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大太妃”結局如何?

_________冷顏丶


民國“四大太妃”指的是滿清皇室遺留下的四位遺孀,三位來自同治皇帝,即:敬懿皇貴太妃瑜妃赫舍里氏、莊和皇貴太妃珣妃阿魯特氏、榮惠皇貴太妃瑨妃西林覺羅氏;光緒皇帝遺孀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既然稱之為遺孀,在幽幽深宮之中,即是獲得榮華富貴,尤其能得到想要的歡樂!

敬懿皇貴太妃瑜妃赫舍里氏

據說赫舍裡是四為太妃之中最漂亮的,相傳其身材苗條、膚若凝脂、面如覆霜,有沉魚落雁之榮,閉月羞花之貌。赫舍裡出生滿族鑲藍旗(八旗實力最強旗),其本人也是聰明好學,文采斐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入宮兩年後被晉升為瑜妃。同治皇帝死後,赫舍裡一直獨守空房,與詩書字畫為伴。光緒二十年,赫舍裡被進封為為瑜貴妃。光緒死後,溥儀即位,尊封赫舍裡為瑜皇貴妃。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居住在北京紫禁城的溥儀尊封赫舍裡為敬懿皇貴妃。1922年,溥儀大婚,尊封赫舍裡為敬懿皇貴太妃,此時的赫舍裡已經六十六歲。

一輩子在深宮大院之中,孤獨寂寥的他從沒有得到過同治皇帝的寵愛。同治皇帝天不假年,早早便死了,留下赫舍裡,在漫無天日之中,依託廣泛的興趣排遣孤寂之感!1932年2月3日,赫舍裡在新居東城麒麟碑衚衕病逝。1935年3月,她與榮惠太妃二人同時安葬於河北遵化的雙山峪惠陵妃園寢。

榮惠皇貴太妃瑨妃西林覺羅氏

西林覺羅仍然來自滿清鑲藍旗,但是西林覺羅相對於赫舍裡,前期要較為悲慘一些。西林覺羅於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才被封為瑨嬪,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懿旨封為瑨妃,隨後一路升遷,在溥儀大婚之際,被尊為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與赫舍裡一樣,常年身居幽幽宮牆之中。與赫舍裡也算是有緣,兩人同在紫禁城生活很久,最後由一同搬去東城。後來二人在同年病逝,並在1935年3月同時安葬於河北遵化的雙山峪惠陵妃園寢。

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

阿魯特,蒙古正藍旗人氏。同治十一年初,姑侄二人同時被選入宮,侄女被立為同治帝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姑母卻被同治皇帝選為嬪。一生波折之後,宣統帝尊她為皇考珣皇貴妃,並且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過的儲秀宮。莊和太妃19歲即守了寡,同治皇帝在時,也對其默默不聞。後來光緒皇帝時期,大權獨攬的慈禧太后對莊和太妃也並不感冒,就這樣在眾人記憶之中都難以保留片刻地位的她,孤苦地在宮裡過了46年後,於1921年4月病逝。

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是四大太妃之中唯一的光緒遺孀,人們習慣稱其為瑾妃。在光緒十四年,她與妹妹同時被選入宮中,他的妹妹就是被慈禧投入井中的珍妃。在入宮之後,瑾嬪住在永和宮,妹妹珍妃住在景仁宮。雖然入住東六宮,但是瑾妃被沒有受到光緒皇帝的待見,而是一直被冷落,就如同苦命的孝定景皇后一樣。局面的改變是在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後,瑾妃的地位才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她曾支持婉容為皇后,這下子邊子啊後宮之中有有了一席之地。她和溥儀關係很好,溥儀稱他為皇阿孃,逢年過節都會叫上她一起歡樂。

他他拉是四大太妃之中年紀最小的,而且體態頗為豐碩,是一個十足的吃貨。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不受待見,那還不能吃點東西嘛?因為她住在永和宮,所以當時永和宮的小廚房伙食是最棒的,很多大臣都喜歡吃端康太妃上次給她們的膳食。這也證明了端康太后的人緣其實很不錯,而且本人也常常以書法丹青自娛自樂。在後宮的小日子過得也是很滋潤的!

四十歲前後,他他拉不幸患上了甲狀腺腫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胡吃海喝!本就體態豐盈的她,在疾病的困擾之下,眼睛下凹,脖頸腫大,十分難看。但是溥儀等人並沒有因為疾病原因而排斥他他拉。最後在1924年中秋節後,瑾妃不小心受了風寒,隨後在五天內去世。她最終以端康皇貴妃的身份,下葬於光緒帝的崇陵妃園寢。諡為端康皇貴妃。

總結:雖然我們可以在這裡隨便談起她們的過往,她們或許享受到了榮華富貴,但是在晚清的風雨飄搖之中,這種富貴之後的代價又有幾人知曉?宮闈之中的他們,就像一具具活死人,在無心的束縛之中,荒廢了青春與一生!


