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如果不從現在起就對中餐進行“可光盤化”改革,並逐步對糧食浪費制定極其嚴厲的處罰措施,真等到饑荒來臨時,可能中國人還在大吃大喝把救命的糧食都浪費掉了。從現在起,中國亟須對國民開始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不是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一、奇特的中國飲食文化

原來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飲食也跟著說是五千年飲食文化。其實根據中國大量新石器考古遺址來看,中國作為世界三大農業起源中心之一,尤其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發現的很多上萬年前新石器遺址中水稻起源的證據表明,中國飲食文化那得按上萬年計算了。中國軟實力輸出,首先輸出的就是舌尖上的文化。飲食文化那是幾千年上萬年沉澱下來的東西,從中可以體驗到很多無比深厚的歷史信息。有人研究認為,穆斯林齋月的習俗,是由於早年長年食物來源匱乏而形成的。日本精細的一個米粒都不浪費的料理製作方式,同樣是在長期食物來源匱乏,不得不將食材吃幹吃淨的壓力下形成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卻非常奇特:

一方面,食物來源極為廣泛,且利用極為充分;另一方面,製作方式、飲食習慣真的是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相當浪費。

這其實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糧食狀況的兩個極端:一方面,以水稻為基礎的農業形成的高產高效,使中國糧食產量遠高於同期其他地區,中國人口極限量也遠超過其他地區。由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會出現非常長期的食物充足、不愁吃喝的幸福日子,這就使其不需要那麼重視糧食是否浪費,甚至還要故意炫耀一下、浪費一點以顯示富足。出去請客要是不點足了最後剩下一堆,那實在是太沒面子。另一方面,一旦人口超過糧食極限,必然週期性出現極大規模人口的饑荒,由此引起的農民大起義也會使中國從人口極限點向下崩潰時的慘烈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地區。

二、並不遙遠的大饑荒

不要以為饑荒離我們很遙遠。2017年春節晚會上,主持人介紹104歲的老紅軍王定國時,全場起立對她致敬。她在長征路上一個腳趾被凍掉而被稱為“九趾紅軍”。後人請她介紹長征的苦,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她並不認為長征有多苦,因為參加紅軍之前生活更苦,一個妹妹就是活活餓死的。2016年長征勝利80週年紀念,很多人寫了介紹當年紅軍的文章,過草地時紅軍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餓死,後面的紅軍是把前面紅軍的遺骨作路標走出草地的。如此險惡的環境,為什麼長征過程中還有那麼多人不斷參加紅軍?人們採訪健在的老紅軍當年為什麼參加紅軍時,以為他們會介紹為革命理想等等,但幾乎所有人回答的原因都一致:

為找一口飯吃。加入一個過完草地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餓死的隊伍,只是為了要找口飯吃!我們今天看長征很苦,但王定國告訴人們他們是唱著歌走完長征路的,因為在參加紅軍進行長征之前更苦,餓死的人更多。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九趾紅軍”王定國亮相春晚

活命是人類最重要的本能,都知道參加紅軍鬧革命是很有可能死人的,但不參加紅軍餓死的可能性更大。我們今天在如此和平的時期難以理解歷史上的動亂年代為何那麼殘酷,那麼多人參加革命、搞農民起義,其實一旦整個社會大量的人沒飯吃活不下去的時候,一切人間最殘酷的事情都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就如馮小剛的電影《1942》所反映的,當年饑荒導致河南約300萬人餓死。在天天有人餓死的逃荒路上,在人類最基本的求生本能驅使下,眼看著自己親生女兒被妓院拉走,作父親的竟然深感幸運。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9—1961年遭遇經濟困難,出現餓死人的現象,對應的慘狀讓人不堪回首。今天健在的很多老人都有當年的慘痛記憶。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電影《1942》劇照


在平時人們只要有吃的,不會輕易去嘗試沒吃過的東西。而當大量人處於餓死邊緣的時候,就沒什麼東西不能嘗試了。這就是中國人食物來源會這麼廣泛,遠遠超越其他地區人們想象的原因所在。即使同樣的家畜,中國人對其利用率也遠遠超過其他地區。其他國家地區,人們一般只吃肉的部分,但中國人對所有家畜的內臟可以說是吃幹吃淨。心、肝、胃、腸……最後剩下的做成雜碎,一點兒不剩,這在世界上真是相當獨特。週期性出現的慘烈大饑荒,使中國人將一切可以吃的東西徹底發掘乾淨。

但是,當整個社會經歷人口的瞬間崩潰,恢復到常態時,曾經慘烈的饑荒痛苦記憶慢慢消散,重新回到食物充足的狀態。於是,極為廣泛的食材保留下來,而糧食消費的浪費方式又在餐飲行業和民間攀比富裕的競爭中越來越盛行,逐漸走向另一個極端,就像今天中國社會的狀況一樣。我們以為今天中國人普遍吃出“三高”是工業社會終極解決了糧食問題,豈不知中國歷史上這樣糧食吃不完的時候多了去了。別忘了中國僅僅30多年前宣佈改革開放時,鄧小平說服大家搞改革最打動人的理由是“得讓人民吃飽飯”。也就是在不到20年前,中國才剛剛宣佈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事實上,中國剛剛宣佈解決了溫飽問題,由於人口數量的暴漲,已經進入無法靠自身耕地讓自己的國民溫飽的境地了。中國糧食進口量從宣佈解決溫飽問題時剛過千萬噸,暴增到現在的1億多噸,已經超過全球糧食貿易量的30%。

