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演員請就位》並不是國內第一檔過氣明星“回爐重造”的飆演技型節目,但區別於《演員的誕生》上因為各演員演技所帶來的話題,單看參賽演員陣容上《演員請就位》顯得單薄了許多。不過這並不會影響這檔節目的關注度,因為有郭敬明的存在,一切都變得那麼有話題。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裝專業的郭敬明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先來看看《演員請就位》的陣容: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陳凱歌與李少紅自不必說,趙薇有導演專業碩士學位,第一部指導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與其他幾位相比,郭敬明的既沒有專業背景,指導的電影雖然票房高,但“PPT”導演的名頭始終揮之不去。啟用郭敬明與陳凱歌、李少紅一起指導選手,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話題。

導演沒那麼容易當,他需要掌控整個劇組,面對的是劇組中各個崗位的人,有很多工作人員甚至演員都不是科班出身,能不能把導演這個專業用“人話”表達出來讓所有人都聽懂就是一個導演智商、情商、職業素養的外在體現。陳凱歌一句簡單“我並沒有感受到情感上的震撼” 就可以讓選手直截了當的明白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而郭敬明“抉擇之前”“表演的虛榮心”等專業詞彙更像是一個大餅,上面寫著假、大、空三個字,乍一聽如醍醐灌頂,仔細一琢磨,啥也沒講。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一個高手可以講最深的理論用淺顯的話表述出來讓別人聽懂,他不需要去刻意的讓被人覺得他懂,因為他真懂,不用裝。那麼什麼人急切的想讓別人知道他是專業的、懂行的呢?他懂點,但是不多,可急需別人在行業內專業裡認同他。你說郭敬明不懂吧?他還懂點,你說他懂吧,他還真不怎麼懂。

在花絮上陳凱歌說郭敬明“事必躬親,極其嚴謹”,小到各個道具擺放、燈光佈置,大道演員情緒表情,都恨不得拿出本來來一條條的對,如此嚴謹的郭敬明與遊刃有餘的陳凱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認真、怕出錯,因為他不專業。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爵跡》上狠栽跟頭的郭敬明說“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鋪天蓋地的罵聲讓他幾乎是一蹶不振,他怕別人說他不專業,可效果截然相反,這下都知道他不專業了。

焦急的郭敬明

郭敬明小說的價值觀使得他的小說一直備受詬病,而當這種價值觀從文字變成電影畫面時,那些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和“45°角仰望天空”的矯情文字無法體現出來。這些浮誇且包裝精美和潛在宣揚富人奢侈生活的內核在《小時代》系列小說和電影裡都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些是上學時郭敬明所經歷的極大的貧富差距而導致的。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他對那些持有財富又對普通人產生俯視眼光的人進行著他自己最強有力的抵抗,而如今坐擁兩億價值寫字樓、名牌遍地的郭敬明仍沒有脫離這種心理,他想超越他們,反擊他們,最終卻變成了他們。

郭敬明極具個人風格的文字就容易產生兩個極端:喜歡的奉為聖經,不喜歡的貶為垃圾。與他總做對比的韓寒雖然也是風格獨特,但相較於“45°”這種矯情語句,韓寒飛揚的少年氣無意之中收穫了許多郭敬明的黑粉,都是同行襯托的好。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當郭敬明的文字變成電影畫面,這種風格也一併承襲過來,金錢開道,用最當紅的明星、穿最貴的奢侈品、用最經典的郭式金句。郭敬明在談及為什麼選擇自己指導《小時代》時,他說“沒有人比我更瞭解這部小說,我不放心交給任何人”,事實來看郭敬明的選擇是對的。《小時代》電影雖然惡評滿天飛,但卻爛的鮮明,讓人一看就能看出這是郭敬明的作品。而電視劇版換了其他導演,拍出來的成品讓一路跟過來再接著黑的網友們一頭霧水,雖然也一併爛,但卻不敢噴,因為風格完全不一樣,根本不像《小時代》了,怕噴錯了。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自出道以來就飽受爭議的郭敬明自然不懼這些,對於惡評簡直如家常便飯,反正錢也掙到了,口碑算什麼。《小時代》系列總票房高達十幾億,這對於一個新手導演來說成績非常不錯,但對於路人來說,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割韭菜。

