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上班總是在到點前幾分鐘打卡,下班卻是在一分鐘內全部打卡離開公司,是管理層的問題嗎?

一九玖壹xyD


有幸看到這個問題,之前回答過一個關於打不打開的問題,結果引來了特別大的異議,今天在這裡我再次回答,並且這次我從多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 從表面看實質。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第一:我們來看一下表面現在,老闆和員工的心理需求,從題目出發。

從題目的意思,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種景象其實是跟“加不加班”沒有直接關係的?這一點你贊同嗎?

一個企業設立考勤,不是為了懲罰員工,而是為了找到那些刺頭員工,和發現那些默默付出的員工。沒有哪個企業說,我裝一個考勤機的目的:就是為了扣員工錢,這一點錢給企業能發財嗎?

那麼問題來了?企業裝考勤的目的是什麼?領導想從中得到什麼?

老闆想從中看到:“員工的態度”,這跟加不加班沒有關係,但是態度是有區別性的,同樣的考勤時間,每個人的態度都不一樣。

就比如題目中這種問題,如果一百個員工中99個員工都像題主描述的一樣,而只有一個員工在下班後十分鐘才打卡。

那這個1%比例的員工自然就做出了一個:“態度”,而且是一個被領導認可的態度,而那99%不是你沒有態度,而是你的態度是同質化,是沒有個人特色的。

綜合來說,一個考勤可以看出老闆的需求和員工的態度,而員工的態度完全取決於自己,你可以選擇在不觸發規則的情況下準點下班,你可以選擇不在乎扣那麼一點錢早點下班,你也可以忽視考勤的存在,做完工作再下班。不一樣的選擇就是不一樣的態度,僅此而已。

很多人說,一個企業如果開始用考勤抓人了,說明這個企業就是“不行的”,其實你們都錯誤的理解了這句話。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曾說過:“當一個企業開始注重考勤的時候,說明這個企業在走下坡路了”,你們注意其中的“要素”和“相互關係”,不是用了考勤導致的公司走下坡路,而是當公司走下坡路的時候考勤是一種管理方法,所以你們理解成:“用考勤管人的企業都會走下坡路,本來就是一種以訛傳訛”。

同時白巖松還說過一句話:“一個人不喜歡看書很正常,因為看書多無趣,特別是有準備有目標的閱讀,但是你可以選擇不看書,去睡覺,那麼你就不能不許別人說你知識含量不高”,這就是一個很中立的話,確實“看書”對很多人來說很枯燥很乏味,沒看電視劇來的快樂,我們也沒有被要求必須看書,所以“看不看書”是你的一種選擇行為,就跟你選擇看待“打卡”這個事情一樣,但是不管你怎麼選擇,你不能因為自己做的不好、或不想去做,還反過來埋怨別人“看書”和“考勤”是一種錯誤。

再有道理的話,總有些人貿然不能接受,因為這些人都喜歡“連帶性”的想問題,結果最後發現所有連帶的事情,自己一個都沒做好。

什麼是:“連帶性”想問題,這樣的習慣只會讓你正日處在憤憤不平當中

舉例:就用這個題目打比喻,本來對於員工來說,這就是個“該不該用考勤機打卡”的問題,但是喜歡“連帶性”想問題的人就會連帶出下面這些問題:

(1)那麼是不是你考核我了,我就應該到點馬上下班

(2)你就知道考核我,怎麼不說給不給加班費呢

(3)只想我們當牛當馬給你做事,還弄個機器監督我

這個三個“連帶性”的問題,本身跟用不用考勤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這些問題跟什麼有關係呢?

仔細思考,慢慢琢磨,你可以發現,這三個問題跟“員工的主觀思維”有關係,什麼是主觀思維。

A : 本身就對工作不滿意的員工

B : 原本就存在遲到早退的員工

C : 沒有原則喜歡被影響的員工

你會發現,不管有沒有考勤這麼一回事情,這三類員工的這種主觀思維一直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是用了考勤以後才發生這樣的想法,只是考勤給了一個他們不得不去完成,還能光明正大的發牢騷的理由而已。

老闆加班不給加班費那事老闆有問題,你可以選擇離開,但是你既不走,又總喜歡把所有的問題都跟考勤連起來,並大呼:“考勤去NDY的,考勤DSB”,那麼只能說,你就是一個“刺頭員工”,你影響的終究是你自己而已。

