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感謝閱讀頭條號“羽佳講繪本”,本欄目旨在為寶爸寶媽推薦和分享優秀繪本,歡迎訂閱!


羽佳覺得這個笑容能治癒我整個冬天。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是的,是易烊千璽,也是小北的《少年的你》。

唉,這個電影哭得羽佳頭疼……一把年紀了也沒控制好……

不過大家放心去看,不會鬱悶,就是會很想說點什麼。

(先跟大家致歉,之前文章把人物名字搞錯了,已經改回來了,十分慚愧。有人質疑我是不是沒看電影,我曬一下票吧。我要是沒看能寫出3000多字,那得多能編啊!)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本文涉及少量劇透,以人物分析為主,不太影響觀影,介意的同學看完電影再來閱讀吧。

故事梗概你們都知道了吧?

飽受校園欺凌的好學生陳念,遇到了失學的小混混小北,一個給了另一個保護,一個給了另一個希望,兩個少年在“陰溝”的世界裡頑強求生,互相取暖……

電影裡的現實世界拍得有些灰暗。或許對於校園欺凌的受害者陳念來說,她的青春就是灰色的。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她不是沒有反抗過。但即使是報了警,施暴同學被退學,連班主任也被換了,她依然沒有擺脫欺凌。

除了主要的施暴者,還有周圍人的冷漠。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那些看著陳念媽媽欠錢的信息議論和偷笑的人,那些孤立陳念不願傳球給她的同學,還有看著陳念剪了頭髮卻仍保持沉默的老師。

她像獨自被困在一座小島上,孤立無援。

然而詭譎的是,陳念初遇小北的時候,這個後來成為了她“保護傘”的“男人”,卻是以守護者的形象。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她是那麼瘦小乾枯,膽小怯懦,柔弱不堪,骨子裡卻勇敢而倔強。

同學跳樓,圍觀的人拿出手機拍照,只有她給遺體蓋上衣服;在學校受盡欺負,給媽媽打電話時,她仍要忍著哭泣安慰和鼓勵媽媽……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所以當她偶遇小北被群毆的時候,敢於打110報警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會希望陳念再勇敢一點,不放棄尋求警察和老師的幫助,卻也真的無法再苛求了。換一個人在她的境遇上,未必能做得更好。

劉北山。可能是這個電影裡最低賤的人物,是片中最有溫度的人物。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這個被遺棄的大男孩,13歲開始就不得不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他將暴力當成自己的保護殼,可能早已習慣了疼痛,忘記了如何哭泣,他眼中是滿滿的乖戾,內心是深深的自卑。

世界的惡他看到過很多,但他內心的善良正義卻沒有缺席。

他其實跟陳念一樣“乾淨”,甚至更純粹一點。(陳念在學校尚且不屑於交友,不敢站隊被欺凌的同學。)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小北卻只因為陳念幫過他,看得起他,問過他疼不疼,就願意拿命去守護她。

或許是陳唸的出現,讓小北的生命突然有了意義。

在警察局被指認的時候憋不住笑,難道不是因為心中終於有了愛?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羽佳覺得,小北對陳唸的保護不僅僅是出於愛情,還有對和自己有相似境遇的同類的一種守望。

陳念未來的人生,有著小北不具備的可能性,有著“能夠出去”的希望。

兩個絕望裡頑強求生的生命,彼此取暖,成為彼此世界裡的微光。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這個電影好就好在,不迴避揭示現實世界的瘡疤,又給了人溫暖和治癒的希望。

不僅僅是小北,片中也展示了更多人性的複雜和世界的複雜。

陳唸的媽媽是個不成功甚至不稱職的媽媽,但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負擔起賺錢養家的責任(儘管做得不好),面對債主她選擇躲出去也是為了保護孩子。

她對孩子的愛不比其他媽媽少,從這一點上來說,陳念比小北幸福。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陳唸的前一任班主任,因為陳念舉報了同班同學的欺凌行為而被撤換,他仍然對陳念說,“你做的是對的。”

陳念在巷子裡被欺負的時候,樓上鄰居聽到動靜,用報警的警告喝止了這群施暴的少年。

陳念被三個施暴的同學追到躲進垃圾桶,其中一個發現了她,卻並沒有揭穿。或許她良心未泯,或許她成為施暴者的一員,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這個故事中也不是沒有正義,只是還不夠。

作為成年人,看這部電影的心情是複雜的。

我們的世界還有那麼多沒有父母保護的孩子,無力扭轉現實的孩子,堅韌而頑強的孩子,軟弱而絕望的孩子。

家長的缺席,學校的不重視,圍觀者的冷漠與嘲笑,欺凌學生家長的推卸責任,受害者有罪論……

“如果這個世界是這個樣子,你還放心把孩子生下來嗎?”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這是陳念向整個成人世界的質問。直指心靈。

更讓羽佳震驚的是,片中的少年,表現出了對成人世界的極度不信任。

也確實,對於陳念來說,報警的結果,並沒有讓她遠離欺凌,反而是一個小混混的暗中保護,帶來了更為可靠的人身安全。

小北更不相信成年人,他以(毀滅)自己的方式保護喜歡的人。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他們可能做得不對,但你又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確實沒有保護好,還未成年的他們。

心疼。

片中的少年幾次望向“長大”,望向成人世界。

沒人教過孩子如何長大。我們當初自己也是閉著眼睛往下跳,趟著水摸著砂石長大的。

羽佳儘管沒有經歷過校園欺凌,但回望自己的青春,同樣也是煎熬大過美好。

在本身就充滿不安的青春期,升學的壓力,交朋友的阻力,學校和家長的唯成績論,讓本身就枯燥的生活更加苦悶。如果再加上被欺凌,那絕對是人生中至暗的一段時光。

是熬能熬過去的嗎?