郭敬明倒無所謂,畢竟自己作品那麼多,《小時代》的成功給了他以自信,證明這條路是正確的,韭菜隨時都可以割,但這次郭敬明預估錯了,這個時代早已不是郭敬明嚴重那個自己可以橫行無忌的時代,因為觀眾不傻了。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爵跡》是郭敬明即《幻城》之後嘔心瀝血的大作,《小時代》系列票房的飄紅使得這部作品提上日程是板上釘釘,而郭敬明也選擇了國內沒人嘗試的全CG形式,加上一眾頂流的加盟,依舊是熟悉的郭敬明味道,即金錢的味道,不過,上映時卻變了味,糊了。

全cg技術本來就是國內短板,而郭敬明為了搶佔檔期,收割一波龐大書粉,一再壓縮製作週期,最終這部作品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為國產頁遊提供了無數素材。郭敬明本以為觀眾會再次買單,卻不成想賠了個底掉,惡評更勝以往。如果是以前,郭敬明對這些惡評甚至看都不會看,可這次卻說出了“是不是讓我死你們才不會罵這部電影”這樣的話,足可以看出郭敬明在滿心歡喜卻掉入冰窟之後內心的轉變。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爵跡》的票房失利只是一個引子,之後不斷的負面新聞和旗下刊物《最小說》的停刊一個又一個的重創讓郭敬明從原來的高調變成了小心翼翼,曾經所有的頂流都與他來往密切,現在都不見了人影。罵聲依舊不斷,彷彿踩下郭敬明就能顯示自己有多麼高深,有多麼清新脫俗。郭敬明知道自己的問題,他也一直是個要強的人,他需要轉變大家對他PPT導演的印象,他急需別人的認可、急需展示自己的專業,這種著急反而使得他不專業。

偷換概念的郭敬明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不過,不得不佩服郭敬明,就算是如此著急,他依舊頭腦清醒,這一點從他與李誠儒的辯論上可見一般,這就牽出了郭敬明另一個優點,把對方強行拉到自己的領域裡。

李誠儒所探討的點在於臺上演員的表演不完整性和劇情設置的缺失性,而郭敬明卻一句“這是國內第一部描寫校園暴力的小說”直接將一頂巨大的帽子扣到了李誠儒頭上,這就等於說:你反對吧,你反對就是不認可我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可《悲傷逆流成河》這部作品真的是描寫校園暴力麼,在我看來並不是,它只是一個披著反映校園暴力外殼,其實內裡描寫青春愛情的小說,而且帶著那個時代獨特的狗血情節,彷彿不打架、不被欺負、不墮胎、不跳樓就不是青春。這些瓊瑤式的劇情經由郭敬明矯情的筆觸更加如放大鏡一般放在讀者面前,用大段的細節描寫來強調主人公的悲慘命運,我看到了郭敬明的寫作功力,卻並沒有看到真實情感,這就是李誠儒所說的“廉價的筆觸”。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在反擊李誠儒的這段演講裡,郭敬明首先將責任全都攔在自己身上,然後聲情並茂的說出這部小說的“社會意義”,那義憤填膺的樣子卻透著破罐破摔的、毫無底氣的憤怒,然而觀眾卻很吃這一套。此言論一出,現場無比沸騰,李誠儒啞口無言。就算李誠儒沒那麼出名,獎項也很少,可這並不妨礙他的權威性,節目找他來不也是作為旁觀嘉賓來點評的麼?可如今他點評了,卻被郭敬明直接扣上了一頂足可以壓死人的帽子,估計李誠儒肯定在想:下期絕對不來了。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這種偷換概念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原因也很簡單,如果你實力夠強,完全可以正面回應,如果被質疑的是陳凱歌,陳凱歌絕對會在演技上說的非常詳細,告訴你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有底氣,他知道怎麼做是對、怎麼做不對。可郭敬明的回答看似正確,卻沒有正面回應,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回應,可也不能不回應,因為他不回應的話他導演的這個節目就會被李誠儒剖開,將所有的毛病攤在觀眾面前,所以郭敬明如此做。聰明是聰明,可沒用在正地方。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可這樣站在道德制高點來“以理壓人”的做法跟曾經罵他的人有什麼區別?我說你炒的菜不好吃,你說這是我千辛萬苦買來的菜,可你並解釋為什麼這道菜不好吃,只是告訴我你買菜的時候有多辛苦,這就是逼著我不能說不,因為你付出了,我就必須理解。對不起,我理解不了。屠龍少年終究變成了惡龍,郭敬明時隔多年,也終究變成了他當初討厭的那種人。

郭敬明的道理,是不講道理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