員工可以記住一句話,有本事走到天下都不怕,你不滿意一個企業你可以瀟灑的離開,不要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還一直埋怨,這樣沒有任何意義,這種情況反應了兩個客觀現象:

(1)你所埋怨的東西是行業客觀普遍存在的,你找不到突破口。

(2)你不喜歡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要求自己做到,而喜歡逃避,因為逃避很輕鬆。

企業離開你一個不會垮,但是你離開企業,不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只有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你才有資格去選擇企業甚至要求企業。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微信之父張小龍拿著無比高的待遇,但是從不按時上班,經常睡懶覺,甚至比馬化騰睡的還多”,為什麼可以,不就是因為其拿出了貨真價實的產品嗎?當你可以的時候,別說考勤了,你不去也沒人說你。

考勤打卡這個問題,如果非要跟:“管理層”扯上關係,只能說管理層沒有讓員工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不得不說,有些企業只會拿制度,不會講,不會用制度,這就存在一種現象,同樣的一個人對不同人的接近,所保持的警惕性都不一樣。

令那個人比較放鬆的接近人,更瞭解對方的心理,用對方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法相處。

令那個人比較警惕的接近人,習慣用制度和措施,強制性產生關係,與對方相處。

這可能就是管理層要思考的範疇,但是“月光再美,總有人喜歡太陽”,管理應該更注重企業文化、員工成長等等的培訓。

而作為員工,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自己是龍是蟲,你不一定要告訴別人,但是自己心裡要有個底線,知道自己怎麼做可以讓自己變成“真的龍”。

“打卡”問題是從一個現象看本質的問題,而這個本質的問題到底出在哪,我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可以從“行業普遍現象、個人能力優劣、和考勤對自己的直接影響”,三個方面思考,去看清楚這個問題,總結其背後的本質原因,告訴自己應該怎麼去做才是最合適的。


關注【小熊】,每日分享不同的職場、生活幹貨;越關注越幸運。

小熊論職場


我在廠裡已經工作10年了,說下我的感受。我們廠是個私營企業,三年前也裝上了考勤機,開始上下班打卡,開始扣錢,自從開始考勤以後,工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也開始逐步下滑,現在就是到點就下班打卡走人,至於工作進行的咋樣,明天再幹。沒有考勤機以前,工作剩一點沒幹完,都會主動加會兒班把活幹完才下班,而且還不記加班費。考勤機有些單位適用,有些單位不適用。不適用的單位最好別用,用了起不到好的作用,我認為管理靠得是管人心,人心管得好,員工會不等揚鞭自奮蹄。不適用靠勤機的單位裝上考勤機只會讓你的企業在不知不覺中走下坡路。

人看人,累死人。

制度管人,管死人,

文化管人,管住魂。

以上是我本人拙見。


旭日東昇8913110428340


哈哈!我有個小公司,二十幾個人,這兩年效益不好,但對工人上下班沒有太嚴的要求。早上上班要求八點到,有時候九點還沒人來,有時晚上六點該下班了,結果乾到十點左右!怎麼回事呢就是根據當天的訂單和活的多少上下班的!比如明天上午沒啥大活,一般都是九點多上班,來了大夥一兩個小時幹完了下班!下午有活了,八點也是他十點也是它。職工有事打個電話就行!全公司誰家有事都是幫忙 !公司活多了都自覺的互相配合加班加點猛幹。全公司的管理人員沒事就下車間不用指派,就和工人一起幹活,熱熱鬧鬧就像一個大家庭!所以我的小公司22年了!是全公司的職工幫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我非常感謝他們!記得,公司沒活,和資金週轉不開,三個月沒開工資,但是沒有一個工人離開的,和有怨言的!我們公司是私營合夥企業三人合夥,到目前已經合夥22年!當年三人都下崗,山東的北京的湖南的我們仨湊了8000千元創辦了這個公司,從第一年春節借了六百元每人200過年,到後來的幾百萬產值!用了幾年時間公司飛速發展!我認為私人企業,要以工人為本,體恤工人的生活!以技術管理為基礎,規定是人定的,要靈活實施制度,活少就早點回去,活緊就多幹點。多關心和幫助職工的實際困難,有了好職工比啥都強!


