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你家鄉特產,看看能不能找到老鄉?

新大風歌


結合上一篇你今天午餐吃什麼?今天來聊聊汕尾的特產。

特產,顧名思義,是一個地方獨有的特有的產品,那麼汕尾特有的產品自然離不開汕尾獨特的美食了。筆者在廣州讀書時,只有在一些小長假才會回到汕尾,在廣州的日子久了,自然想念家鄉的美食。有一天筆者在某app上搜索到了家鄉的美食便奮不顧身的前往了。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Top1、鹹茶

鹹茶,首先它是茶。將洗淨的茶葉和少量的開水放入汕尾人民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的“茶缽”中,用番石榴樹樹幹製作的擂茶棒搗至漿糊狀,最大程度的破壞茶分子,再將煮沸的開水衝入茶缽,瞬時間茶香四溢,充滿房間。再加入適量的鹽粉,用木蓋子蓋住茶缽靜置片刻,舀出到茶碗,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大米,蝦乾,蘿蔔乾。一碗消暑解渴的汕尾鹹茶便做好了。在大多數汕尾人的童年,一碗鹹茶可以在炎炎夏日解來往路程的暑氣,在溼冷的冬天溫暖全身驅走寒氣。

Top2、薄餅

薄餅,原是汕尾人在清明時節將米麵皮將菜裹好,因為祭祖路途遙遠帶在身上作為乾糧的一種食物。後來慢慢的變為汕尾的一種小吃。汕尾的薄餅有鹹甜兩味;將米漿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和好,用手抓著米麵團在燒熱的鐵鍋上烙上薄如蟬翼的一層薄餅皮。用薄餅皮包上炒熟的蔬菜,切塊便可以食用了。甜薄餅是用一樣的薄餅皮包上本地特色的沙琪瑪,赤沙糧、芝麻、麻成、豆酥、貢糖、果醬等甜制食品。壓實切塊就可以食用了。薄餅可以做為主食亦可作為小吃。補充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和其他元素。

Top3、海豐小米、菜粿/肉餃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讓大部分汕尾人開口第一句提到的家鄉美食,讓無數在外汕尾人魂牽夢縈,那恐怕小米、菜粿/肉二位是跑不掉了。二位也會作為果腹或者小吃的形象出現在汕尾美食大家庭中,作為汕尾美食結的扛把子,廉價親民特色永遠是他們的標籤。吃上一口熱騰騰的小米、菜粿/肉餃,那感覺簡直不要太好。小米用的是紅薯粉製作的皮,菜粿/肉餃用的是大米粉為原料做成的皮,二者的餡料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好啦,本期的介紹就到這裡,下次繼續,也歡迎評論區互動討論,喜歡的話記得點贊評論轉發三連哦!


漁人阿棠


哈哈!感邀!

我老家是住在廣西貴港的一個小農村,農村家裡窮,以前是沒有那麼多的零食吃的。都是做一些“果(當地白話)”來吃的,而且從小就學著做,現在長大了也經常在家裡做來吃,說起貴港,人家都說是糖城,甘蔗多,但這不是我們的特產。

記得以前出去打工,別人都會叫我們帶些特產去給他們,那時候不懂有啥是叫做特產的,就問家人,家人開玩笑說,番薯芋頭不就是特產了嗎,要就帶些去。其實不然,家鄉的特產有很多的,比如:

一,艾餈

就想下圖這種青青的,醜醜的就是叫做艾餈,別看著醜,但是吃起來一股淡淡的艾葉香味,特別回味,而且艾葉具有活血行氣的功效,很受家鄉人歡迎的。這個一般就是在三月清明節前後才做,在農村也有思念親人和辟邪的作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只知道好吃就行了。

二,豆腐釀

這個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但是不怕說,豆腐釀在廣西來說,還是挨近廣東的地方的豆腐釀好吃,這個做起來特別簡單,而且不分時節都可以做來吃。下面也有一張圖是類似的。

