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一山而天地寬

古人講“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山和海是大自然身上最美的起伏,自然也會激起人無限的遐思,或許正因如此,荀子才在《勸學篇》中才將山川和人文聯繫在了一起。“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在美麗的皖南,有一座古老的山,上面不僅有手可幹雲的高峰,也有水能潛龍的深溪,更有歷代先王、大德的遺墨石刻。天地之廣大、文化之厚重、歲月之彌遠於斯薈萃,這便是讓人登一山而覺天地寬的南嶽天柱山了。

登一山而天地寬

佛家講“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來到天柱山,才能真正體會出這其中的智慧和高妙,是啊,真正的大美確實難以用語言表達,就算是再巧妙的修辭,總不如親自登臨體會。所以漢武帝、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一個個才華卓絕的人物,不辭辛苦來到天柱山後,操起最平凡的文字,來表達內心的興奮和敬畏。“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不要認為是詩人想象奇特,如果時機正好,在飛來峰頂往下看,會發現這句是其實再平實不過了,因為眼前所見與詩中所寫一模一樣,其實不是詩人沒有發揮想象,而是登山這山的那一刻實在是太挑戰詩人以往的寫作經驗了,因為眼前見到的一切,已經挑了戰想象的極致。中國古人是智慧,於是我們在《天柱山志》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多麼精闢的概括。在天柱山間,一峰一石、一洞一泉都是一個故事一首詩,任何具體的詞語來描繪這些大自然的傑作,都會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於是古人就用了“奇怪杳吼”這四個字,剩下的內容就等著那些與天柱山有緣的人來感受。這便是天柱山的大智慧和大胸懷。

登一山而天地寬

但凡名山,山頂上往往會有這樣一方淨土。或供人遐思俯瞰,或供人封禪題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泰山的玉皇頂,“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是黃山的光明頂,“峨眉山勢接雲霓,欲逐劉郎此路迷”是峨眉的山金頂,如此種種,不甚枚舉。但是無論五嶽哪一山,都時常會有人上去,那頂上滿滿的詩詞題跋、棧道臺閣就像是一張張獎狀、一塊塊金牌,貼在臉上讓世人驚歎。天柱山的山頂是神秘博大的,單看那“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我們便能領略一二。據說從古到今,登上去的人屈指可數,正因如此,登天柱山必須要有極大的毅力和誠心,這也讓天柱山避開了世事的紛擾。那些才華卓越的人拜會天柱山之後,雖然留下美麗的詩篇,但在天柱山上並沒有看到太多隨波逐流的人。因此天柱山少了世俗氣多了清高氣,這裡沒有太多的酒店賓館,也沒有那些牽強附會的故事。一臺一閣、一草一木,無不透著真性情,透著的隱者氣質、高士情懷。

登一山而天地寬

天柱山是智慧的,正是因為天柱山那隱者的氣質、高士的情懷,才讓千萬年的時光在此地停駐下來,這裡的一切都不會讓人失望,因為這裡沒有浮華的讚美詩。反觀很多名山,從古到今一直都太高調了,這種高調或許成就了那些名山,但同時也難免會讓名山染上浮華之氣。當你真正走進他們的時候,面對那些讚美詩中所寫的景色,難免覺得有些失望,因為他們與詩人所寫,相差太遠了。正如我們再遊廬山香爐峰瀑布,會發現原來它高不過十米,遠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氣壯觀。其實在這些詩人們的筆下,他們所遊歷的山水,或多或少都打上了他們自己的印記。郊寒島瘦,他們筆下的山往往也寂寥落寞。李逸杜奇,寫出來的山往往大氣靈動。所以很多名山可以在文字中神遊,但去拜訪了之後,感覺更多的卻是欺騙。與他們相比天柱山是就低調了很多,真實了很多。她將自己隱藏在皖南這片淳樸安寧的土地上,與漁樵隱者為伴,同山風水月為友。浸潤在這種氛圍之下,就連山間的草木,也有了幾分隱逸的氣質。從山腳看上出,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自由的生長山中,雖然他們靠的很近,但是卻一點都沒有糾葛,各自享受著那片屬於自己的空間和土地,就如同一位隱者,雖然才具卓絕,卻淡然淳樸,與世無爭。

登一山而天地寬

天柱山的海拔有一千多米,與崑崙天山相比,這或許算不得什麼,但在中華第三階梯上,這已經算是一個奇蹟了。她不僅在皖南群山中一峰獨秀,而且與五嶽相比,也光彩照人。但天柱山就像一養在深閨的美女,是如此的羞澀和自愛,對於那些追慕之人,雖不憤怒指責,但也不會過度親近,正因如此,她的魅力也與日俱增。和幾個文友一路手腳並用,才登到達半山腰,稍作休息,不禁往下俯瞰,遠處村落,星星點點,皖南雨後吹來的水汽,在山谷間自由的翻滾著,絕對可與黃山之巔的浩瀚雲海平分秋色。接下來的山路更為崎嶇險峻了,有幾個年老的文友不得不中途退場,剩下我們幾個,一路上用人類最原始、最虔誠的方式,爬到了山頂。雖然登頂後已很疲乏,但這是值得的,放眼望去,山城一如平地,與天一線。這壯觀的景象,正的是隻有身臨其境,方可體悟,任何文字在此處都顯得有些蒼白。或許是因為南方溫潤氣候的洗禮,或許是因為皖南群山的襯托,天柱山的草木顯得格外修長茂盛。如果說一棵棵黃山迎客松、衡山楠竹是剛強健勇的偉丈夫,那天柱山裡的古木修竹,便是一個個溫和柔韌的謙謙君子。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份柔韌靈動的隱逸之氣,才使得天柱山冷對千秋風雲,淡然地立在皖南,撐起神州天地。啟迪我們去體會那剛柔相濟的智慧,更讓我們的心胸,盪出了一片寬廣的新天地。

登一山而天地寬

登臨天柱山,心遊天地外。山上除了蓊鬱的花草樹木之外,還有那鳥鳴溪唱、萬壑松風,一動一靜之間,物我相忘。我們不約而同將臉頰貼在天柱山觀日峰的石上,這一刻,天地變得如此空靈寬廣,我已經清晰地聽到了大地母親的心跳.

文丨曹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