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鄉賢: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盧坤平教授

盧坤平 醫學博士,哲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醫學教授 1963年出生於福建漳州平和縣霞寨鎮小坪紅樓村普通家庭,平和三中高中畢業後被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錄取,開始了與醫學的不解之緣。

1984年在福建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在蘇州醫學院獲得藥理學碩士學位,1992年在Duke大學獲得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於1996年獲得美國ECFMG資格證書(國外醫學畢業生教育資格許可證)。1993年至1996年任美國薩克研究所副研究員。現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終身教授(Tenured Full Professor)和福建醫科大學教授。發表50多篇富有創見的文章,是NIH病生研究部和細胞發育及功能研究部的特別成員之一,Pintex 藥品科學顧問董事會的主席及創辦者之一從福建醫科大學到蘇州醫學院,從美國杜克大學到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走過17年的求學科研之路,盧坤平從醫學學士成為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後。他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一系列新的基因家族,命名為Pin1至Pin3以及PinX1至PinX4。這一系列基因家族在老年性痴呆、腫瘤發生等多種衰老性疾病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所取得的原創性突破得到學術界公認。

回首這一路,盧坤平稱“一切都是那麼意想不到”,學醫並不是自己最初的興趣,而是父母出於“當醫生就有了鐵飯碗”的想法。當時,福州大學計算機專業才是他的首選。

盧坤平真正對醫學感興趣是在大三,藥理學這門課讓他真切感受到醫學的魅力與意義。從那以後,他鑽進了實驗和科研的世界。如今,盧坤平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在異國他鄉,他完全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用實驗成果贏得評審團的認可。

2011年,盧坤平入選中國第六批國家“千人計劃”,該計劃旨在有針對性地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從而推動國家重點創新項目、學科以及實驗室等方面的建設和發展。近來盧教授為福建醫科大學正籌建的轉化醫學研究院奔走於中美兩國。

他說“建立轉化醫學研究院的目的,是想在醫學難題上有些突破,尤其針對國內的肝癌、胃癌等癌症高發病進行研究,希望在藥物和治療方法上能夠有所攻克。”在盧坤平看來,科研的最終意義在於轉化成臨床醫學的“妙藥”,惠及患者,造福於民。

2012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任盧坤平教授為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兩年一聘)。盧坤平說,中國的發展速度和成果引世矚目,對海外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政策的推動下,將有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成熟人才為中國的創新發展作貢獻。

盧坤平教授當今主要研究方向:細胞週期、端粒酶調控、腫瘤及Alzheimer病等

盧坤平教授的學術任職有:美國科學促進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微生物學會會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哈佛大學Beth Israel Deaconess 醫學中心等五個專業委員會會委員。《Nature》、《Cell》、《EMBO》等數十種國際著名科技期刊審稿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澳大利亞科學基金、香港科學基金等多個國際基金會評委。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平和鄉賢: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盧坤平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