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婺源曉起,其實是兩個村,分下、上曉起,為什麼這麼倒著說,因地理環境道路形成的,一般我們是先到下曉起,然後再去上曉起,所以,按著先後順序應該這麼說,要不然,有的人根本分不清哪兒是下曉起、上曉起。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其實,還是下曉起建的早。據傳,下曉起,始建於唐天寶年間。皖南歙縣汪萬武因避戰亂率家人倉皇出逃,行至婺源山谷時已經深夜,四周漆黑,難以行走,便令家人就地休息,明早起來好趕路。翌日拂曉,汪萬武醒來,見此地青山環繞,綠水潺潺,土地肥沃,風景不錯,便決定不走了,搭棚建莊,安家立業,故取名"曉起"。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誰知,到了後來,偏偏有人,在離此不遠的溪水上游建起了一個小村,也叫曉起,這不明知故犯嗎?不過,兩家並沒有打官司,而是合二為一,共同享有,故分起了"上、下曉起",多麼淳樸的曉起人。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要不然有人說嗎?"來江西不來婺源,等於沒來江西;來婺源不來曉起,等於沒來婺源。"我給他再加一句,"來下曉起不來上曉起,等於沒來曉起",一笑。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曉起確實不錯,前有流水,後有青山,藏在深閨,原汁原味。但我卻認為,曉起之所以美,美在水上。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古稱"曉川",今稱曉溪,我就是沿著這條曉溪,衝著木樓酒家的幌子,經過 "曉起村"牌坊,來到了古樹觀賞園。這裡薈萃了千餘株古樟樹,還有全國罕見的大葉紅楠木樹和國家一級樹種江南紅豆杉。特別是那棵高大粗壯的"曉起神樟",筆直參天,蔭冠大地,更吸引著來客駐足觀看。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我摟抱了下,不由納悶,就這麼個小村子,怎麼有這麼多古樹?都是誰栽的?都是什麼時候栽的?可有了年月了。經找老鄉打聽,他們也說不清楚,只是道,"婺源有一句話,'樹養人丁水養財'"。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樹的旺盛標誌著人丁的旺盛,這是各家各戶期盼的,不容置疑。以前也有一種說法,"富不富,先看樹",一個村子,連棵樹都沒有,冒窮氣。所以,又有人說,"過去——古時候,凡屬有人外出經商、做官的,都要在離家前到村後山上種樹,以表示對家鄉的懷念、留念"。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這就是曉起的第二個美,美在樹上,那可是一片古樹林啊!我故此借老鄉的話作了一首詩:"古韻滄桑天鏡開,綠蔭遮蔽入溪懷。一言道破千年願,樹養人丁水養財",看來曉起確實富在了水上、樹上。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當然,曉起的美,還是一個古村落——白牆黛瓦,徽派建築,以及"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我走進了汪秋圃故居。汪秋圃,清末進士,曾任淳安知縣,後來看破官場,辭官經商,一生半儒半賈,回到家後,又醉心青燈佛影,堪為"山中宰相,世上神仙",無所事事,頤享天年。這也許就是曉起封閉多年的原因,要不叫改革開放,誰知道曉起?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踏著青石古道,看著車轍遺痕,我們向上曉起走去。據說,上曉起更是封閉,兩面都是大山,只有唯一這條道通往外面的世界。你看那,青石車轍,曲曲彎彎,深深淺淺,都訴說著當年的艱辛與歲月。這就是證明,這就是古蹟,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拿出個樣子,這就是樣子,獨一無二,他地難尋。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走在上面著實厚重,兩邊的茶園生機勃勃,伴隨著我們來到水口。這裡一棵古樟分兩杈,一杈立著,一杈斜著,裝點著水口,穿村而過,上有"曉和亭",告示著人們"上曉起到了"。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上曉起更美,一條小河西水東流;兩座家橋比翼雙飛;三幢門第人才輩出;四古並重——村、屋、道、井------詩云:"高高筆架山,曲曲石板路,鬱郁古樹林,明清徽建築。"這都是上曉起人們總結的,很是形象,把山形、地貌、河流、村莊、橋井------都一一高度概括進去。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沒想到的是,上曉起也有一棵古樟樹,而且比下曉起那"曉起神樟"還粗還大,我特意又抱著照了一張相,關鍵是以身進行比較,讓人一目瞭然。那真是"蚍蜉撼樹談何易",在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太渺小了。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不過,這也說明了"樹養人丁",大樹村莊出人才。這就不得不提"江氏宗祠","深山藏俊秀,碧水育人才"。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江氏宗祠,供奉的是江人鏡,清代山西布政使、兩淮鹽運使,左右有聯:"山西賑災荒餘下白銀廿萬兩惠澤三晉百姓,揚州理鹽政蠲除苛捐七千金御賜一品花翎。"江家人才輩出,曾有過"一門三大夫,祖孫兩進士"的佳話。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不僅如此,村子裡還有"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都炫耀著主人的高貴身份。這對一個深山小村來說,那真是"窮窩窩飛出了金鳳凰"。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中午在一農家吃飯,她先給我們一人衝了一杯茶,立即散發出一股濃濃的香氣,只見杯裡的茶葉越泡越大,像彭大海,金燦燦的顏色美極了。我不由問道:"這是什麼茶?""皇菊茶,就是我們當地的特產,不使化肥,不使農藥,自己採用手工烘乾製作的,可好喝了。”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我很詫異說:"你們這兒也出名茶?""當然啦!你沒見村口寫著'中國茶文化第一村',到處是茶園。據說,江人鏡退休還鄉時,皇帝賜給他千兩黃金都沒要,只討取了皇家花園裡做藥材用的黃菊花帶回了曉起,沒想到種到地裡異常茂盛,而且衝起茶來,濃香噴鼻,入口甘甜。江水鏡非常高興,便派專人朝貢,皇帝一品,果真不錯,特賜予'曉起皇菊'稱號。這也就是我們曉起皇菊花的來歷。"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我差點笑了出來,這些說詞都是誰編的,純屬宣傳。說著,農家拿出幾包"曉起黃菊"茶向我們推銷,看來早有準備,我們哪裡還好意思推辭,每人都買了起來。再喝那茶,口感還真是不錯。不由寫了一詩:"曉起皇菊回味長,杯中沖泡散芳香。沁人肺腑何須酒,佔盡花魁醉客鄉。"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到了村口,再細看說明,果然有人才。原來上曉起人們得益於一個江西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他在上曉起創辦了一個茶文化旅遊基地,開發"曉起皇菊"茶,帶動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可惜,他在去往大慶出差的途中,不幸病逝。人們追憶他,說了八個字"淡久生香,人生如茶"。村民們更是尊稱他"我們村裡的'傻'教授",是他讓婺源曉起的皇菊茶蜚聲中外。他寫的詩:"迷人上曉起,風光美無比。自然鋪錦繡,文化是根底。傳統小作坊,令人驚且喜。水轉揉捻機,人醉茶香裡",至今還在傳唱。

婺源曉起,美麗的千年古村

品味著上、下曉起,又生出一首詩來:"古樸清幽生態村,水環山抱樹遮陰。粉牆黛瓦青石路,藏在深閨羞現身。"

九口2019-9-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