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其實這個姓氏就是“蒲”,我們熟知的《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就是此姓的後代,而朱元璋之所以對此姓恨之入骨,原因還得追溯到南宋時期

這不是 野史的杜撰,這個姓是“蒲”,朱元璋之所以與蒲家有不共戴天之仇,緣於蒲氏家族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碼良知與原則

朱元璋出身貧寒之家,吃盡各種苦頭,最終建立不朽的功業,在朱元璋的人生中,一恨為富不仁者,二恨背信棄義,賣主求榮的人。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朱元璋懲處貪官時,非常用力;在面對背叛之人時,心狠手辣,他甚至用鞭子抽死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只因這個侄子暗通過張士誠。

曾經有一個姓氏的人,為了榮華富貴,先後背叛兩任主子,當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宣佈:這個姓氏從此再也不能致仕。至於傳說這個姓氏“男的永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則不是老朱說的,只是民間百姓誇大其詞。

這個姓氏到底是哪個姓氏,他們到底做了什麼?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蒲氏,背叛了曾經對他們非常好的南宋

宋朝時期,中國的廣東,有一個阿拉伯來的商人,生意做得不錯,他和他的族人在宋朝的土地上,入鄉隨俗,取了中國的姓氏,全族姓蒲。後來,因為時局的需要,他們遷到了泉州。

到南宋末期的蒲壽庚時,蒲家不是一般的發達,基本上壟斷掌握了東南亞海域的遠洋運輸行業,徹底成為了大富之家。俗話說得好,“商而優則仕”,因此蒲壽庚混進了國家幹部的隊伍,成了泉州市舶司提舉。

蒲家崛起了,而南宋卻走向了毀滅。1276年蒙古人攻下了臨安,南宋奄奄一息,小皇帝在幾個大臣的陪伴下,到了泉州。本來,蒲壽庚想一心護主,結果是,經過各方打聽,發現蒙古人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太大了,眼看跟著脆弱的宋朝沒有了前途了,而張世傑卻又暴力征用了蒲壽庚的船隻,於是蒲壽庚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投降蒙古人。

既然要投降,那就得有點投名狀,蒲壽庚的投名狀,是成立商隊武裝,在泉州城裡大殺四方,讓宋朝的官員和官宦人家,大部分去了閻王殿。

其後,蒲壽庚官位逐漸上升,最盛時,做到了福建行省參知政事兼任中書左丞,公元1279年二月,蒲壽庚的部隊,追殺幼主和張世傑他們,最後,左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8歲的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覆滅。

可以說,南宋最後的覆滅,蒲壽庚起了很大的作用。從此後,蒲家在元朝日子過得很滋潤。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蒲氏,背叛了曾經強大的元朝

蒲家在元朝的日子過得還是很滋潤,衣食無憂,財富出眾。

當過了近百年後,蒲家再一次來到了重要的抉擇點,因為元朝不行了,而朱元璋等人已經興起。怎麼辦?

作為蒲壽庚的後代,骨子裡有著和蒲壽庚一樣的血液,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蒲家準備背叛元朝。

背叛的行為發生了,但背叛的結果並不好,因為元朝末期沒有南宋末期那麼弱,他們將造訪的蒲家人收拾得乾乾淨淨。只有在外的蒲家族人生存了下來。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蒲家最後的報應

天道有輪迴,人間有報應。

蒲家人的低潮來了,有預兆,卻讓蒲家人無法抵抗。本來就死了一大堆蒲家人,可同時因為蒲家的歷史被一個人知曉了,蒲家的倒黴真正開始了。

知曉了蒲家歷史的人就是朱元璋,想到這個外來種族如此的沒有節操,朱元璋就此下了一道命令:從今往後,蒲家人永遠不能致仕。

這話狠,蒲家人你們別再想著當官了,俺老朱把這扇門給堵上了。

從此,蒲家人在大明一朝,要麼改名換姓,要麼從此一直是白丁。

後來,蒲家在清初有了一個傑出的後代,那就是蒲松齡。清朝對於蒲家並沒有限制,只是那個善於寫鬼怪小說的蒲松齡,始終成不了舉子,中不了狀元,這成為了蒲家相當大的遺憾。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朱元璋最忌恨吃裡扒外的人

當初朱文正(老朱的侄子)僅有要叛逃張士誠的意向,就被老朱用皮鞭抽了個遍體鱗傷、死去活來,還幽禁了他,並吩咐終身不得釋放;朱元璋出身貧寒,一生嫉惡如仇,雖然蒲氏家族的發跡人——蒲壽庚已死百年,但始作俑者是他!於是朱元璋一怒之下,令掘墓鞭屍,又下旨:凡蒲氏家族中人:男丁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南宋末年有那麼多投降元朝的人,為什麼蒲蒲壽庚那麼招朱元璋恨呢?

首先,蒲壽庚投降蒙古族,殘害漢族,一定意義上就是漢奸,朱元璋平生最痛恨這樣的人。而且蒲壽庚手段殘忍,曾殺害了將近3000多全在泉州的南宋宗室。

其次蒲壽庚在元朝時期一直是泉州的土皇帝,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團體,而且其資源極其豐富,具有非常大的海外影響力,交通方便。這在朱元璋的眼中,無不成為了一種威脅,朱元璋意圖消滅所有的各地方自治團體,蒲壽根家族就首當其衝了。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最後,蒲氏家族其實是外族遷入中國,在當時很容易被漢族人定為殘暴,狼子野心的種族人群。因此,而受到了朱元璋為首的漢族人的唾罵。

現在的泉州還有蒲氏人?

明初由於朱元璋欽定,泉州的蒲氏後代永遠不能做官,女的只能做妓女,蒲氏家族日益衰落,其子孫後代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改名,改姓氏為黃,還將黃姓故意寫為苗字,因當時苗與蒲同音。

逃往全國各地,所以現在在全國各地當中,有一部分的黃姓與苗姓都是泉州蒲氏的後人。而在泉州蒲氏的族譜當中,對第七世的蒲壽庚的記敘處於空白狀態。現在蒲氏子孫,主要分佈在臺灣和東南亞地區。至於泉州本地的蒲氏人,歷史早已過去,他們也早已融入正常群體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