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1944年7月,太平洋戰場上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又東向西進攻,麥克阿瑟率領的西南太平洋艦隊由南向北打,兩支大軍對日本佔領下的菲律賓形成鉗形之勢。但在先攻打臺灣還是菲律賓的問題上,陸、海兩軍種又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羅斯福只得拖著病體親自調解雙方的矛盾,最終支持了麥克阿瑟的方案,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支援麥克阿瑟進行菲律賓戰役。於是,哈爾西的第3艦隊受命前往呂宋島一線,揭開了萊特灣大海戰的序幕。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奇怪的是,斯普魯恩斯的第5艦隊到哪裡去了?

想解釋這個問題,還要從尼米茲“照顧”哈爾西說起。隨著戰局的發展,昔日“熱鬧非凡”的南太平洋戰區成為了遠離戰線的大後方。而哈爾西手中原屬陸軍的部隊還給了麥克阿瑟,屬於海軍的又調回太平洋艦隊。

此時哈爾西的部隊“淪落”為守備部隊,整天無事可幹。想當初,因為皮膚病沒有趕上中途島海戰,他推薦下級斯普魯恩斯接替自己的職務,現在是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有仗打,這讓他十分的著急上火。尼米茲的“兩班制”解決了問題。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首先,兩人的交情從軍校時期就建立了,儘管哈爾西比尼米茲高一屆,但他們的友誼是深厚的。尼米茲十分欣賞哈爾西敢打敢衝的風格,更同情他此時的境遇。出院後的哈爾西在南太平洋配合麥克阿瑟打了一些仗,但都是支援性任務。

現在,像哈爾西這樣有經驗、有能力的高級將領又回到了中太平洋戰區,如何發揮他更大的作用,但又考要慮到斯普魯恩斯干的正如火中天,將他“無理由”地撤換下來顯然不合適。於是,他決定實行“兩班制”,哈爾西一樣有仗可打。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其次,解決人才多的問題。“兩班制”,是指同一支海軍艦隊和隸屬部隊,在斯普魯恩斯指揮時稱為第5艦隊和第58特混編隊;哈爾西指揮時則稱為第3艦隊和第38特混編隊。說白了,就是兩套指揮機關輪流帶領同一支部隊執行任務。

這樣做,不僅避免了指揮機構過於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而且這些優秀的將領都有機會發揮才幹,還能緩解戰爭的緊張情緒,得到充分的休息,並可以有時間充分論證下一個任務的作戰計劃,一舉多得。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更讓人叫絕的是,通過艦隊番號的變更,使日本人誤以為在太平洋上,美軍擁有兩支艦隊,而且兩人的作戰風格不一樣,更讓日本人確信美軍的實力雄厚,能做到輪番出戰。以至於戰爭中,不少人以為美軍第3、第5艦隊是兩支不同的艦隊。

激戰萊特灣,麥克阿瑟“榮歸故里”。

1944年9月,受領任務的哈爾西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立刻乘坐4.5萬噸的“新澤西號”戰列艦,率領第38特混編隊先期到達菲律賓海域,對其附近的島嶼進行炮轟和飛機轟炸,為隨後的登陸戰役掃清障礙。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在帕勞群島的戰役中,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大部分島嶼,並在此修建機場和軍港錨地。但佩勒硫島的戰鬥卻打得異常艱苦,島上1萬名日軍躲在巖洞內負隅頑抗,海軍陸戰隊第1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苦戰一個多月才拿下該島。

美軍傷亡1萬多人,這與美軍雜亂的指揮系統不無關係。例如,負責運送兵員的第7艦隊歸麥克阿瑟指揮,哈爾西的第3艦隊聽尼米茲的,而他們二位又分別聽命於參謀長聯席會議,造成指揮分散,任務重疊,缺乏現場指揮,導致重大損失。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為了步調一致、相互配合,海軍部要求哈爾西的第3艦隊在西南太平洋艦隊攻佔菲律賓群島的作戰中給予掩護和支援。當然,作為一份正式的文件,需要尼米茲的簽字同意,他二話不說在文件上籤了字。大戰在際,他不會和麥克阿瑟一般見識。

10月20日,在哈爾西第3 艦隊包括16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近100艘戰艦的掩護下,738艘艦隻搭載麥克阿瑟的18萬登陸部隊,在萊特灣登陸成功。當天下午,麥克阿瑟涉水上岸,通過大功率電臺向菲律賓人民宣告:“我回來了!”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此時的尼米茲心中五味雜陳,一邊為收復失地而高興,一邊麥克阿瑟大出風頭,過分表演“個人秀”,將光復菲律賓的功勞全部攬在自己名下,他十分生氣。倒不是尼米茲喜歡沽名釣譽,而是他應該為海軍取得的功勞,去爭取榮譽。

不過,好在羅斯福沒有忘記這次戰役中海軍付出的努力,他一邊給麥克阿瑟發賀電的同時,也給尼米茲和哈爾西發來了祝捷嘉獎。第38特混編隊再接再厲,在一個多月的支援行動中,擊毀日機700餘架,擊沉幾十餘艘日本各類艦隻。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尼米茲榮升五星上將。

12月15日,對於尼米茲來說是個高興的日子。他被美國總統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這是海軍的最高軍銜。換句話說,他的事業已達到了最高峰。同時獲得晉升的還有麥克阿瑟等9人,麥克阿瑟也是無比的高興。

同樣為尼米茲感到高興的,還有與他朝夕相處的部下,這些細心的部下連夜為他趕製了一副將五顆星排成一個圈的領章,讓他既高興又驚奇。當麥克阿瑟前往尼米茲的指揮部商討下一部作戰計劃時,看到自己還是4顆星,十分惱火。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極要面子的麥克阿瑟回去後將副官大罵了一通,並命令第二天一早讓他戴上自己的五星軍銜。這也充分說明了兩人的品性,麥克阿瑟專橫跋扈,手下習慣於聽命行事;而尼米茲與部下關係和睦,手下自然擁戴他,為他做領章是必然之舉。

支援麥克阿瑟的行動還在繼續,被逼瘋的日本人進行“神風”式攻擊,10天之內,美軍損失43艘艦船,人員傷亡近2000人。儘管哈爾西的第38特混編隊給日軍以大量殺傷,但自己也遭到日軍拼命反撲,損失不小。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1945年1月25日,哈爾西完成了輪換任務,斯普魯恩斯接管艦隊,第3艦隊再次改為第5艦隊,隸屬的第38特混編隊也相應改為第58特混編隊。與此同時,尼米茲也在謀劃著將指揮部從珍珠港挪換到關島。

一是,作為艦隊總司令應該靠前指揮,而不是在後方,影響士氣;二是,現在的珍珠港隨著戰事擴大,指揮部已變得擁擠不堪,效率低下,行政事務多。更加難受的是,影響情緒,不能全身心地去考慮戰局發展,這是尼米茲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尼米茲為什麼比麥克阿瑟多顆將星?哈爾西有仗打,全靠“兩班制”

於是,尼米茲帶領一支精幹的參謀班子,在關島建立了一個“前進指揮部”。在這裡,指揮作戰是輕鬆的事情,再也不用考慮扎著領帶去單位,甚至可以穿制式短褲(也是軍裝的一種)去上班,更讓人覺著愜意的是,他將他的愛犬也帶到了島上。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也有這樣的體會,幹工作可以不怕苦、不怕累,但要處理和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如大量的會議、處理不完的彙報總結等,確實很影響工作情緒。二戰中,許多優秀的將領為了擺脫繁瑣的行政,都選擇“躲”得遠遠的。目的就一個,專心打仗。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