春意濃濃50


評論員Linda認為,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之前做過的一家公司,這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每個人工作比較飽和,但是不至於每天加班,上下班從來不用打卡,但是很少會有人遲到,下班也沒人管,都是彈性制度的,靠自覺,大家都會將自己的分內工作完成後才會離開工作崗位,而且每個人都是非常積極熱情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大家的執行力都非常強,領導交代的工作都會努力的推進,所有人都是在為公司越來越好的方向努力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公司在關注於考勤打卡制度的時候,說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我想一個公司想好好發展絕不能靠考勤來限制大家,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家不會有個臨時的事情脫不開身,如果你的心思在工作上,也不會為了自己的事情耽誤太多的時間,而是時刻都在想著怎麼把工作做得更好,不實施打卡制度的公司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優秀員工的公司,你以為打卡,把員工看的死死的,就能真正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嗎?


如果一個員工感受到了公司真正的信任與接納,你說他能不好好幹麼?


首席投資官


前不久吧,我們公司要組織機關的人員踏青春遊。這樣的活動,每年都組織,每年發一身運動服,成為變相一種福利。每次參加的人並不多,但運動服一個人也不能少,因為這已經成為被慣出來的“固定福利”了。有人建議,按照會費管理規定,參加的人才應該有運動服,不參加的就不應該有。道理都如此,但誰也不願意在自己手上去得罪人。這就是單位文化的問題,與制度與機制關聯度並不大。這是社會通病,十幾年倡導單位集體文化,現在是個性文化時代,單位集體文化不再受到人們自發地尊重。到底誰對誰錯呢?

員工卡著點來,卡著點走,一分鐘也不想早來,一分鐘也不想多留。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生活角度,生活壓力大,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在忙自己的生活,上班送孩子,下班接孩子,交通階段性擁堵,等等。從工作角度,工作量人崗匹配,甚至不飽和,沒有必要加班加點。從企業文化角度,員工與公司沒有很強的歸屬感、依賴感和幸福感,也可以窺見一斑。如果大多數員工都這樣,歸根到底,這一定是企業文化出了問題。

我本人不提倡加班加點,只要八小時做完八小時的工作量,八小時之外就不應該再約束人家,因為這個時代要提倡工作與生活兼顧,提倡美好生活,提倡給生活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國內對忠誠文化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加班加點,愛崗敬業,忠誠要體現在行動上,不能埋藏在心裡。西方企業認為忠誠是員工不能損害公司利益,哪怕一個私人電話也要用私人手機,至於下班後沒人管你。中國老闆看見員工卡著點上下班,心裡是超級不爽的。我們公司與英國合資的企業,中層休假,把公務手機和郵箱一交就走人了。

兩種文化,對這個具體問題,當然有兩種不同的解讀。從國內職場角度,我的理解是:

一是,所有員工卡著點上下班、集體活動不參加。只能說明員工對企業沒有歸屬感,責任在老闆或者管理層,不要抱怨員工沒有責任心,先反思你們為什麼讓員工這樣?如果員工不親近公司,首先不能責怪員工,應該首先反思為什麼員工不親近公司?單純要求員工愛崗敬業這是愚蠢的行為,員工內心依然是抗拒的,管理層和老闆要營造員工關心公司的文化。

二是,公司關心員工,老闆關愛員工,讓員工有歸屬感有親切感,員工就會自發地關心公司,願意與公司共成長。老闆不把員工當作親人,單純地用工資關係來維持文化關係,最終的結局,員工也用工資關係來對待公司。我就是一個打工的,幹多少活拿多少錢。老闆與員工的感情,應該是相互的,而不能單方面要求員工對老闆有感情,首先應該是老闆要對員工有感情。有時候,員工的要求是很低,哪怕老闆關愛他們一點,員工都可能湧泉相報。

三是,最後我的觀點,現在職場,既要提倡契約精神,也要提倡企業文化。營造好的企業文化,公司管理層和老闆要下很大的功夫,不能單純要求員工要熱愛公司,而是創造讓員工熱愛公司的氛圍,比如,讓員工做到與公司共成長同分享,員工才願意與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員工認為把公司搞好,自己與能一起成長一起受益,就會自發地熱愛公司。

也不提倡一些引誘員工“假裝熱愛公司”的行為。有的公司設置了誘餌,比如,加班到幾點有班車之類的,這也是戰術技巧,而不是靈魂戰略,歸根到底讓員工成長進步和提職加薪,讓員工擁有有尊嚴有獲得感的成就感。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還是堅持契約精神吧,八小時之內要求把工作做好,八小時之外你管員工幹什麼,讓員工享受自己的生活吧。