或許能。但那些被傷害的記憶,是能輕易丟掉的嗎?

如果陳念沒有遇到劉北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胡曉蝶?如果劉北山沒有遇到陳念,他的名字會不會出現在社會新聞中,成為問題少年的典型?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作為一個媽媽,我實在是有點害怕,將來我的兒子也會上中學,會度過他的青春期,如果他遇到類似的情況,不願告訴我,我該怎麼去避免他受到傷害?

作為成年人,我們能不能一起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成長空間?

羽佳不想說空話,我仔細想了目前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歡迎補充!)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基礎。

陪伴,是基礎中的基礎。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再忙碌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比如正直,誠實,善良,樂於助人,尊重生命,愛的教育等等。

我們所謂的“問題少年”,基本都是家庭教育有缺失的孩子。根源可能不在青春期,而是幼年早期就埋了雷。

片中的施暴者魏萊,不但毫無愧疚,還將自己的行為定義為“開玩笑”,認為錢可以擺平一切,受害者可以當做一切都沒發生過。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她反映出來的家庭教育的缺失觸目驚心,諷刺的是,她是個“優秀”的“好學生”,家裡獎狀獎盃一大堆,說起話來卻像沒有情感的動物。

這樣的孩子,註定沒有“未來”。

其次,我們不要只關注成績,要看到孩子完整的生命。

我們的教育過於關注學習成績,而丟掉了很多重要的東西。

前不久熱播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芬蘭的學校會有一棵“成長樹”,寫滿了孩子可能具備的優秀品質。

有可能是善於某學科,也有可能是誠實,有正義感,善於溝通,有領導力,有愛心等等。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我們不妨也給孩子製作一棵屬於他的“成長樹”,將他的優秀品質記錄下來。

我們評價孩子不應該是單一的標準,而是看到每個孩子完整的成長。

再次,家庭內部杜絕欺凌孩子的行為。

不僅僅是杜絕家庭暴力,更要停止語言上的打擊。

很多家長有個奇怪的觀點:“批評(往往伴隨更難聽的諷刺、挖苦和打擊,甚至辱罵)是為了讓你變好。”

敢怒不敢言的孩子,要麼自己內心受傷害,要麼學會用語言去欺凌同學。

我國2017年發佈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語言是欺凌的主要形式。這種內心的傷害往往更深,而且不容易被認定。

也許這樣的父母也是從小被打擊過來的,認為“只有批評才是管孩子”,但請停止你的語言欺凌,在家庭裡營造一個互相鼓勵和支持的氛圍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讓孩子信任我們。

孩子在青春期會有很多事情不願意告訴父母,他們有他們的小社會,很多成人世界的法則無法觸達。

我們要從小跟孩子建立一種信任感(這就更需要前面說過的陪伴),從小灌輸給他們一個觀點:只要遇到傷害,無論是語言上的,還是身體上的,一定要告訴父母。

我們平時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孩子,並信任孩子,不要把孩子的苦惱當成小事。

這並不是說家長什麼事都要插手,而是在認真陪伴和學會傾聽孩子之後,我們會更容易分辨出,孩子遇到的是同學間普通的摩擦,還是校園欺凌。

即便孩子不願意說,我們也有跡可循。

比如,孩子突然不愛上學,身上帶傷(卻說自己不小心磕碰),容易緊張,經常要錢等等,都有可能是遭遇到了校園欺凌。

我們還需要及時反饋給老師和學校,跟學校一起來解決問題。

確定孩子遭遇校園欺凌,家長親自陪著孩子上學放學(就像張小北一樣),可能要更“有用”。

就在昨天,羽佳寫稿的時候,收到一條新聞推送: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對14歲以下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的,可能要提出新的刑事責任年齡認定標準,還可能追究監護人“監護失職”的責任。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低齡犯罪不追究刑事責任可能成為歷史。

我們整個社會正在關注未成年人保護的問題,我們考慮得越具體,越能改善現實。

孩子就像植物,健不健康,看他是否活得舒展。

青春期本來是成長最旺盛的時候,他們要面臨的困境已經不少,給孩子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責任。

校園欺凌其實並不遙遠,它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羽佳覺得整個社會應該形成一種共識,對任何欺凌“零容忍”,不當旁觀者,拿出我們的正義感,讓欺凌者成為人人喊打的眾矢之的。

孩子的笑容,我們一起來守護。

《少年的你》,不止是令人心疼的青春

本文圖片來自《少年的你》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