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喜劇演員為何北方人多一些?

圓圓外公123123


我個人覺得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東北人從事喜劇行業的確實多,因為經濟因素的關係吧,混舞臺要比其他行業更容易出頭,給大家印象是個喜劇演員就是東北人,而且東北人本身有一些喜劇天賦,加上他們語言沒有太大障礙,喜劇從業人數多的東北很有優勢。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還是南方喜劇沒沾到先發優勢,在春晚火爆的時候,南方喜劇沒抓住機會,失去了先發優勢。南方喜劇本身的問題比較多,首先南方喜劇不愛往外傳播,如果推廣一下滬普應該是問題的,但是顯然他們對這個興趣不大,願意在小圈子裡自娛自樂,其實和川普比起來,滬普是有優勢的,很多人瞭解,而且滬普也有很多喜感,但是南方喜劇缺乏這樣有能耐能推廣營銷的人才。

另外南方喜劇失去了先發優勢,舞臺喜劇最火的時候是八九十年代的晚會時代,那個時候先是京味幽默崛起,後是東北小品一統江湖,有人說什麼春晚故意推廣東北文化,這倒沒有,因為當時上海的滑稽戲代言人嚴順開先生一直坐陣春晚,嚴格來說飾演濟公的遊本昌先生也是標準的南方喜劇表演形式,而且也上過春晚,但是他們最終沒有多少水花,早期春晚很注重推出地域代言人,西北是郭達,河北是趙麗蓉,北京是陳佩斯和相聲,只要是當地有曲藝的基本都會上春晚,但是慢慢的南方滑稽戲由於劇本和表現力都不太盡如人意,慢慢的失去話語權,雖然東北小品火爆,晚會更願意把機會留給效果的東北小品。

不得不說東北小品能一統江湖是有原因的,除了他們本身的幽默天賦外,還因為東北小品適應性強,很明顯如果只是傳統二人轉的段子,照樣也是很難上春晚舞臺的,而趙本山則是可以演不同劇本,他把自己個人風格和優秀劇本融合的很好,等於把東北曲藝手段很好的融入了小品這個脫胎於話劇而顯得洋氣的形式,這點非常厲害,所以地方喜劇要想推廣全國,不進行適應調整是絕對不行的,而那個時候,東北不但曲藝人才彙集,劇本創作人才也彙集,別看好多人指責趙本山低俗沒文化,趙本山的的編劇團隊可是東北最一流的編劇,他們善於觀察生活,把東北社會的酸甜苦辣都變成幽默小品傳播出去了,在春晚裡趙本山編劇團隊可以橫掃大部分春晚編劇團隊,因為實在寫的太好了,那種幽默是黑色幽默,題材還是廣闊的東北社會,加上趙本山的精彩演繹,東北小品傳播出去的已經不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曲藝了,還在於整個東北文化,同時代,京味作家梁左寫的相聲也是幽默與現實結合的典範,作品至今膾炙人口,不客氣的說梁左其實相聲藝術推向了巔峰,北京和東北如此能打,而相比來說南方就乏善可陳了,廣東曲藝荒漠,雖然廣東在經濟上是明星,在曲藝上,在寫作表達上確實是荒漠,廣東經歷大時代,卻沒有一個天才編劇來講,所以廣東故事在春晚上都是北方編劇給編的,那就只能當個配角,當時四川喜劇也是這樣荒漠,而且川普其實比較難懂,另外也是缺乏好的天才編劇,最近有篇文章說貴州導演的崛起,說明西南地區好的編導是很缺乏的,在八九十年代就更匱乏了,而上海當時還算有能力爭,上海有自己的幽默曲藝,上海拍的電視劇其實也不差,也有很多上海社會風貌,但是滑稽戲和嚴順開在當時確實作為不大,似乎也缺乏那種具有天賦的編劇用小品講講上海故事,眼睜睜的看著在春晚的話語權被一步步的擠掉,而春晚在當時可是流行文化的風向標,很明顯這個風向標沒有上海文化,這個是很重要的先發優勢,春晚小品到處播,到到現在經典的還有人看,大家印象最深的毫無疑問都是東北,都是北京,都是北方的喜劇文化,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一直持續到今天。