職場火鍋


記得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過一句話“一個公司開始強調考勤和打卡的時候,說明這個公司已經走下坡路了。”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上班的時候,員工都是卡點到崗,到點前幾分鐘打卡。下班的時候,一分鐘內全部打卡離開公司。如果這只是個別人的個別現象,那這是員工個人職業素養的問題,如果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所有員工都這樣做,這就是企業的問題了,也就是管理層的問題!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這個現象可以得知,員工對企業已經沒有了歸屬感。一個沒有歸屬感的公司,員工怎麼可能愛崗敬業,自動自發地加班呢!為什麼踩點上班和到點下班?因為在員工看來,我只是打工而已。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事,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於員工來說,這只是一個掙錢養家的工作,並不是一種終身付出的事業。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信任出了問題。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企業70%的問題都是信任問題。企業不信任員工,員工不信任老闆。然後就會產生很多的內耗。”比如強調考勤和打卡,肯定是企業不信任員工,認為員工總是遲到早退,拿著我的錢,卻不給我好好幹活!雖然管理是一種博弈,但是博弈不是防賊。如果公司把自己的員工當賊一樣防著,員工能給你奉獻付出嗎?所以就出現了題主詢問的問題!

信任,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大問題,也是管理創新的大問題。國內很多企業都喜歡刷卡刷臉,嚴肅考勤。可是,並沒有起到管理者預期的效果,反而刷出了離心離德。而反觀谷歌和微軟等公司,他們的管理非常具有人性化,尊重員工的個人意願和個性追求,非但沒有考勤一說,谷歌公司甚至允許員工帶孩子和寵物上班!而恰恰是這些公司,卻成了世界最偉大的公司!這難道不需要我們的管理者好好反思嗎?

1.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更多職場和管理知識,閱讀本號文章!


管理那點事


看到這問題,讓我很是懷念當年的老總。公司初期兩大部門,市場營銷和工程建設,我們上班幾乎沒有考勤,老總經常不在單位,就是回來開個會也能的像家庭聚餐似的,環境很隨意。有餐廳,有冰箱及做飯用具,陽臺有兩套烤肉設備。冰箱裡經常有很多美食,啤酒等,大家隨意吃喝,那些好吃的一般都是我們那時的小團隊在外邊:腐敗:自己帶來的,米麵是綜合負責採購。那時候感覺就像給自己家工作一樣,自願加班很正常,沒有人感覺那是在加班,只想著把自己的事做的更好一點。誰也不管誰幾點來上班,做市場有時好幾天不見人,但是一個個的手機就像長在耳朵上一樣,笑眯眯打電話,見面也是招招手,笑笑完事。關係都很融洽。經常早上看到綜合一個美女自己在陽臺上做運動。不管誰的生日到了,綜合部就組織活動,各種的酒令經常讓人笑得前仰後俯。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大家去了工資,加上總部的獎金,還有我們分公司自己的獎金。為了離老家近些,我離開那個團隊,臨走的那天的早晨,公司同事自覺的來送行,看到同事那生氣的臉,我感動差點掉淚。

從此,再也找不到那個工作的環境了。

懷念那個笑眯眯的胖老總。懷念那群傻呼呼的同事!



視圖朗朗


簡單聊聊這個問題,不想規規矩矩的列個1234來。前幾年上班,做公司中層管理,一家網絡科技型公司,創業型公司。起初設立965,冬天時間有變化,因為天黑的快,領導怕大家回去不安全。一天工作8小時,中午有休息時間!我也發現這個問題,首先我是從公司創立開始一步一步做到管理層的,我發現每天上班有個別的很早到公司,會提前半小時左右,公司的鑰匙也在他們幾個那,因為他們來的早。而我離公司相對是最近的,但是我一般也就提前10分鐘左右到公司。其他人大差不差,個別人員會經常遲到,女孩子,家離的挺遠的。

我觀察了一下,某段時間我也提前半小時到公司,我在看那幾個提前到的在做什麼,也沒做什麼跟工作有關的事情,有個在玩手機看NBA,會計的女孩子在收拾桌面,另外一個老闆的親信在忙自己的事情,無關工作,問他們天天來這麼早做什麼,會計女孩子回答是醒的早,不想上班點擠電梯,還的等,98年的女孩子,很自立;看比賽那個是睡不著,93年;老闆親信跟我一樣大,92年,他也是很規律的。所以來的早的對公司幫助意義不是很大,我說的是來的很早!

