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不應該幫孩子整理錯題本?

賈彩歌a1-jia


孩子今年初二,自從上初一後,我一直在幫助孩子整理錯題本。

為什麼要幫助孩子整理錯題本?主要基於以下幾條原因:

第一,有效幫助孩子節省時間。學校的老師一直對孩子們有要求,要求他們定期要歸類整理錯題。但是孩子們現在學業任務很重,同時要應付7、8門課,很能騰出時間去抄寫並整理錯題。如果凡事都需要孩子們親力親為的話,孩子的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都會被大大壓縮。我知道有一個孩子,家長工作太忙,所有學習上的事都得孩子自己來做,初二孩子,每天要學習到凌晨1點左右,然後早上6點多一點就起床,這樣過於透支精力和體力的學習方式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效率。

第二,孩子們錯題有一個現象,錯過的題會不斷出現一錯再錯的情形,這樣,手抄錯題本功能就比較有限了。以前,我基本都是手抄錯題本的方式,但不久就發現這樣做太費時費力,且效率低下,也不夠美觀,遇到畫圖題更是頭大。另外,孩子錯題重做的話,只能在錯題本上做一次,再做的話就得另想辦法了。後來發現其實整理錯題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用作業幫拍下孩子錯題,然後用截圖的方式幫孩子收集,整理到一個電子word文檔,省時省力且很美觀,另外,還可以重複打印讓孩子不斷複習鞏固。這種方式整理錯題,錯題整理效率和錯題本功能都大大提升,但孩子是沒能力去做這個工作的,只能家長代勞。

第三,家長幫助孩子整理錯題本的過程,其實也是對孩子階段性學習過程的一個瞭解和掌握過程。我在整理孩子錯題本的過程中,對孩子的階段性學習弱點能夠諳熟於心,可以瞭解到孩子階段性的學習難點,並能夠針對性地對孩子強化輔導,比如蒐集一些相應的題型讓孩子去鞏固夯實。

另外,在幫助孩子整理錯題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過程也能有效加強跟孩子的情感聯繫,孩子能看到父母的付出,生出一種格外的信賴,從而有效改善親子關係。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在我身邊還真的碰到過父母,幫孩子整理錯題本的。一位同事的女兒上高中都是由我這位同事幫他整理錯題本的。因為她當時說女兒沒有時間去整理這些東西。

其實在我看來,如果時間足夠充裕的話,還是自己來整理效果會更好。畢竟你在整理的過程當中,相當於又重新審視了一下題目,重新把自己的做題思路捋了一遍。這樣來說肯定是事半功倍的。當然,如果說每次在整理錯題的時候都是很機械的那種,就是把試卷扣下來貼上,把答案抄一遍。那樣的話自己整理和家長幫忙整理,其實就沒什麼區別。所以父母幫忙整理錯題本到底好不好,不是對於這個問題而言的。而是來看學生當時的一種狀態。如果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能夠很認真的去把這個問題整理一遍。那麼就自己去整理,不要去依賴別人,因為對於自己的成績來說這樣做最好。如果真的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整理這些題目,還有其他的東西要去忙。當然你也可以讓你的父母幫你整理。

但是在我看來學習是自己的事,還是自己整理比較好。而且是很認真很專注的去整理,而不是機械的照搬照抄。


小王看劇吧


你好,我是一名高校教師。按理說,錯題本距離我已經非常遙遠,但是,從小自己整理錯題本的習慣,讓我受益終身。所以你問家長該不該幫助孩子整理,我認為不應該。錯題本需要自己親力親為,才能有意義。

第一,錯題本不僅僅是記錄錯題,而且可以初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錯題本的功能就在於對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加深印象。如果由家長代勞,這一遍強化記憶就錯過了;而且,如何將錯題弄懂,將自己做錯的題目由難到易排列,或者將自己做錯題目的原因歸納總結,這個環節鍛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家長可以從旁引導,切不可越俎代庖。

第二,更正錯題的成就感,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自我修整能力,是自學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能在初中、高中階段就培養好孩子的自我修整能力,孩子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就能無縫銜接新的教育形式,跳過迷茫期。同時,在初中、高中階段,一旦能夠體會到自我修整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會消除大部分的挫敗情緒。換句話說,總結錯題,糾正錯題,能夠提高孩子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我認同,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自信。這個環節如果家長做,錯題本只會成為孩子的挫敗感來源,而非成長記錄。

