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吝嗇的文人:數米下鍋稱柴燒飯,兒子8歲早夭就地刨坑裸葬

史上最吝嗇的文人:數米下鍋稱柴燒飯,兒子早夭就地刨坑裸葬。

該花的不花,該用的東西也不用,對人對己都小氣刻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吝嗇鬼。這樣的吝嗇鬼,古今中外都有,人們熟悉的吝嗇鬼有很多,比如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夏洛克(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潑留希金(果戈裡《死魂靈》)、阿巴貢(莫里哀《慳吝人》)及葛朗臺(巴爾扎克《守財奴》)均是。


史上最吝嗇的文人:數米下鍋稱柴燒飯,兒子8歲早夭就地刨坑裸葬


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吝嗇鬼的形象也有很多,比如畫餅充飢、望魚而食等等。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吝嗇小氣的人物也不在少數,近代畫家齊白石就是其中一例。齊白石的“蝦”是論個賣的,家中的錢都是鎖在一個小箱子裡面,這個箱子放在齊白石的床下邊,任何人都是不允許觸碰的。老齊都家人都不放心,家裡付錢的東西都上鎖,腰間掛滿大大小小的鑰匙,重達一斤多。老媽子做飯時,他都要去監督,一鍋水中下多少米,都是有規定的,生怕別人少下,把自家的米都偷走了!

其實,與一位唐代詩人的吝嗇相比,齊白石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這位唐代的吝嗇詩人,就是與“花間派”代表詞人溫庭筠並稱為“溫韋”的韋莊。韋莊是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五代時的前蜀宰相。

韋莊是宋代詞壇非常有影響的詞人之一,其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他的一首《菩薩蠻》,是人人熟知的: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史上最吝嗇的文人:數米下鍋稱柴燒飯,兒子8歲早夭就地刨坑裸葬


韋莊雖然是名門之後,詩詞成就斐然,但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比較坎坷,一生熱衷科舉,屢試不第,直到六十歲那年才考中進士。韋莊出生時,家道早已中落,從小就飽受貧寒的煎熬,吃夠了沒錢的苦,所以,成名後雖然富裕了,但也依舊保持儉樸的良好習慣,只是,韋莊的儉樸得有些過頭了。

韋莊吝嗇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韋莊頗讀書,數米而炊,稱薪而爨。炙少一臠而覺之(《太平廣記》)。”《唐才子傳》也也說:“(莊)性儉,稱薪而爨,數米而炊,達人鄙之。”韋莊每次做飯,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飯燒的柴,也要事先稱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會知曉。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對待早夭兒子的態度。他八歲的兒子死了,他妻子知道他那熊樣,就讓兒子穿著平時的衣服下葬。

就是這點小小的“奢求”,韋莊也不能答應,他說:“死人何需盛裝,太浪費了。”於是親自將兒子身上的衣服扒下來,用一領舊席子將兒子的屍體裹了出去。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埋葬完自己的親生兒子後,他竟然還把那領破席子又拿回來了。


史上最吝嗇的文人:數米下鍋稱柴燒飯,兒子8歲早夭就地刨坑裸葬


“一子八歲而卒,妻斂以時服。莊剝取,以故席裹屍。殯訖,擎其席而歸。其憶念也,嗚咽不自勝,唯慳吝耳(《朝野僉載》)。”

一代名傳後世的著名詞人,竟會有如此黑歷史,實在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