重點來了。每天下午6點下班,冬天是5點半,全公司就我們幾個管理層在,6點01分其他人全都走了,我就很奇怪,我從來不以來的早作為看人做事的態度,有能力的10點來上班老闆都要哄著!為什麼大家下班後一分鐘內就人去樓空!我就問大家,下班早還要擠電梯,等幾分鐘再走,哪怕沒事,坐電梯也舒服點,基本給我的回答就是都下班了還不趕緊回家,公司又不是我的,沒必要拿著3000的工資耗時間,早點回家吃飯,早點睡覺不耽誤明天上班,而且我的事情也做完了(公司人員基本是90後,我也是90後,這個說法我贊同)。我個人認為沒毛病啊,事情做完了,下班了,為什麼我不能走,留下來吃飯?管理層沒有走沒辦法,創業初期經理天天拉著我們開會研究方案,拿的工資比他們又高,不好意思走,除非真有事。這個開會是天天開,人都開皮掉了……

我覺著,公司沒必要去糾結考勤的問題,定的9點上班,我9點到公司就是態度問題?6點下班,我6點01就打卡走了,態度問題?扯淡!如果想員工真心為公司付出,少說大話多說實話,不要天天談理想談未來,談上市!這些放在老闆心裡就行了,說出來就沒意義了,現在已經不是九幾年創業的時候,人人心裡都有點數,現在做實體企業,你能做到上市?幾年?那現在最快的就是互聯網產業,死的最快的也是互聯網產業,不知道的可以上網查數據每天有多少互聯網科技型公司註冊,每天又會死掉多少這樣的公司!

想讓員工真的把公司當家一樣,那麼老闆就要有也作為,不要以為每個月按時發拿3000塊的工資就是對員工的利好,那員工每天9點打卡,6點下班回饋就平等了,老闆不做額外的事情,那員工怎麼可能去做額外的事情呢,指望管理層去帶領員工怎麼樣,別鬧了,管理層只能把工作合理的分配給合適的人,讓大家有序的工作,不出紕漏,反正我說不出口讓大家把公司當家,等公司怎麼樣怎麼樣了,給大家漲工資,增加福利……對不起,現在誰還吃這一套……

我女朋友(馬上是老婆了)是做效果圖的,就是家裡裝修,店鋪裝修等,你出個方案,他們把效果表現出來。她一個月在合肥的薪資是我的兩倍(沒辦法,創業型公司沒有盈利之前沒有提成,只有死工資)。女朋友公司做客服的,專門接業務,按底薪或者提成算,業績多少以內是發工資,不算提成,超過多少沒有底薪,全部算提成。女朋友做效果圖純按提成,沒有底薪,沒有滿勤獎等,經常加班,為什麼?加班有錢掙,我看他們公司裝的考勤機就是個擺設……有人下午2點才上班,10點去公司的一大堆,中午才去公司的也有很多,但是同樣的,6點下班就走的很少一部分,時間自由,但是公司規定也是9點上班6點下班,考勤表到結算工資的時候看你的業績,他們最高能拿到60%的提成,最低也是45%,臥槽……如果我是單身幹這行,我能加班到公司倒閉,真的!你看這多實在。

他們公司上下400多號人,老闆以前也就是開個小公司做工作室慢慢做到現在的規模的,在合肥行業內還不算小了,天天出去旅遊(女朋友說的),公司由他老婆做主會計,聘請了一個經理管理公司。公司人手配的基本是5000到6000的電腦,因為這個行業吃電腦配置,個別的會配上萬的,場地自己算,400個人,分3層寫字樓,這種類型的管理方式對於90後新一批的工作者來說,可以了。我能接受!乾的多,拿的多,不幹就沒有,除了客服崗位有底薪,其他的都沒有底薪,經理也沒有。當然他們公司是做到現在的規模了,但是以前經理的位置是老闆在做,也相當於沒有底薪,提成方案不變。老闆是個90年的,懂年輕人的心理,沒事跟員工一塊打遊戲,打電話問幾個性格比較好的男同事,手上有事嗎,沒事就上線,有事就忙完再上線……

