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為何會感覺乏力?

南京桃清堂中醫客服張秀秀


糖尿病是典型的能量代謝障礙疾病,糖作為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糖代謝異常的情況普遍存在。說起糖尿病,很多人一提就說胰島素不足,就說胰島素抵抗,卻不懂胰島素抵抗的真正原因,忽略了身體的升糖激素——腎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不理解身體主動升糖的目的意義,盲目降糖只會加重病情。

糖尿病疲乏無力的主要原因有胰島素受體不足、高脂血症、低血糖、缺氧以及由於應激引起的升糖激素大量抑制胰島素胰島素作用。

1、胰島素受體不足

長期攝入大量糖類食物,糖分被胰島素通過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送入細胞轉化為能量或者以脂肪儲存,細胞因此儲存了大量的脂肪體積增大,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開始大量減少,拒絕大量血糖進入細胞,糖分無法快速,足量的轉化為能量為身體供能。

2、嚴重高脂血症

細胞表面有數萬個胰島素受體,他們通過和胰島素結合來捕獲利用血糖。在血脂高的情況下會干擾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導致血糖無法正常轉化為能量。

3、低血糖

短期的高血糖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是低血糖狀態得不到改善,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能使器官嚴重受損。低血糖情況極易發生,節食,壓力,過量運動,藥物過量等,頻繁發生的低血糖,會加重身體應激反應,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多種升糖激素如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糖素大量分泌,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臟被迫不斷工作,釋放肝糖,從而增加肝臟的工作負擔。脂肪和蛋白質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升身體血糖儲備。

由於胰島素作用受升糖激素影響,細胞無法正常利用血糖,出現頭暈、乏力、嗜睡反應。

1、缺氧

大多數人的呼吸方式有問題,呼吸太淺,前半口氣還沒有進入身體,後半口氣又吐出去了,沒有實現氣體交換,身體實際上處於長期缺氧狀態。

隨著年齡增長心肺功能下降,血管硬化,缺氧狀況愈發明顯。而缺氧與血糖,血壓,尿酸甚至癌症等多種慢病密切相關。糖分在氧氣充足的狀態下燃燒,1單位可以釋放19個單位的能量,而在缺氧狀態下,糖分只能無氧酵解,釋放出1單位的能量,有氧與缺氧,有19倍的能量差異!能量不足也就帶來身體對能量的高需求。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疲乏無力症狀,就是能量不足的典型,能量不足也會推高身體的血糖水平。

單純降糖可能加重身體能量不足也會誘發身體的升糖反應。堅持腹式呼吸,如果不適應可以每隔半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做幾個深呼吸可以幫助改善缺氧狀況平穩血糖。

2、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性反應,環境、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負面情緒、頻繁低血糖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會導致應激反應,應激狀況下身體對能量需求增加,多種升糖激素大量分泌,抑制胰島素作用,血糖升高!

當應激因素頻繁發生,身體會處於長期應激狀態,腎上腺皮質激素中升糖能力最強的皮質醇大量分泌,抑制胰島素作用,也就影響了正常糖代謝。

大部分單純的空腹血糖高都可能是長期應激引起,皮質醇在早上6-8點左右是分泌高峰,引起空腹血糖升高!

單純的空腹血糖高,很難通過藥物降糖。但通常通過改善睡眠、避免酗酒等就可以逆轉。我的糖尿病調理群中,就有一位單純的空腹血糖高,吃了三年的藥物(二甲雙胍和格列美脲),空腹血糖始終7.5-8.7之間。我瞭解到她有明顯的焦慮和睡眠障礙,就給她發了一段放鬆催眠的音頻。第二天早上告訴我空腹血糖5.6!

患了糖尿病,一定要理解身體的主動升糖機制,作為生活方式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醫療和藥物對疾病的影響只佔8%,飲食調節,運動,情緒,呼吸,放鬆訓練等都非常重要,調理糖尿病的關鍵在於改變錯誤生活習慣,消除身體應激反應,血糖自然會變得平穩。

從營養的角度幫你重新認識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只有吃藥降糖一條路,更要理解身體的主動升糖機制,避免觸發應激狀況,注意飲食調理,多數糖尿病患者血糖都可以平穩。

<strong>


小柏家護官方號


糖尿病人乏力,主要是身體營養跟不上。糖友會說,自己吃了很多,也有藥物控制。

但是你吃的東西身體吸收的往往不是對身體有利的營養。

有時候吃越多,併發症來的越快。因為帶謝紊亂,身體總指揮中心出錯。

就好比用神經病來指揮交通,結果會讓所有的車撞成一團,如果僥倖開出去幾輛車,也是剛好處在有利的位置。

糖尿病人身體營養成分的吸收也是這個狀況。好的營養變排出體外,身體需要的營養吸收很少。讓身體營養供求失衡。身體一天比一天差,然後就會感覺乏力,睏倦,哪裡都不舒服。


糖藥仙仙58


打個比方,各家各戶需要暖氣,但供暖處因為怕熱氣壓力危險,於是儘量以不產熱氣或少產熱氣為控制措施,降糖藥和這不吃那不吃跟這一樣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