待你的加入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精分案例督導課程

課程內容

1、診斷與治療:精神分析治療,治療技術和治療進程理論與技術講授

阻抗的理論

阻抗的分類

阻抗的臨床表現

分析阻抗的技術

移情理論

移情與工作聯盟

移情的臨床表現

移情的分類

分析移情的技術

移情性阻抗

分析移情的特殊情況

難處理的移情

2、治療與修通:在評估診斷的基礎上,將精神分析治療技術、治療進程進行整合,現場訓練應用,清晰化分析思維,演練技術,提升心智化。

阻抗分析的理論和技術

移情分析的理論和技術

(識別、澄清、解釋、修通)

參考教材: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精神分析的技術和實踐》,拉爾夫. 格林森(著)李鳴校譯(中文版內部教材)《THE TECHNIQUE AND PRACTICE OF PSYCHOANALYSIS》Ralph R.Greenson

內部簡稱“三書”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美)Nancy McWilliams李敏,李鳴 譯(輕工業出版社),內部簡稱“大書”

夫与妻 - 权力的游戏?

《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與技術》李鳴(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內部簡稱“小書”

課程形式

學員提供案例,李鳴教授帶領進行個案督導,在督導中梳理思路、評估診斷、治療修通。案例分析立足於精神分析動力流派,綜合心理學其他流派及人類學、社會學、存在主義的知識,並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理論強化,全面整合知識體系,幫助諮詢師發現自身盲點,達成諮詢中的去個人化。

(1)提前徵集一位成員提交一份精神分析取向治療案例報告;

(2)課程第一天上午,李鳴老師解答學員問題,以及講授對應的治療與修通主題(參照教材三本書);

(3)後面的一天半,由案例報告人報告案例,根據當期的督導主題對案例進行現場教學督導,重點在於理論建構,形成診斷,推動治療。從核心理論、診斷與評估、治療與修通三個層面結合案例深化並鞏固當期督導主題。(更有真實來訪者案例由諮詢師現場諮詢演示。)

課程收穫

1、個案督導:分析個案,理解個案,治療修通,掌握思路與技巧;

2、個人成長:尋找盲點,提升自我覺察與反思能力,提高心智化程度;

3、知識整合:深化、擴展並整合心理動力學流派理論;

4、視野拓展:融合人類學、社會學、存在主義等,拓展知識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