有的老闆會說了,我們公司性質不一樣,不能按照沒有底薪這麼幹,不能管理這麼鬆散,要有企業文化,我們要有目標……沒有底薪都招不到人,沒人幹!是,你給3000的底薪,3到5個點的提成,不給底薪,10個點的提成方案,誰去幹?你說我們賣的是飛機,價格高,提成也很大,別看點位低。

不想吐槽,老闆都覺得自己難,有沒有想過這一批90後為了生存,還不是生活,社會壓力也不小於如今的70後老闆誒。試問有多少70後在20多歲的時候有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價值的5.6十萬,差不多一套首付(一線城市除外),70後在90年代,結婚難嘛?那麼現在的社會進步了,變了,觀念,人的生活方式也變了,這一代90後大多不是因為真的月光,是沒辦法就月光了,工資到手3.5千,房租水電幹掉1.2千,每個月的生活,談個女朋友偶爾要出去約個會,吃個飯,看個電影吧。

不說了,字太多了,累。。。以上都是個人觀點以及看到的事實,覺無杜撰!不誇獎工作者,不噴當代老闆,只談事實。大家都沒錯,所以不要以自己的認知見解來看待他人!


涼城昔年


很高興接受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人有著8年的公司管理培訓的經驗,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培訓重點講解的問題。

我先說一下解決方法後說思路。

解決方法就是我讓員工晚上班,想幾點來上班就幾點來上班;同時還讓他早下班,想幾點下班就下班。並且工資照發,獎金照拿。

說到這,大家可能不理解啦,這樣的話公司不就亂套了啦,還有幾個人來上班呢。不要急,我慢慢跟你說。

我們想想看,要是讓員工提前10分鐘來上班,員工心理怎麼想,他一定恨死領導啦,心理有怨言,那這樣,即使早來10分鐘,可能20分鐘都沒辦法投入到工作中去。

同理,讓員工晚下班10分鐘,年輕的想去約會,有孩子的回家接孩子做飯,總之都不情願。

這樣一天下來其實公司員工是沒什麼熱情 沒什麼工作心態的。

採用我的方式的關鍵點在於激勵,做好員工的激勵。管理層先不要去管規定員工一天工作8小時,你應該關心的是員工1小時為我產生8小時的產能。只有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利益,才能保證企業有足夠的利益。





凱凱遊戲解說


跟大家講個笑話,真實到爆的故事。

以前一家公司,裝了考勤機,上班下班都要打卡。公司有專職小車司機,外出辦事必須用車時申請用車,然後專職司機接送。開始有幾次小車司機和領導一起在外面百公里以外辦事,到晚上都沒回來,直到晚上1點才回的公司(陪酒後醒酒去了)。第二天清理考勤時,小車司機沒打卡,被扣了50元。此事小車司機爭執了,沒有結果。當然這種通報是會全公司通報的,大家都知道了。

後面又有領導用車,還不止一個領導,司機把他們送到市裡,百公里以外,山區沒有公交,只有零星幾趟班車的那種,而且天黑就不準班車運營的。到了下午4點,司機打個電話問領導回去不,領導事情沒辦完肯定不能回去啊!然後,司機就自己回去了,打卡下班。等領導出來喊車子時,司機說他已經下班了,要用車麻煩填申請單,再由辦公室重新安排。剩下一群領導在市裡罵娘!司機說自己沒有錯,要求考勤的,5點沒趕回來要被扣錢,而且也問了你們不回來的,不能怪他,讓他們找辦公室去。這群領導回來後就到總經理那裡去罵辦公室主任的娘了,都是老幹部,總經理也只能調查後再處理。然後,考勤機就不針對小車司機了。

又過了幾天,其他機關單位人員外出辦事或者在車間加班沒打考勤又被通報批評扣款了,然後就是所有需要考勤的部門都存在外出辦事無法打考勤的情況,所有部門領導開始圍攻辦公室主任了。沒幾天,考勤機拆了!

這玩意只適用那些流水線作業固定崗位員工,經常外出辦事的人,你用考勤機限制他,就如同要求千里馬只能在馬圈裡跑一樣,能有什麼成績?當領導還是要想著收心,也就是企業文化,而不是靠這些輔助工具,就如同開車老是指望不成熟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能不出事那是萬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