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水滸傳》在小說中的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在對人物的刻畫上面,這本名著尤為突出,寥寥幾筆,便能勾勒出一個生動形象,有血有肉的好漢。我們或許不記得具體的情節,但是對於108好漢,卻是如數家珍。

不過,梁山好漢性格迥異,他們並非最初就在一起,而是經過許多變故,才逐漸聚到一起,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因為身份的不同,故而他們各自上山的原因也不同。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宋江劇照

有的,是行走江湖的好漢,或者也是一方山寨的首領,因為仰慕宋江等人的名聲,自己去往梁山的;有的則是因為被逼無奈,從而投奔聚義的;還有部分,是宋江、吳用等人,設計將他們賺上梁山的。

然而,有三個位列地煞星的頭領,卻是被打服的。他們本想吞併梁山,結果反倒被梁山吞併,但在這個過程中,卻非常艱難。派出了許多位列天罡星的好漢,都沒能降服,最後還是公孫勝出馬才成功將他們擒住。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公孫勝劇照

這三位好漢,外號特別高調,他們分別是: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吒項充以及飛天大聖李袞。

他們三人,在徐州沛縣的芒碭山拉起數千人馬,打家劫舍。可能因為附近沒什麼勢力能夠壓制他們,因此他們大言不慚,放出話來,要來吞併梁山。

聽到朱貴的報告後,梁山諸位好漢坐不住了,準備派人去攻打這芒碭山。就在此時,史進站了出來,他和神機軍師朱武等人自從投奔梁山後,寸功未立,因此,想把握這個機會,剿滅芒碭山這夥強盜。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史進劇照

在得到宋江的首肯後,他帶著本部人馬,和朱武、楊春、陳達一起披掛上陣。他們少華山本部的人馬,大概在一千左右,到了芒碭山下,一字排開,迎戰項充等人。

見狀,項充、李袞領兵出擊,但是史進根本抵擋不住,差點中了飛刀,楊春身手差些,被飛刀打中了戰馬,嚇得棄馬而逃。等到撤退之後,史進清點人數,已經少了一半的人馬,可謂是慘敗。

之後,花榮、徐寧、公孫勝、吳用、柴進、朱仝、呼延灼等十幾位頭領也帶著大隊人馬過來了,但是“項充、李袞飛刀標槍滾牌難近”,群雄束手無策,因此,他們只能安營紮寨,苦思對策。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李袞劇照

最後,是公孫勝採用了諸葛孔明的八陣圖,並且讓呼延灼、朱仝、花榮等八人為守將,守住八個陣眼,在開戰後,公孫勝又使用道法,頓時風沙四起,使得芒碭山的人馬分散,這才捉住了項充和李袞,而樊瑞卻跑了出去。

這場戰鬥,陣勢不可謂不大,史進作為排名第二十三的天罡星,帶著三名地煞星頭領,首戰失利,之後,又動用了呼延灼等七八位天罡星頭領,並幾位地煞星頭領,還擺出了神奇的八陣圖,結果,還是讓混世魔王樊瑞逃了出去。

諸位知道,樊瑞、項充、李袞三人在投降梁山後,派座次位列地煞星,排名更是在六、七十開外,可是,他們為何讓梁山,如此大費周章才降服呢?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樊瑞劇照

首先,芒碭山的首領樊瑞就不一般,他不僅武藝高強,還和公孫勝一般,會一些道法,又如吳用一般,會些許兵法。書中說他:“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所以,史進在和對方作戰時,才吃了大虧。

其次,其餘二位頭領的武力值也不弱,並且還會遠程“技能”,八臂那吒項充,有二十四把飛刀,在百步之內,無有不中,並且又能使得一手好標槍。而飛天大聖李袞,則是二十四根鐵標槍,百步取人,便是近戰,也有一手好劍法。

這三位好漢只是地煞星,為何梁山出動近萬人馬、十幾個頭領才降服

項充劇照

最後一個原因,兵法有云:十而圍之,五則攻之。宮中芒碭上屬於樊瑞三人的主場,要想利用地形將他們圍攻,可能性非常小。而且戰場在山下,地勢受到侷限,梁山不可能一下投入太多兵力(三千的五倍是一萬五)。故而,想在正面上攻打,擊敗他們是很困難的。

正是因為這三點原因,梁山若想輕易剿滅,或者降服芒碭山這股勢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樊瑞會道術和兵法,最不濟,也能仗著陣法和山勢來抵禦梁山的進攻,但是對於宋江來說,他急需這股勢力的加入,來壯大自己的隊伍,增強招安的籌碼,所以他才動用瞭如此豪華的陣容,力求收服芒碭山的這股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