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一部經典電影,近30年後再出正統續集,那會是什麼樣子?

《銀翼殺手2049》做出了一次良好的示範。

丹尼斯·維倫紐瓦的主創團隊找到了前作的一點縫隙,成功地拉開了的一個全新的空間。

在新拓展的世界觀外殼下,關於人的本質、記憶等核心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探討延伸,加上唯美而宏大的視聽效果,老版角色的迴歸,得到觀眾的認可合情合理。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終結者:黑暗命運》要複製《銀翼殺手2049》在口碑上的成功,需要做的事情是類似的。

第一,找回主題內核;

第二,找到前作的“間隙”;

第三,老角色迴歸。

詹姆斯·卡梅隆親自監製,是起到作用的。

之前《終結者3》、《終結者:創世紀》丟失的內核,《黑暗命運》終於找了回來,並載入到角色身上。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開場部分,詹姆斯·卡梅隆就兌現了承諾,少年John Conner和年輕的Sarah Connor一起出現。CGI“換臉特效”再次大顯神通,使得故事可以緊接《終結者2》結局之後。

對於終結者的死忠粉絲來說,開頭幾分鐘是不可錯過的。觀看院線版請千萬不能遲到。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備受命運折磨的Sarah Connor好不容易拯救了世界,卻再次遭到心靈暴擊。她需要變得更加堅強,才能再度發起反擊。

主線故事時間設定在2020年,終結者的獵殺對象變成了在一家工廠打工的墨西哥女孩Dani Ramos。

Dani Ramos遭遇了和Sarah Connor當年一樣的噩夢,她在一夜之間家破人亡,手足無措,被迫無奈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Sarah是過來人,她深知被一個終結者追殺是什麼滋味,所以她的迴歸是有著實質性作用的。有了她的幫助,Dani可以更加快速的戰勝恐懼。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通過Sarah和Dani的角色連結,以及影片窒息的壓迫感和氛圍,觀眾看到了1984年《終結者》的影子。

Dani的初始人設和《終結者》裡的Sarah有著很大的不同,《黑暗命運》的角色塑造做得還算不錯,Dani骨子裡的勇敢在危機發生之前就已經顯現。她更像是John Conner和Sarah的結合體,有著成為影響人類未來的潛質。

只是當《終結者》的故事套在了她的身上,感情衝擊力卻沒有Sarah的那麼大了。影子只是影子,點到即止。

因為她的成長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她本身並不懦弱,加上有Sarah這位心靈導師,站起來對抗終結者變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Sarah則是從一個弱小的餐廳服務員,面對恐懼的團團包圍,在逃亡路上逐漸學會了反擊,最終蛻變成為一個女戰士,她的成長,是更加難能可貴的。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派來保護Dani的女戰士Grace在角色定位上並非是阿諾·施瓦辛格的接班人,她更像是《終結者》的Kyle Reese,從未來穿越回到過去,為的是報答恩人,完成屬於自己的救贖。

她和Dani之間的連結,也基本是復刻Kyle和Conner母子的。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阿諾·施瓦辛格繼續扮演T-800“經典型”終結者機器人,他負責把《終結者2》的記憶帶了回來。

《黑暗命運》裡的T-800比和少年John Conner一起歷險的T-800經歷了更多。編劇保留了《終結者:創世紀》的一些設定,T-800的皮膚會老化,然後事情就變得像

《銀翼殺手2049》裡的老Rick Deckard了。

比較可惜的是,關於T-800的“人性覺醒”的部分只是通過臺詞帶過,而不是像《終結者2》那樣在電影中經歷轉變。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有著T-800的角色成長,《終結者2》

的結局才異常悲壯感人。

透過T-800這扇“鐵窗”,Conner的母子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T-800一開始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只懂得執行任務,它經常基於“理性”而做出判斷,不過是看著John Conner為母親一次次失去“理智”,它開始思考,探索人類的情感力量。

於是,它變成了他。

他懂得了人類為什麼會哭。

“大拇指豎起的時候,我們熱淚盈眶。”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黑暗命運》裡的T-800再有人性,觀眾很難快速地進入到他的感情世界,這使得結局的悲壯程度打了些折扣。

只有看過《終結者》系列的觀眾才能感受到一個機器人為人類而戰的那種覺悟,路人觀眾可能就會感覺阿諾·施瓦辛格是被編劇硬插進來救場的。

但如果阿諾還願意拍續集的話,拍一部前傳性質的“T-800流浪記”也未嘗不可。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除了《終結者》反擊恐懼,《終結者2》機器學會人性兩個主題元素的迴歸,《黑暗命運》還繼承了近距離動作戲的系列特點。

當鏡頭放得很近,打鬥戲將更具有打擊感。

擅長拍動作片的導演蒂姆·米勒完成了多場追逐戲的調度,《死侍》打鬥戲的那種爽感,他確實是帶過來了。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但很遺憾,他並未能在兩部老版電影中找到“間隙”,對核心問題的討論也只是照搬,而不是延續討論。

所以《黑暗命運》比起《銀翼殺手2049》,整體品質上是有些遜色的。

觀眾都想看新鮮的東西,不斷重複角色的系列電影更加需要創意的支持。

《銀翼殺手2049》擁有更宏大的世界觀,光是這一點,就能讓老粉對整個系列充滿想象。

終結者系列曾在《創世紀》試過玩大格局,可惜複雜的劇情還是離不開爆米花的拍攝套路,電影的口碑未如預期。

《黑暗命運》吸取教訓,迴歸了簡單粗暴的“追殺劇情”,系列的原汁原味是有了,可是現在終究不是30年前。把所有的老東西拿回來湊成一部電影,能給老粉帶來許多情懷。

而對於非粉絲群體來說,那大概就只能是一部缺乏創新的爆米花電影。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如果《黑暗命運》票房能夠飆紅,那證明這個科幻IP還擁有著一定的生命力,就算創意匱乏也能活下去。

不過等到靈魂人物阿諾不能再拍的時候,故事還是同一種“套路”,那大可能就行不通了。

《黑暗命運》暴露出了重啟的意願,“天網”的故事正式成為過去式,現在換了一個“軍團”,對付人類反抗軍卻還是一模一樣的方式,難道終結者就只能玩穿越梗了?

“I won't be back.”

阿諾說了這麼一句令人感傷的臺詞。電影上映的時候,他已經72歲了。以他老人家的身體情況,5年內再拍一部類似的續集問題應該不大。他有這般鐵打的身體,才能在終結者在走下坡路的時候,幫助整個系列撐了過來。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他已經盡了自己的極限能力,即便這次不是告別,總有一天,他還是會像金剛狼和鋼鐵俠一樣謝幕。

《終結者》系列不可能依靠他一直這麼撐下去,如果沒有一個能夠顛覆性的故事創意,那麼終結者在未來將迎來真正的黑暗命運。

拖延症兼分身乏術的詹姆斯·卡梅隆要想再延續下去,就必須找到一位敢寫敢拍的導演,才是上上之策。

不想的話,《黑暗命運》便是終結者的最好結局。

(溫馨提示:評論區可能涉及劇透,請謹慎觀看)
創意匱乏,是《終結者》系列的黑暗命運

人類天性便有自我毀滅傾向。——《終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