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失去的不能再來,擁有的要珍惜。把握當下,就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義。

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 有一種思念,叫寒衣


《七絕·寄哀思》

街頭今夜送寒衣,虧欠親情心自知。

忽憶人間房股事,聊將一併寄哀思。


今夕寒衣至,正是哀思故人時。

楊絳在百歲訪談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


在楊絳看來,生死等同於回家,百年歸土,歸的是家。我們從家出生,在家長大,終於回家。


世間輪迴,全自因果;萬事萬物,皆有始終。


今夜,為逝去的親人祈禱,對眼前人祝福:


願天上親人,安息珍重。

願世上人間,平安團圓。

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 有一種牽掛,叫故鄉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雖然遠離故土在外打拼,但故鄉依然是我們魂牽夢縈的方向。

故鄉,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是先人安息之地。故鄉在,夢就在;老屋在,心就在;記憶在,根就在。

余光中在《鄉愁》中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念起孩提時的老屋,母親做的米酒,遙不可及,潸然淚下。

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 有一種傷感,叫別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才會更懂得愛和珍惜。

寒衣節不僅僅是悼念先人,更是提醒讓我們好好善待身邊人,好好把握與親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是一場輪迴,也是一場遇見與別離,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我們要好好珍惜與親人相守的日子,讓美好的時光長留心中。

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 有一種大愛,叫父母


《元日哭先大人》

清·周淑媛


一夜思親淚,天明又復收。

恐傷慈母意,暗向枕邊流。

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畢淑敏曾經說過: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人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還有的是時間。


因為來日方長,所以任何事都不必急於一時。


或許你的時間還很多,但父母的來日,卻並不方長。


有些感情,不能等。有些愛,要及時。

人生走著走著,不妨轉過頭來,給父母一個緊緊的擁抱,大聲地說一句:”我愛你“。

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 有一種祝願,叫好好活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心若向陽,方能守得雲開霧散,春暖花開時。

好好活著,就是對先人最好的祭奠;好好活著,人生才有精彩的未來;好好活著,愛才會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寒衣代表著冬日的開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寒衣是寄託哀思的時節,也是充滿希望和遐想的時節,哀思過後,且歌且行,生活將翻開美好的一頁。

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我們都是時間的旅人,也是歲月的過客。世間沒有永恆,生命不能重來,唯有綿延不息的愛與念,會在時間中永存。

已逝不可追,未來猶可期。慎終追遠,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一壺老酒,足以慰風塵;一縷寒衣,無以祭先人。

願在天堂的親人清淨安息,願在塵世跋涉的親人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