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蘇前三季度GDP超7萬億 16省份增速跑贏全國

廣東、江蘇前三季度GDP超7萬億 16省份增速跑贏全國

近日,各省份陸續發佈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6日,已有廣東、江蘇、浙江等26省份公佈前三季度GDP數據。總量方面,廣東以77191.22億元暫時居首,青海以2046.45億元暫居末位。增速方面,雲南目前表現最佳,增速達到8.8%,超過全國增速2.6個百分點。

廣東、江蘇總量超7萬億

上述26個省份中,廣東、江蘇、浙江這3省份的GDP總量位於前三,其中,廣東和江蘇GDP總量超過7萬億元。廣東以7.72萬億元居首,江蘇以7.22萬億元排名第二,浙江則以4.32萬億元名列第三。

廣東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新洪解讀數據時表示,從“三駕馬車”看,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雙雙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呈現出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內需支撐更加顯著。從產業動能看,第一、二、三產業實現增加值分別增長3.8%、4.6%和7.9%,體現前三季度廣東三次產業生產有支撐。

河南、四川、湖北等三省份GDP總量超過3萬億元,其中河南距4萬億大關僅一步之遙,為3.91萬億元。河南省統計局指出,前三季度全省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積極成效。

湖南、福建、上海、安徽、北京等5省份前三季度GDP總量超2萬億元,遼寧、陝西、江西、重慶、天津等5省份前三季度GDP總量超1.5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天津的整體經濟逐季向好。

2018年一季度天津市GDP增長1.9%,上半年增長3.4%,前三季度增長3.5%,全年增長3.6%;2019年一季度增長4.5%,二季度增長4.6%,三季度增速與上半年持平為4.6%。天津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褚麗萍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韌勁進一步加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市場活力不斷釋放。

16省份增速跑贏全國

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

在已公佈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的26省份中,有16省份增速超過或持平於全國平均線。雲南、貴州、江西奪得前三,其中雲南增速位居第一。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雲南省實現生產總值12971.85億元,同比增長8.8%,比全國6.2%高2.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雲南三大產業增速均位於全國前列。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72.32億元,同比增長5.5 %,比全國(2.9%)高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960.90億元,同比增長10.5%,比全國(5.6%)高4.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438.63億元,同比增長8.1%,比全國(7.0%)高1.1個百分點。

此外,上半年GDP增速高於(持平)全國的還有福建8.0%、四川7.8%、湖北7.8%、湖南7.8%、安徽7.8%、河南7.4%、山西6.6%、浙江6.6%、寧夏6.5%、廣東6.4%、江蘇6.4%、重慶6.3%、北京6.2%等13省份。

中新經緯客戶端還發現,與2018年比較,2019年前三季度,河南、湖南、重慶3省份GDP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天津、內蒙古、山西、遼寧、海南等5省份的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中,天津增速提升最多,達1.1個百分點。

四季度經濟保持平穩趨勢有保證

四季度GDP增速是否繼續放緩?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基礎設施投資最近兩個月都在回升,汽車生產和銷售降幅呈現收窄態勢。這些都是比較好的信號,再加上去年四季度基數相對較低,今年四季度經濟保持平穩趨勢是有保證的。

他還指出,從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來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下一步經濟保持平穩運行還是有條件、有支撐的。第一,從增速本身來看,儘管有所放緩,但是這個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是名列前茅的。第二,從多個角度來看,儘管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第三,從下階段來看,儘管外部存在不確定性,但是國內確定性的支撐因素還是比較多。

東方金誠分析認為,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0%,增速較上季下滑0.2個百分點,不過,9月以來,經濟運行已開始出現企穩跡象。預計四季度國內宏觀政策在保持定力的同時,將進一步向穩增長方向傾斜,四季度宏觀經濟有望企穩。

據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測算,目前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新增GDP規模為1400億美元,遠高於過去水平。他表示,從世界上看,中國的宏觀調控工具最多、空間最大,我們無需“大水漫灌”,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很多難題都能克服。他認為,“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這種難關都過來了,應對今後兩年的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問題。”

海南基本放開落戶限制:“救樓市”?千萬不要誤讀

中國證券網

海南又發佈重磅政策——基本取消本省(除三沙外)落戶限制。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上證報記者表示,此方案對人口的自由流動等會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但客觀來說,隨著戶籍政策的調整,實際上這也會對相關住房交易等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

基本取消本省落戶限制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網站24日發佈關於印發《海南省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海南基本取消本省(除三沙外)落戶限制,居民在落戶地點無自有產權住房的,一律在其合法穩定住所所在的城鎮社區集體戶落戶。

方案指出,省內居民,可在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下同)的城區、建制鎮的社區落戶。省外居民,取得本省居住證並參加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暫不含臨時養老保險繳費賬戶)和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的,可在有合法穩定住所的城鎮社區落戶。

居民在落戶地點無自有產權住房的,一律在其合法穩定住所所在的城鎮社區集體戶落戶。居民也可在其自有產權住房以外的合法穩定住所所在的城鎮社區集體戶落戶。

“搶人”不是放鬆樓市

令人關注的是,此次海南人才政策與2019年海南樓市大幅降溫相對應。

“過去兩年,海南是全國房地產市場下滑最大的區域。”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海南在全國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排名倒數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16.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方面,前三季度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8.1%,房屋銷售面積584.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8.6%;房屋銷售額928.92億元,同比下降44.6%。

海南房地產市場的確有較大回落,但海南此番“搶人”並非為了放鬆樓市。相反,海南的限購政策近年來不斷加碼。

今年9月,海南再出禁令——9月16日印發的《海南省產業准入禁止限制目錄 (2019年版)》針對房地產業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禁止建設房地產開發經營中的產權式酒店;禁止生態保護紅線區內建設商品房等等。

張大偉向上證報記者表示,雖然“搶人”政策根本原因是各個城市對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但其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不得不防。

“大部分城市沒有做好吸引人才後如何留住人才的準備,簡單的吸引只能導致房地產市場波動。”張大偉說。

從未來發展看,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均只考慮到用降低門檻吸引人來,大都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這種情況下,吸引來的很多是購房者,甚至有可能出現炒房客藉助人才政策在不同城市購房落戶的可能性。

“吸引人才的目的是發展產業,不是發展房地產。能留住人才的也肯定是產業而不是一套房。”張大偉說。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