最後要說的是阻擋南方喜劇發展的還有形式與立意,這些年活的南方喜劇形式,都是單人式脫口秀,無論是周立波,李伯清還是黃子華都是單人表演,其實不太利於電視傳播,小品是個故事,容易把觀眾拉進來,因為這樣,在電視時代相聲幹不過小品,而類似單人脫口秀的形式就幹不過小品,而且這種單人表演形式說教味濃,這種形式很難不說教,雖然這種曲藝不是脫口秀,但近似與脫口秀,而脫口秀不管那一國的脫口秀都是說教的,都是幾個段子之後瞬間嚴肅起來說點大道理,所以說這種形式就很難讓人記得住。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立意問題,之前說過趙本山早中期的小品那可是非常優秀,反應社會生活,最重要的是趙本山演的是小人物,那種心酸,那種黑色幽默是跨越地域的,嚴順開也有這樣的小人物的小品,但是近幾年春晚也在力推南方小品,但是出來的南方小品立意就不太行,人家是小人物,它是小市民,大家會對小人物的光輝感染,但不會喜歡小市民的市儈和精明,而南方風格小品還就熱衷於推這種人物,南方帶有滑稽戲色彩的小品本來就不多,這幾年有的幾個,基本都是小市民形象,過於市儈,很難讓人喜歡,而且本身由於沒有改造過,上海喜劇有的時候總忍不住分本地人外地人,甚至是無意識的,趙本山小品當年以小人物的姿態把身段當地,但是上海色彩喜劇會一上來感覺一種身為市民的驕傲,包括往後的周立波為什麼有時候感覺彆扭,就是因為他是不是有種身為小市民的驕傲,這種驕傲被人察覺出來,就不可能受全國喜歡,當然早期嚴順開是沒有的,但是當滑稽戲色彩喜劇要發展就必然宣揚高漲本土意識,本土意識過高,怕是就必然影響普世性,所以說上海滑稽戲色彩喜劇不少次試圖崛起,卻也收不到太多支持,原因可能就在這,除去上海,南方其他地區曲藝也這樣,過於本土化,就很難往外推廣,甚至連滬普,川普這樣的形式都不打算改,怎麼往外推廣,至今南方笑星做的最成功的應該是奇志大兵,他們相聲搞笑度和內涵都在,所以有時候不太受方言影響,可惜他們沒趕上網絡時代,雖然當時火,卻沒法成為如今全國網紅那種火,這裡也扯出來還有個原因,就是南方喜劇要火,必須南方劇場火,二人轉劇場在東北活下來,相聲劇場在京津活下來,甚至西安都可以出本土相聲社,南方自己的曲藝劇團在哪,能不能可持續,周立波曾經票房也不錯,可不能持續持續,有好的持續的又能不能推廣全國,在一個地域超火,肯定會全國關注,有沒有能力和悟性讓全國觀眾都喜歡。這是擺在南方喜劇的一大難題。

當然南北喜劇分別主要還是曲藝色彩,如今年輕一代人成長,這種地域色彩淡化很多,尤其是曲藝色彩不濃重的開心麻花,雖然主演是東北的,但是你不能說它是北方喜劇吧,那麼只可能是因為北方從事喜劇人的比例確實太高了,比例高容易出人才,但是新一代小品演員們其實地域色彩並不在多,所以我也不知道北方人的喜劇,北方人的春晚說法是怎麼來的,如果說認為故事都講北方的,而不講南方的,那就回到我之前說的了,誰讓南方不但演員缺,喜劇編劇也缺尼,甚至很多嚴肅劇編劇也缺,北京人藝搞了很多發生在北京的故事,而後來的大宅門等一系列劇,讓京味電視劇成了一個流派,極具北京風采,而發生在廣東,發生在四川,發生在上海的故事,又有幾個人在寫尼,編劇和演員都相對匱乏,自然在喜劇裡很難看到南方元素了。


娛樂生活123


第一:語言優勢,這個優勢和國家一直致力於推廣普通話分不開。北方方言咬字清晰,發聲洪亮,不管是口音和語調上都非常接近普通話,觀眾們很容易就能聽懂。而南方方言往往多帶變音和低音,發音晦澀難懂,而且南方方言眾多,不同地域差別很大,因此語言的普及度和接受度較低。值得一提的就是東北話,儘管帶著一股大碴子味,但是卻是最具喜感和感染力的方言,只要一群人裡面有一個東北人,過上一年就能有一群東北人。

第二:歷史傳承。大家所熟知的喜劇傳統形式,相聲、小品、二人轉、評書大鼓等等都是發源於北方,推廣和傳播也都是開始於北方。雖然現在有真人秀和脫口秀等新來自西方的喜劇形式,但是無一例外還帶著這些傳統形式影子,黃西就曾經說過,他回到中國來說的就不是脫口秀而是單口相聲。南方也曾有過自己的喜劇形式,比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香港的無厘頭等等,但是嚴格來說,這些形式的歷史都不長,缺乏歷史傳承和積累。

第三:南北方性格差異。北方喜劇簡單粗暴,表演誇張,造型多樣,包袱和笑話貫穿始終,非常的接地氣。比如趙本山、王小利、劉小光等諧星,你看他一眼,你就會笑起來。而南方喜劇以冷幽默,荒誕、針砭時弊來製造笑點,必須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思考能力才能引人發笑,周立波曾經說過,他的節目是給上流社會看得,這句話雖然有點難聽和欠揍,但是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恰恰忘了,喜劇的作用就是讓觀眾笑,觀眾花錢買開心,你憑什麼還要讓我再思考一番?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顯然是北方喜劇更能得到廣泛的喜愛。