家鄉的特產還有很多,以前覺得沒有特產可言,現在想想,只要覺得好吃的,拿得出手的都覺得可以當做特產了,比如白餈果,米餅(這個說一下,廣西藤縣的米餅最好吃),粽子,蕉葉餈啊等等!數不勝數了,說多了流口水,哈哈。

其實我覺得它們之所以稱為特產,是可以代表著我們童年過往的美食,也是我們遊離在外的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一種寄託。



貓與喵先生


我來說兩個,大頭晃和山麻楂,大概只有我們膠東地區的老鄉知道這個東西。


大頭晃---多生長在山上的柞樹上,每年一到季節好多人都拿著手電或帶著頭燈上山抓,前幾年都能賣到100多一斤,很多人看完應該不敢下口,但是油炸完之後真的只有吃過的才知道它的美味。


山麻楂---這個知道的應該多一些,每年春夏之際,我們這家家戶戶都會採一些存起來慢慢吃,最好的吃法就是和韭菜、肉一起包包子、包餃子,味道很好。


糖爸私廚


有一個特產估計大家都非常熟悉,叫東捻子。

一般就是打穀子完以後才成熟,記得小時候非常的多,經常摘得一大籃。說起這特產也比較搞笑,去摘的時候經常不小心會踩到蜜蜂窩,眼睛、耳朵經常被蟄腫。吃是是蠻好吃的,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拉不出屎。

東捻子還可以拿來泡酒,摘回來蒸過一遍曬乾反覆兩次就可以泡酒了,拿它泡的酒非常的甜。

不過現在這東西少了,到處都開荒了,想想也挺懷念的






小鐘尋味記


我家鄉有一種酒叫胡芝酒。在我那個地級市各縣區農戶家家戶戶都會做。特別是把我縣城冠名的xx胡芝酒非常有名。在湖南最大的地級市一年四季都有賣。是我市的一大特產。胡芝酒以:香、濃、甜、醇而出名。而有年份的那叫佳品,倒到杯中可高過杯一塊硬幣高。喝起來象蜂蜜一樣沾口,也叫越壇胡芝酒。意思可以超過罈子的高度。我們那幾乎每家每戶小則幾十斤,多則一、二百糯米的釀造量,過年自己喝或招待客人。糯米做胡芝酒說簡單也不簡單。就是用糯米做成飯加餅藥(餅藥是用野草藥加生米麵粉做的)。伴勻發酵而成。如果你不親臨現場和我們本地人教的您的話,可能是學不會的啊。當然我們本地人家家都能釀酒而且都釀酒。朋友,只要您一下火車。在站外就有小販、小吃攤、酒家、飯店都有胡芝酒賣。歡迎你來做客。地址嘛還是讓我老鄉告訴您吧。因為我老鄉比我更熱情好客!謝謝各位朋友,謝謝。


瑞星255130442


𦠿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老鄉,一碗sha湯承載著童年的記憶。小時候,如果早餐能喝上一碗sha湯再配上幾個水煎包焊雞蛋,是一天中最美的事情了。

人都說"最難風雨故人來,唯有美食暖人心".一碗小小的sha湯,它承載著從這個小城離去的人,最美的回憶,也承載著思念。

小時候跟著爺爺居住,爺爺最喜歡喝的就是樓下早餐店裡的sha湯和煎包,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排隊買早餐。

喝sha湯要趁著它的熱勁去喝,涼了便不會喝出它鮮美的味道了。在冬日裡喝上一碗最是舒服,消食活胃,防感禦寒。

現在爺爺已經離去,好多年再也沒有喝過sha湯。在外地有碰到賣sha湯的早餐店,總不敢去嘗試,害怕它再也不是記憶中的味道。

雞蛋焊煎包,在我們當地被稱為土豪的吃法。

𦠿湯:以肥羊、母雞為主要原料,配以砂米、大料、蔥、姜、辣椒、胡椒、味精、食鹽熬製而成。在頭天晚上將白條雞、牛羊肉洗淨,濾去血水、放入砂米、蔥、姜、大料、辣椒(另裝袋內),煮四小時後,改文火再煮一至二小時,燜緊蓋嚴,不使跑氣。第二天早上再將煮好的湯鍋燒開,兌入適量開水及芡汁(稱之“劈砂”),滾鍋後放味精、胡椒即成。