第三,錯題本就是讀書筆記的雛形。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錯題的收集,對我日後的讀書筆記有很大幫助。做錯題的感想、正確的思維方式、自我激勵等等,都在我的錯題本中有所體現,現在流行的思維導圖,與我當年分析自己錯題的思維路徑異曲同工。因此,做一個好的、有效的錯題本,對學習的促進功不可沒。而這個環節,必須孩子自己來,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喝奶茶不長胖


您好!我是“一隻蟀老師”,一名在職小學教師。

對一個學生來說,有專門整理錯題的錯題本是很必要也是非常好的。家長能在孩子整理錯題這件事上幫助孩子,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但家長在幫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幫的方式及幫的具體內容。

孩子的錯題本,也叫錯題集,顧名思義就是“錯題的集合”。無論是平時的作業還是考試,只要有錯的題,都說明有問題存在。做錯的原因可能性有很多種,如在數學上大概可以分為:

1、完全不會;2、似懂非懂;3、計算出錯;4、(家長常說的)粗心等。

這其中,1和2屬於知識點掌握不牢的範疇,3屬於計算能力的範疇,4雖然孩子跟家長都喜歡說是因為粗心,但其實是學習習慣,更準確點說是做題習慣不好導致的。仔細審視一下,通過每一道錯題,幾乎都能找到一個相對應的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無論問題是出在知識的掌握上還是學習習慣上。因此,如果能用好錯題本,那對孩子的學習來說,幫助是非常大的。不少高考狀元都有整理錯題筆記的習慣。

不過大多半孩子,平時的學習任務都比較繁忙,而且整理錯題雖然有的老師會喊學生去做,但不一定會像常規家庭作業一樣檢查,批閱什麼的,學習習慣稍差、缺乏自覺性的孩子可能就會由於疏於監督而不整理,或者不能及時整理。這個時候,就需要靠家長來督促孩子了。家長最好每天翻看一下孩子前一天的作業、試卷什麼的,在孩子寫完當天的常規作業以後,相對應的監督、督促孩子整理錯題。在孩子具體的整理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整理錯題不是簡單的把錯題抄到錯題本上。

錯題本上通常包含有:錯題題目、錯的答案、原因分析、正確解答,再細點可以把具體的審題、解題思路都寫上。在這些過程中家長是幫不了孩子的,不過在孩子整理完錯題以後,家長可以臨時充當一下孩子的學生的角色,讓孩子把剛整理的錯題講給家長聽。如果孩子在講解的過程中思路清晰、有條理、有條不紊的講出來,那說明孩子對那一道題是真會了;如果孩子講的時候還磕磕絆絆,思路也會“打結”,那說明孩子理解的還不夠透徹。

總的來說,家長也就是在孩子剛開始培養整理錯題的習慣的時候能起到比較大的作用,等孩子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以後,家長時不時的讓孩子講講錯題,時不時檢查一下孩子的錯題本,時不時督促一下孩子就夠了。當然,以上這些事,作為家長要能每天都做到的話,那自然最好不過。


一隻蟀老師


家長應不應該幫孩子整理錯題本?

如果是低年級的孩子,字還寫不了幾個,怎麼讓他獨立地整理錯題本呢?

整理錯題本的時候,肯定是需要抄寫題目地。

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本身寫得學會寫的字就是非常簡單的。題目中很多字,別說不會寫了,甚至連認都不認識。

強行讓他們依葫蘆畫瓢,把題目抄寫到錯題本上,也不是不行,也不是不可操作。

但是這些生字的筆順怎麼寫,他們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會搞混了。

而且面對大量生字的抄寫,孩子可能在整理錯題前,就已經心裡壓力比較大了。

帶著這樣的負面情緒,錯題即使整理了,也不見得入腦入心多少。


如果是高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酌情根據孩子的學習壓力、時間安排等,選擇性地提供幫助。

高年級的孩子,一般都具有獨立抄寫錯題的能力。但有時候,也會由於學習科目多、學習壓力大、近期各科錯題量比較大等原因,來不及把所有錯題都整理在錯題本上。

家長可以酌情提供幫助。

比如,孩子語文閱讀錯的比較多的,家長可以幫忙打印段落短篇,剪貼到錯題本上。代替孩子的純手工抄寫。


整理錯題本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查漏補缺,做錯過的題目不再出現重複錯誤。

有些孩子,字跡非常端正,錯題本的排版非常美觀,堪比做手賬似的。

但是正真掌握的錯題,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所以,我們也要杜絕一些,浮於表面、流於形式的錯題本整理。


Wunei媽媽微課堂


從小上學,尤其是到了初中高中,數理化英的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整理自己的錯題,這樣更方便我們去複習做錯的題目,找出自己知識板塊存在的欠缺,能及時通過練習快速的彌補上來,那麼做好了錯題集更應該時不時的翻閱,把錯題再做一遍,才能真正的掌握,做到下次不再犯錯。