第四:推廣模式不同。北方的喜劇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出現,以團隊核心的人物的巨大號召力,培養和發掘喜劇新人,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營銷和擴大。岳雲鵬和小瀋陽就是很好的例子,都是被師傅硬生生的捧紅的,所以北方喜劇能夠長盛不衰,薪火相傳。而南方喜劇通常都是以知名個人而出現,他們本身確實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粉絲團,但是卻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周立波出事以後,海派清口也隨之消亡;周星馳息影以後,無厘頭也銷聲匿跡了,觀眾們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投向了生生不息的北方喜劇。

第五:主流價值觀的引導。現在的喜劇行業,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豐富,但是價值觀的導向卻越來越正能量,這也是大家覺得好多節目沒有以前好看了的原因。北方喜劇以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為主,更容易受到主流媒體和大眾的喜愛,這也是語言類節目成為春晚重頭戲的原因。而南方喜劇多以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時弊為主,帶有一定的辛辣諷刺意味,不招主流價值觀待見,這也是南方喜劇發展受限的重要原因。


琦某人


現在國產喜劇電影的扛把子,沈騰,黃渤,王寶強,大鵬,岳雲鵬,東北一派等都是典型的北方人,其實在小編心中南方也有,周星馳,但周星馳確確實實的也不能算是南方人(這裡小編主要的原因是周星馳是香港教育,和我們傳統南方教育不一樣)

就拿現在國內喜劇綜藝比較火的《歡樂喜劇人》來做比較吧,陳漢典的南方幽默或者說是臺灣幽默在北方顯然是行不通的,其拿手絕招“吉娃娃跳鋼管舞”更是讓臺下的人直呼尷尬。之後他更是直言自己的表演:“帶來的笑果甚至還不及宋小寶一句輕飄飄的'損色兒'的十分之一”。

  其實小編覺得主要是有下面的幾個原因!

  1.普通話。

  2.這個我想大家應該都是明白的,很多南方人的口音是很難改正過來的,而喜劇這個行業的前身很多都是在地方表演,而這也就養成了他們用家鄉話的習慣,所以在轉變為大眾接受的普通話的時候就非常的困難了!

  

  “普通話說不好的,都是南派笑星”

  2.放不開

  相對於北方人,南方人即使是喜劇也多以相聲等口語類表演有關,給人的感覺是有一點放不開。

  3.個人形式

  如果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北方的喜劇人大多是以團隊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而南方的喜劇人大多是單幹的,所以這就限制了南方喜劇人團體類表演,而這恰恰是觀眾比較喜歡和接受的!

  


十八哥驛站


喜劇作為一種種類幾乎可以說是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相對於其他的種類來說,喜劇可能有些不著邊際,可能有些天馬行空,但是卻也是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誇大的,所以既有一定的基礎性,同樣,在這個追求精神娛樂的社會,喜劇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種類!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國內喜劇行業的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國內幾乎所有出名的喜劇演員或者是喜劇團體幾乎沒有南方人,已經被北方壟斷了,特別是東北一帶,更是喜劇行業的培養聖地!

如果你不認同,我們就舉例一下吧,現在國產喜劇電影的扛把子,沈騰,黃渤,王寶強,大鵬,岳雲鵬,東北一派等都是典型的北方人,其實在小編心中南方也有,周星馳,但周星馳確確實實的也不能算是南方人(這裡小編主要的原因是周星馳是香港教育,和我們傳統南方教育不一樣)


用戶鎖心


因為我們國家的喜劇跟國外不同,我們是語言幽默,國外雖然也有語言喜劇,不過像那種肢體表演演員也有很多,最突出的當然是卓別林,金凱瑞也不錯。

東北人性格豪爽,談吐幽默,除了帶點口音,基本全國南北都能聽懂。而南方的朋友表演時語言不佔優勢,每年春晚以前都有南方的喜劇演員表演,確實抖包袱效果不好。

當然還有一個我覺得是東北人花樣多,能唱能跳能表演,相聲小品都會,南方反而在這方面少一些吧。

[捂臉]


尋找李紀朋


個人覺得有幾個原因:1、語言結構原因。北方話與普通話較接近,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存在語言障礙。所以,在傳播上順暢。南方話吐字發音與北方話存在較大差異,而且籠統地說南方話,細分更多,傳播阻力略大。

2、文化差異方面。北方豪放粗獷,幽默風趣,表演者與觀看者容易形成默契。

3、作息時間原因。北方四季分明,人們忙閒規律統一。農耕民族,更易統一勞作時,搞笑放鬆,閒暇時,快樂度日。

還有原因不一而足,生活在東北,質樸可愛的漢子女人們,有喜劇細胞、有表演舞臺、有欣賞受眾,更易產生得到廣大人民喜歡的喜劇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