三、舌尖上的浪費

中國的飲食文化不僅博大精深,更是盤大鍋深、油厚湯渾、渣料不清。別說是要面子產生的浪費,就是你確實想去“光盤”,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有幾個中餐盤子最後不得多多少少剩下點東西?吃辣子雞丁的樂趣不僅在於雞丁的美味,還在於從一大堆辣椒中尋找雞丁的過程。你要真想把那一堆辣椒“光盤”了,得多大勇氣,多重的口味才行?雖然這個還真沒必要,但要知道那一堆辣椒曾經佔用的耕地面積資源就為吃這幾個雞丁被倒掉了。要想把火鍋、水煮魚、麻辣香鍋中能吃的東西挑完,沒有相當足夠的耐心恐怕是不行的。這帶來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充分吃掉食物很困難,而且是使得怎麼才算浪費糧食的認定標準也很含糊。吃完飯之後盤子裡還剩下一堆東西,裡面能吃不能吃的全混在一起,你怎麼能說別人浪費了糧食呢?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制定了浪費糧食處罰的條文,往往也無法執行下去。例如,有人盤子裡剩下一堆東西,你憑什麼說那是浪費?如果你真要依據某個新的規定去處罰這個人,他會耍賴(但凡要被處罰的有幾個不想辦法耍賴的?)說你把盤子裡的東西都給我吃光看看,可能嗎?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中國飲食文化的確博大精深,更是“盤大鍋深、油厚湯渾、渣料不清”


雖然其他國家也存在糧食浪費問題,但中國每年因餐桌上食物浪費而損失的糧食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這個我們得客觀承認。整個食物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想一點兒損耗都沒有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國人為的糧食浪費真的讓人痛心不已。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國家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中有35%被浪費,其中餐桌外的浪費也高達700億斤,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中國亟須對國民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非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有幾個中餐吃完後能不是這個樣子的?


日本料理吃完後基本不會剩下任何東西,漢堡、三明治即使沒有刻意去“不浪費”,吃完後頂多也就剩下點麵包渣,如果用食物紙包接著,最後連這點麵包渣也很容易就一點兒不剩地吃光吃盡。

有人認為如果中國真遇到饑荒,我們可以宣傳節約糧食啊!但朋友們,中國幾千年、上萬年形成的深厚到那種程度的飲食文化習慣和口味喜好,你以為幾天、幾個月的宣傳就可以輕易改變?如果1月份開始遇到饑荒,你能在6月份就讓中國人把所有食物都吃得一乾二淨?你能因為要節約糧食就規定不能再吃辣子雞丁、不能再吃麻辣香鍋?

四、“可光盤化”中餐改革與饑荒教育

如果不從根本上對中餐進行一定的改革,僅僅宣傳、號召節約和批評浪費糧食是收效甚微的。要想清楚認定是否浪費糧食,唯一的辦法是要使得端上桌的盤子裡除了骨頭等食物本身存在的不可食材料外,其他必須全部是可吃的東西。其實在儘可能保持中餐本色的前提下,只要把一般不能食用的花椒等調味材料粉碎變成可食用的,或採用絲網包裹方法隔離,“只取其味,不留其渣”的方式,就完全可以做到中餐的“可光盤化”。這些方法其實都存在,只是國家沒有專門要求一定如此。如果以“可光盤化”為宗旨制定“糧食節約法”,將這些改革變成法律固定下來,對餐飲行業和中餐本身特色文化影響並不大,但卻可以為下一步制定嚴格的對浪費糧食進行處罰的制度打下基礎。只要進行了這一步改革之後,採用一些相當簡單的規定就可認定是否屬於浪費。如吃完飯後把盤子翻過來3分鐘,只要滴下任何一滴或一粒東西,都屬於糧食浪費;單個盤子浪費量超過200克,那就是犯罪;平均一頓飯每人浪費糧食量超過1公斤,就可判刑;所有政府公職人員一旦犯下浪費糧食罪一律就地解職。事情就全解決了,國民並非不可理解。真是中國人都想要這麼浪費?也不是,但面子問題在那裡擺著,誰敢丟面子不點一堆吃不完的東西。但如果有統一嚴厲的法規呢?其實也是給大家找到一個下臺階的機會——對不起,真不是我小氣,現在處罰太嚴了,而且可能害大家一起坐牢。

飲食文化是非常頑固的東西,但也不是絕對不可改變的。幾十年前中國對酒後犯罪非常寬容,但現在酒後一切犯罪行為都不受任何寬容,國民也都接受了。原來酒後駕車出了事情也很寬容,但現在不管有事沒事,酒駕本身就是犯罪,而且制定了嚴厲處罰規定,國民也都理解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對中餐進行“可光盤化”改革,並逐步對糧食浪費制定極其嚴厲的處罰措施,真等到饑荒來臨時,可能中國人還在大吃大喝把救命的糧食都浪費掉了。從現在起,中國亟須對國民開始進行廣泛的饑荒教育,而不是無關痛癢的“節省糧食”教育。

說著說著又忘了,我們是藍軍,上面節約糧食的高招對紅軍方面千萬要嚴格保密,以免他們有效節省糧食了給我們布朗行動的實施製造困難。食物的浪費程度越高,就意味著吃進去相同營養情況下需要的糧食更多,也就意味著同等糧食產量支持的人口極限量更低。因此,糧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藍軍的抓手所在。

汪濤

"人類第三次科學革命"倡導者,純科學理論體系創始人,歷經30多年研究和實踐形成科學經濟學體系

上海析易船舶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

雲鋁股份(000807)獨立董事

浙江宇視科技 顧問

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作品:

《科學經濟學原理——看見看不見的手》

《實驗、測量與科學》

《超越戰爭論——戰爭與和平的數學原理》

《即將來臨的糧食世界大戰》

《純電動:一統天下》

《生態社會人口論》

《通播網宣言》

新浪微博:汪濤_純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