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說起咱們桐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夥伴們

你知道有哪些嗎?

今天

梓妹帶你來認識一下

↓↓↓↓↓


苗族服飾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桐梓苗族分為紅頭苗和鴉雀苗兩支。他們世代耕地狩獵,栽桑種麻,自給自足,服飾受著民族意識和自然環境影響。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紅頭苗主要分佈在馬鬃鄉,該服飾以女裝比較突出,頭戴山絲大簷頭帕,上穿對襟開衫,下著蠟染百褶裙和挑花圍裙,袖子套挑花袖筒,小腿裹多層挑花綁腿,腳下穿麻布挑花鞋。

鴉雀苗主要分佈在桐梓縣黃蓮鄉,該服飾很有特色,女子頭上綰髻,纏白頭布,外扎挑花頭帶;上穿對襟敞胸長袖衣,衣襟和衣袖有挑花花紋,領後綴挑花背褡;下穿麻布百褶裙,系挑花青布圍裙,圍裙邊緣用綠色布條滾邊,穿布鞋。

花秋嗩吶吹奏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桐梓花秋自古以來就有“黔北嗩吶之鄉”的譽稱。花秋嗩吶始於唐朝年間。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花秋嗩吶長養於森林廣袤的大山深處,由於地域的封閉性和人文的包容性,形成了嗩吶的原始性和內涵的豐富性。曲調旋律優美,曲牌內容豐富。從習俗應用可分為通用曲牌、紅事曲牌和白事專用曲牌。通用曲牌或紅事曲牌中有上下重疊式(如“油菜花”平調與喊調等)、一部式(如“翻丫調等”)、二部式(如“撐船調”等)、各種自由式(循環體、多段體、聯曲體等)。

花秋原生態嗩吶是一種木製管樂器。製作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原始的嗩吶,也稱“頭臺嗩吶”,身形長、杆子粗、音量低沉,多用於表現氣氛凝重的場面。第二階段為“二臺嗩吶”,身形比“頭臺嗩吶”稍短,音量比“頭臺嗩吶”微高,可用於悲喜氣氛的場面。第三階段為“三臺嗩吶”,即現在民間常用的嗩吶,身形短小,音量大,音色嘹亮純淨,聲音連貫順暢,表現力強,通用於民間各種紅白喜事的場面。

花秋嗩吶吹奏形式有“一領眾和”“一喊一應”“獨奏”“合奏”等。在演奏中常配有鼓、鑔、鑼等打擊樂器。

高腔大山歌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高腔大山歌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原生態山歌,主要流傳於桐梓縣北部原獅溪革命老區一帶。因地處渝南黔北結合部,在歷史演進中,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與中原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山地文化。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高腔大山歌在唱法上強調“高腔”特色,富有“飆歌”風格,常以“噓聲”“假嗓”滿足一種山野演唱力道,穿透力極為強勁,如同山野中高亢粗獷的“號子”,使人震憾。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高腔大山歌有豐富的曲牌調式,生動地表現山民們的生產生活、內心世界和地域風情。調式分為長調和短調。長調高亢纏綿,短調清越流暢,以民族五聲調式中的徵調式和角調式常見。長調高腔多單工部曲式,第一部由兩句歌詞、兩個樂句進行呈現和展開;第二部由襯詞組成的樂句加以補充和發展。短調為一部曲式,由起承轉合式的四句樂段構成。高腔大山歌的曲牌豐富多彩,有表現人物的《谷王腔》,有表現人物情態的《山樂腔》,有表現人物情趣和樂器的《嗩吶腔》;有表現動物的《老鴰腔》等。

文昌戲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文昌戲是流傳在桐梓民間的一種傳統戲劇,至今紮根在中國傳統村落——高橋鎮周市村金雞水古寨,已有300餘年歷史。


文昌戲是集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直觀可視,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百姓日常生活,具有親民、喜民和樂民的功能。文昌戲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至今仍保存較為完整的演出概貌和“科儀”程式,是黔北戲劇“活化石”。


婁山黃燜雞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婁山黃燜雞是地道的桐梓特色菜,以多種秘製香辣料精心燜燒而成。其將土雞肉質細嫩和蛋白質、氨基酸等含量豐富等美味優點與方竹筍中纖維素的含量高、具有保健作用等長處融為一體,成為桐梓一道著名的特色佳餚。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婁山黃燜雞的主料為大婁山一帶生長期為一年左右的農家散養土公雞;輔料是遠近聞名的桐梓方竹筍;佐料有香葉、桂皮、花椒、八角等十幾種。婁山黃燜雞中的“黃”即顏色,由各種香辣配料與主料在製作過程中形成。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燜”即加工技藝。首先,把幹辣椒放入鐵鍋水煮近4小時,倒出瀝乾水分,放入碓窩搗爛成“餈粑辣椒”;其次,大火把菜油燒滾,再把雞肉塊放進去猛火炸幾分鐘撈出瀝油;第三,另起一鍋,把“餈粑海椒”與佐料放入油鍋,細火炒燒2~3分鐘製成底料;最後,將兩者放入沙鍋,加上適量輔料和水,加蓋以文火燜制約1小時左右。

山坡豆腐乾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桐梓縣新站鎮山坡豆腐乾是山坡村的特產,豆腐乾的味道醇香、可口,老幼皆宜,是極好的飲食佳品。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山坡豆腐乾的生產,大概是在民國初年就有了,是地地道道的山坡人發明的山坡豆腐乾,距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三十多年前就進入了臺灣,在國內的很多省市都是知曉的。

桐梓這些非遺寶貝,你見過嗎?

豆腐乾的整個製作程序是:

(一)黃豆的浸泡,黃豆在打漿前必須用水浸泡,也就是要泡脹方能打漿。

(二)豆漿成豆腦的製作,黃豆經用水浸泡漲後,再經機器打出後即成豆渣漿(未經過濾)。豆渣漿在大鍋裡燒沸後,由白布過濾到大黃桶裡面,待白布裡的豆渣滴乾了又放到鍋裡第二次燒沸再過濾,豆渣滴乾後放到一邊供它用。黃桶裡的純豆漿加上適量的膽巴汁,豆漿里加膽巴汁應分幾次逐步加,以免過多過少,使它成為豆腐腦,不是豆腐塊。

(三)滷汁的熬製,滷汁最基本的材料就是白糖加紅糖,它的熬製方法是將鍋洗乾淨燒熱(不能加水),將準備好的糖放入鍋裡,糖在鍋裡融化後一段時間,必須一邊熬一邊攪拌,熬到最後鍋裡冒出大量煙霧,而且還要觀察糖成為黑色的有粘稠的程度才為滷豆腐的滷汁母本。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精華

體現著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更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都彌足珍貴

值得我們用心保護

世代傳承!!!


(記者 楊明鳳 見習記者 曹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