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週年:1147公斤!莒南雜交稻再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新中國成立70週年:1147公斤!莒南雜交稻再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10月23日,由袁隆平院士帶隊研發的超級稻高產攻關實驗項目再傳喜報,山東臨沂莒南百畝攻關實驗田的測產結果是平均畝產達到了1147.1公斤,再次打破了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新中國成立70週年:1147公斤!莒南雜交稻再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金秋十月,稻穀飄香,莒南大店鎮德程農場百畝攻關實驗田裡,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大早,來自國家雜交稻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科技廳、臨沂市農業科學院,臨沂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的專家,齊聚農場,現場測產。

新中國成立70週年:1147公斤!莒南雜交稻再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新中國成立70週年:1147公斤!莒南雜交稻再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測產組專家現場隨機抽取了三丘實驗田,通過實割測產、稱重、除雜、去水份,最終專家組得出一致意見。

“平均產量為1147.1公斤”!

畝產1147公斤,這是到目前為止,雜交稻在中高緯度地區的最高記錄。測產專家組成員、國家雜交稻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很激動,他立即撥通了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的電話:“袁老師,平均產量1147.1公斤。”

“1147,到了(每公頃)17噸了,滿意滿意滿意,要擴大栽培!”聽到這個結果,袁隆平院長高興的說。

這是農民耿洪強第四次試種袁隆平團隊研發的“超優千號”水稻品種。2016年,他第一次試種“超優千號”,經過專家組驗收,實測畝產達到1013.8公斤,創造了新的雜交水稻高緯度畝產世界紀錄。2017年,平均畝產達到1027.2公斤。2018年,儘管受到病蟲害影響,畝產仍然達到了1106.8公斤。今年更是取得了1147.1公斤的好成績。

下一步,莒南將根據攻關實驗田的種植情況,制定雜交稻北方地區種植規程,向普通農戶進行推廣,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雜交稻交出了滿意答卷,對老耿來說,又有了新的目標。“把前期工作做好,明年再接再厲,再創新高,完在袁院士18噸的目標。”

新中國成立70週年:1147公斤!莒南雜交稻再破中高緯度世界紀錄

據瞭解,該高產攻關示範項目是袁隆平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稻雜種優勢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的創制”項目試驗點之一,也是目前在山東省唯一的示範片區。該示範片位於大店鎮四角嶺村,示範面積100畝。專家組一致認為,示範片生長平衡,株高、穗型均勻,無明顯病蟲危害,無倒伏,結實率高,粒粒飽滿,是“超優千號”(湘兩優900)品種在北方高緯度地區表現最好的示範片。

這次超級稻再創高產記錄,是繼莒南縣2017年創全國北方高緯度地區水稻畝產最高記錄、2018年刷新當時全國花生畝產最高記錄後,取得的又一佳績,是莒南縣農業科技創新的又一重大突破。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莒南科技助農,用又一成果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