利用好錯題集,的確有助於孩子提升成績,那麼家長在這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一:對於不知道如何整理錯題的孩子,家長要做好監督,指導孩子如何記錄錯題,寫上自己出錯的原因,正確答案,錯誤答案。然後在題目的下面做好舉一反三的工作。

第二:對於會整理錯題的孩子家長要省心一些,讓孩子自主去完成,自己做好監督工作就可以,監督要到位。

第三:不是所有的錯題都需要整理,對於一些超出孩子學習能力範圍的題目,給孩子講很多遍孩子都不懂,可以選擇性放棄。此時,家長應對應知識點給孩子找到難度簡單點的題目,讓孩子先做,彌補知識漏洞。

總之,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家長的引導,監督,鼓勵非常重要。


白羊化學課堂


我覺得家長可以適當地引導和幫助孩子整理錯題本,參與孩子的學習當中來,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收集錯題,就是篩選不紮實,不過關的知識,把它們整理出來,再認真學多幾遍,有針對性的,哪裡不懂學哪裡。這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先說說小學生階段吧,有些孩子剛進入小學,學習方法和習慣,對他來說就是一張白紙,也沒有養成這種整理錯題的習慣。家長可以循環漸進的進行引導,這個年齡段,小孩學東西快,又忘得快。在作業本上做錯的題,已經改了,懂了,可是,一到考試又做錯了,然後再改回來。到了期末考試,同樣的題還是同樣做錯。這就是容易忘記,不注意的地方,沒有反覆加以練習。所以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把每一次糾錯的題都整理出來抄在錯題本上。愛寫字的孩子自然很樂意做了,如果孩子懶得動手的,那就以鼓勵的方式引導他,讓他自己把錯題抄出來再做一遍,還要時不時的考考他的錯題,加深他的記憶,或者以輕鬆做遊戲方式為互動——錯題闖關,闖一關得一獎勵,提高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做題正確率提高了,學習進步啦,也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

再說說初中和高中的階段吧。這個階段學習任務加重了,作業特別多,早早起來背書,吃早餐上課,中午寫作業再午睡一會,晚上又要做各科老師佈置的作業。時間上是有些緊張了。家長有時間的話,而且孩子又應付不了這麼多的情況下,家長是可以幫助一下整理錯題。把錯題的題目抄出來,不要把答案也抄下去。抄題目出來相當於買了一本手抄的練習冊。家長負責抄題目,孩子負責做題。把缺漏的知識點補上,做完題之後隔三差五的拿出來複習恐固。這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學習氣氛和達成的一種默契。話說回來,這只是暫時性的幫忙,只是一個緩和的過渡期,家長慢慢放手,孩子要慢慢的做出時間調整,制定學習計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家長,這也是培養獨立的能力,面對不同的困難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以後孩子走上社會,適應能力就強了。也就是說,家長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以後的路要靠自己了,家長只能在背後默默支持你了。

所以,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家長可以適時的指點和幫助,讓孩子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助孩兒一臂之力。






梅子絮絮


家長要不要幫孩子整理錯題本,我的態度是,錯題本很重要,但不支持家長代勞,應該由孩子自己整理歸納。

如果孩子一開始不知道怎麼整理,家長可以協助分析原因,教孩子如何分類整理。但最終目標仍是孩子自己學會整理錯題本。

1.擁有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才能走的更遠


作為一個985高校的畢業生,畢業後曾兩年內自學,不抱任何輔導班拿到二級建造師和一級建造師的寶媽,自認為學習能力和考試能力還算可以。

以我個人的經驗,以及對於身邊同學和朋友的觀察來說,善於發現問題,總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人,不管是升學考試,還是進入社會後的工作,都更容易取得進步。

錯題本的整理,不僅僅對孩子的學習重要,對於以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更重要。

因此,我不支持家長代為整理錯題本。我更傾向於,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整理錯題本。

家長即使能夠代勞一天兩天,甚至一年兩年,難道孩子整個的學習生涯都能代勞整理嗎?

2.孩子自己整理錯題本,歸納總結相似錯誤,分類逐個攻破


家長代勞整理,剝奪了孩子自己歸納總結的過程,孩子並沒有主動思考這些錯題為什麼錯,以後應該注意什麼。

以數理化為例,是知識點概念理解不清,公式記憶出錯,計算粗心,還是題目隱含條件沒有注意?

