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辦(代課)教師,有的現在還在崗任教,為什麼不被轉為公辦教師?

為生活而提神


原民辦教師是當下對那些叫民辦教師的一種特定稱謂。還別說,現在還真有那些叫民辦教師的仍站在講臺上講課。只是他們拿起鋤頭是農民,站在講臺是教師。拿著微薄的工資維持生計,其中的甘苦,只有他們才體會得最深刻。但是一個不容易的問題是他們始終不能轉為公辦教師。這又是啥原因呢?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2003年前後,有一個和公辦教師同工不同酬,又是事業編制外的教師群體——民辦教師,他們可是廣泛活躍在農村中小學教育崗位,為農村“掃盲”、“普九”教育發揮出重大的作用。像60後大部分農村學生,70後一部分學生的中小學期間基本是部民辦教師教育出來的。

只是國家重視民辦教師的問題,從上世紀末期,在加強管理、提高素質、改善待遇的同時,全面貫徹實施“關、轉、招、辭、退”的“五字”方針,分步實施,逐年減少民辦教師數量,直到2003年9月在教育部“一刀切”清退政策下,於上世紀末期徹底退出了中國教育的舞臺。

由於大量清退了民辦教師,是許多農村學校,特別是小學師資嚴重短缺,要麼一些師範畢業生或公辦教師不願意去,要麼當地財“養不起”他們。為了儘快彌補教師短缺的問題,也只好將清退了的民辦教師“請”進了學校當走了教師。不過,他們不叫民辦教師了,而是改稱為“代課教師”。也就是說,現在的代課教師,有一部分是由民辦教師轉變而來的。

民辦教師已成為歷史上的稱謂,從某種意義說,代課教師就是民辦教師的替代品。而在崗任教的那些自稱為“原民辦教師”的,其實就是沒有任何“名分”的代課教師。

當前國家和各地政府對教師的正式編制控制的比較嚴,而且設立的門檻也比較高。還沒有個轉正的機會,即便是有了,這些返聘的民辦教師年齡偏大,考試中獲勝的可能不大,也與編制教師無緣。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民辦教師",是過時的事了。

民辦教師轉正,是通過國家考試錄取,選拔轉正的。當時,通過考試落榜的民辦教師,都已退離崗位,回家種地去了。

改革開放至今,人才輩出,"特崗教師"年年國考職上崗,有本科,碩士,博士…"知識"精英,學霸有的是!

在我們五寨縣新搴鄉中學,有"特崗教師"就有九位教員是博士學位,況且他(她)們都是來至太原市的城市學霸,自願選報貧困縣,山區來扶貧助教。

現如今,你所說的"代課教員"是臨時頂崗,說不好聽:"聾子的耳朵配班"。

教師,是教書育人!你以為就象種玉米渡徒弟?站在講臺,手拿粉筆,走過場,走形式,當幾年代課教員就想轉正,那你必須的有師範類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教師資格證.才能參加國考"特崗教師",但年齡在不超齡的情況。


周向賢


我還是老民辦教師,一直在崗,現有三十九年教齡了,現在領的最低工資。


梁文華


老民師確實為國家最困難時,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多數都工作了二十多年,國家不管確實太虧老民師了,,,


夏天得雪3


我們這裡原民辦(代課)教師轉公辦教師,是有文件規定的.1986年12月31日以後代課的都不轉,以前代課的都轉,我想那些還在代課還沒轉正教師是不是這個原因呢[呲牙]


紅火火195


我們這在1999年代課教師就已經都辭退了,民辦的都轉正了。20年了沒聽說還有在崗的民辦教師。


潛水的菲魚


因為他的名稱被你定位為“代課”所以永遠不會轉正,只能憑自己考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