農村小娜生活日記


家鄉特產,我的家鄉的特產就是蕨菜。

它就生長在我們家鄉的大山裡,但並不是所有山裡有蕨菜,不是的,蕨菜的生長環境是在比較陡峭的高山的陰面,還是在半山腰。要麼就是在叢林深處的沙棘叢裡,特此不好找。想要吃它,也是困難重重。

就算如此不容易,也擋不住人們吃它的決心,因為它的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蕨菜採摘期是每年農曆的四月二十幾到五月十幾,過了這個時間它就長過了,能吃的嫩也長成大葉子就不能吃了。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年到端午前後,約上三五好友,早上五點起床,背上點兒乾糧,徒步翻山躍嶺去打蕨菜,我們哪兒方言把採摘叫打。跑的快的,眼尖手快的人就打的多,到中午能打二十幾斤呢。中午了,打蕨菜的人陸續都滿載而歸,有說有笑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人打的蕨菜多,就把一部分賣掉,一斤一塊五,也能買幾十塊錢。剩下的拿回家吃。我是都拿回家,媽媽就整成一把一把的,長的一把,短的一把,都放開水鍋裡煮了,再用冷水衝一下,放院子裡涼衣繩上涼曬,再給我們拌一大盆,就用胡麻油炒點兒蔥花,再撒點兒鹽還有加點兒辣椒油。那個香呀!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們三姐弟你爭我搶的一會兒就吃完了。

蕨菜有三種吃法,一是新鮮的蕨菜煮了涼拌吃。而且不用多少調料,就油,鹽,辣椒油,再加點兒蔥花就完美了。

二是煮了涼曬乾,成幹蕨菜,這樣便於存儲,想啥時候吃了就拿出來用開水泡開,再涼拌,或炒肉,味道跟新鮮蕨菜一樣,口感變得柔韌有嚼勁兒了,更香了。

三是新鮮蕨菜被工廠收購去加工成袋裝新鮮的蕨菜,一般有麻辣味的和五香味的,買回來就能吃。

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嚐嚐。











凡凡廚房


我是土生土長的湖北農村人,童年的記憶永遠都不會忘,記得小時候養蠶的季節,也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桑樹成片都是,桑果子隨便吃個飽,摘一大把一顆接一顆直到吃的手上嘴上烏紫烏紫的,一到5月份,槐花開的正茂,香氣四溢,吃到嘴裡甜甜的,每次爬完樹回家都要挨頓打,小時候的回憶太多太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好多東西都從人們的視線中慢慢消失,每個人的童年都會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實在下不下去了,考核中,希望大家給個贊吧,祝大家2019一切順順利利,日子越來越好









粉面小哥王者秀兒


我老家江西吉安的,我們那裡的人最喜歡吃辣椒,各種各樣的做法,哪種都好吃。如浸潭辣椒 粉鹽辣椒 黴豆腐 太陽曬制的板鴨臘肉 香腸 腐竹 筍乾等等…都是我們家鄉的特色菜。還是那些江西特色菜是我吃過的呢?老鄉們可以在下方留言高訴我哦😊








江西客家妹


土話叫油粑粑,裡面包酸菜或者辣椒。一直以來的摯愛,每次吃一碗米粉的時候,都要帶上一塊錢的油粑粑,跟老闆說,多放點湯,泡著油粑粑吃,簡直了。那味道。初中高中的時候校門口就有很多人小店賣米粉?一般是年輕人賣粉,老人家炸油粑粑。合作愉快一起賺錢。畢業很多年了,甚是懷念,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都要先吃一碗粉,再來一塊錢的油粑粑。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家。小時候油粑粑一毛錢一個,現在已經一塊錢三個了,得買兩塊錢的才能夠泡,好想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