再比如英語,是因為語法沒有掌握,詞彙量不夠導致生詞太多,固定短語搭配不熟悉,還是沒有理解文章含義,寫作沒有掌握常規格式?

只有孩子自己主動整理歸納,並解決問題,才會印象深刻,才能在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時,避免同樣的錯誤。

整理錯題的過程,本身也是孩子反思進步、融會貫通的過程。

3.錯題的整理並不在多,而在於同樣的錯誤歸類之後,逐個突破


看到其他回答說錯題太多,孩子整理不過來,所以需要家長幫忙整理。

這種學習方式本身就有問題。每個學期的知識點就那麼多,如果相同的錯誤之前犯過,已經存在錯題本中,那麼下次再有相同的知識點錯誤就不需要摘錄了,除非問題有新的問答角度。

孩子需要的是,通過錯題整理,進一步歸納明確,哪些知識點沒掌握,哪些解題技巧沒注意。而不是豪無規律的,把所有錯題都摘出來。那樣的方法不僅累,而且進步慢。

綜上所述,我反對家長代替孩子整理錯題本。我更倡導,家長提供整理錯題本的思路和方法,但具體操作由孩子自己整理歸納。

一馨育兒 ,專注於孕產,餵養,兒童教育。點擊 ,關注我,讓我替你整理,讓我給你乾貨!


一馨育兒


“三把手”幫助孩子整理錯題本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簡單:你可以回答不應該幫,因為整理錯題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也可以回答應該幫,因為孩子是自己的,我不幫誰幫?教育,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我的看法是應該幫助孩子,想要幫得好,家長一定要有“三把手”。

搭把手。整理錯題本從幾年級開始?小學低年級段不太合適,因為孩子年齡小,所學知識有限且相對容易,出現錯題,老師會進行訂正;有心的家長可以用聊天或者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做一些練習,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就可以了。到了中年級段,如果孩子在相同或相似的題目上經常出錯,就可以引導孩子將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引導要從“引誘”開始,比如給孩子講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其中之一便是錯題本,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跤!鼓勵孩子進行嘗試。如果孩子不願嘗試,也不要勉強,等待孩子出現類似問題時,再相機加以引導。到了五、六年級,整理錯題應當成為重要的學習方法了。給孩子搭把手,教給他整理錯題的方法:比如數學錯題本,要將原題抄下來,做錯的步驟也要寫下來,如果能寫下出錯的原因,當時是怎麼想的,那就更棒了;最後要寫下正確的解題步驟。方法學會了,看似複雜的問題便有了可操作性,孩子一定會從中嚐到甜頭,錯題本從一個學科延伸到另一個學科也會水到渠成。



放開手。當孩子學會了怎麼整理錯題本的時候,家長就要放手了。有的家長愛子心切:我幫孩子整理一下,孩子的學習效率不是更高嗎?要知道,整理錯題的過程,是梳理思路的過程,也是深入思考的過程,更是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如果少了這些過程,錯題本便去了意義。越俎代庖幫孩子整理錯題,實則是欲速則不達!有的路必須自己走,誰也無法代替。當然,有的孩子借住微型打印機整理錯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則是可以借鑑的。

留一手。教會孩子整理錯題本,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家長還必須要留一把後手,隔三差五和孩子探討一下錯題本的問題,瞭解一下孩子有沒有堅持整理;還有一個環節特別重要,就是要定期回顧錯題本,做到熟能生巧,舉一返三。孩子在學習中的的確確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錯題本整理得井井有條,但之後就束之高閣再也沒有看過,因而“吃大虧”的現象屢見不鮮。

扶上馬送一程,家長不易,但付出是應該的,誰讓孩子是自己的呢?


教育最前線565758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培訓8年時間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是應該幫助的。

幫孩子整理錯題本,是幫助抄題,幫助畫圖,幫助剪切粘貼圖片,這些對於孩子來說,自己做和別人做沒什麼區別。反而給孩子節省了時間。

相對的,孩子應該做的事,是對與錯題的歸納,總結,二次做題強化記憶,反覆翻看加深記憶。這些父母不應該幫助。

也就是說,比如:這一階段孩子做了關於一次函數求解析式的題目,那麼孩子應該知道的是,哪些題是同一類型,哪些題目相似或者相近。標註出來之後,讓父母抄在本子上。孩子需要做的是,再次做一遍這些題目,歸納出統一的題型和解法,舉一反三。同時對於不同類型的題目能對比,發現解法的不同。並隨時翻看,加深印象。

總之,抄題這種體力活,肯定家長幹,其他的腦力活,則必須讓孩子做。

不要說什麼都交給孩子,也不要說什麼都交給老師。畢竟孩子是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