武佑觻得鮮饒舌


1912年清朝滅亡後,紫禁城內隨廢帝溥儀一起生活的,還有隆裕太后和“四大太妃”。

同治帝的三位妃子瑜妃赫舍里氏(敬懿皇貴太妃)、珣妃阿魯特氏(莊和皇貴太妃)、瑨妃西林覺羅氏(榮惠皇貴太妃);光緒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太妃),這個瑾妃便是當年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女人珍妃的親姐姐,珍妃被慈溪推到井裡淹死了。

這四個人在這冰冷的紫禁城裡過著守寡的生活,很是無聊。

端康太妃曾得到袁世凱支持成為溥儀首席母親,1921年因當面訓斥溥儀親生母親置其受辱自盡,溥儀自是與她的關係對立。

莊和太妃19歲即守寡,既不曾受到同治帝寵愛,又不受慈禧太后的喜歡。一生平平,1921年4月病逝,孤苦伶仃地在宮裡過了46年。

端康太妃是最年輕的,天生吃貨最愛吃醬肘子,王公舊臣都愛吃她賞的飯。1924年得了甲狀腺腫大病,加上風寒一病不起,52歲便離世。

1924年,馮玉祥率國民軍發動“北京政變”將他們趕出皇宮,溥儀帶著婉容、文繡被迫離開了皇宮。兩位老太妃不願意離開以給端康太妃守靈為由不願意離開,但是實際上是因為在宮裡多年積攢的財產,後來馮玉祥的手下答應給他們私人的錢財帶走,敬懿太妃所住的壽康宮存銀1萬兩,榮惠太妃所住的重華宮存銀1.5萬兩這才出宮。1932年這兩人相繼過世。


歷史三六五


民國“四大太妃”是指清末時期兩位短命皇帝同治帝與光緒帝留下的皇妃,後來一直活到了民國,所以被稱為“四大太妃”。

她們分別是同治帝的瑜妃——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瑨妃——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珣妃——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以及光緒皇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瑾妃的妹妹就是我們熟知的光緒帝的愛妃——珍妃,八國聯軍侵華之際,慈禧西逃之前將珍妃投入了紫禁城的井中。

那麼這四位末代皇妃在民國生活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瑜妃赫舍里氏

據滿清遺老的回憶錄中記載,瑜妃是一位頗有心計的皇妃,在同治帝與光緒帝相繼去世後,同是同治遺孀的瑾妃得到了封賞,而她什麼也沒有,於是在趁著拜謁慈禧和光緒的陵墓時,當著眾多大臣的面上朝著皇太后裕隆撒潑哭鬧,沒有辦法的裕隆皇太后只好封他為皇太妃。

在1924年馮玉祥不顧《清室安置協議》,將紫禁城內的溥儀以及眾多妃子皇后太妃趕出來,瑜妃一看形勢不好,趕緊收拾金銀細軟入住榮壽公主府中,後在1932年2月5日,瑜妃去世,終年76歲。

瑨妃西林覺羅氏

與瑜妃相比,出身低微的瑨妃可比她老實多了,一生勤勤懇懇,同治十一年選為貴人,同治十三年進位嬪位,同治死後,光緒晉封為瑨妃,在皇室被趕出故宮前夕,才被奉為皇貴妃,而後民國二年,晉封為榮惠皇貴妃。

在馮玉祥趕出皇室時,與瑜妃同時住進了榮壽公主府中,在1933年5月去世,終年78歲,諡號“敦惠皇貴妃”,後與瑜妃一起葬於清東陵。

珣妃阿魯特氏

珣妃與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是姑侄倆,兩人同時入宮,姑母阿魯特氏被冊立為嬪,即珣嬪,侄女阿魯特氏卻為被封為皇后,但是由於慈禧太后不喜歡阿魯特氏,所以阿魯特氏姑侄倆都不被重視,而珣妃是在溥儀退位的第二年才被晉封莊和皇貴妃。

在1921年4月,珣妃病逝,享年65歲。諡號“恭肅皇貴妃”,葬於惠陵。

瑾妃他他拉氏

瑾妃與珍妃分別在15歲與13歲進宮,瑾妃愛好比較多,琴棋書畫,下廚盆景都能引起她的注意,經常在永和宮的小膳房裡自己搗鼓飯食,而且思想比較開放,是四大太妃中與溥儀關係最好的一位。瑾妃體型偏胖,一生安分守己,淡泊名利,也是四大太妃中人品最好的一位。

瑾妃在1924年因受風寒,於中秋節後去世,溥儀以端康皇貴妃身份安葬崇陵。

但是不幸的是,在瑾妃去世的13年後,瑾妃之墓便被盜墓賊鄂士臣、關友仁等人挖盜。

這就是民國“四大太妃”的介紹以及他們各自的結局。


丫丫說史


晚清時,內憂外患,國勢飄搖。同治、光緒兩帝年紀輕輕又撒手西去,同治帝載淳去世時年僅19歲。他的堂弟兼表弟載湉繼承了他的大位,是為光緒帝。光緒帝的壽數也不長,在38歲時暴崩。而同治帝和光緒帝有四位妃子卻活到了民國時期,她們被人們稱為四大太妃。


在四大太妃中,其中有三位是同治帝的遺孀。她們分別是同治帝的瑜妃,即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瑨妃,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珣妃,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剩下的一位太妃就是光緒帝的瑾妃他他拉氏,她的妹妹就是光緒的珍妃。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慈禧西逃之前,將珍妃投井殺害。這四位皇妃身處兵荒馬亂的清末民初,又會有怎樣的人生際遇呢?

首先來看一下瑜妃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滿人權勢顯赫的家族之一,清帝的多位后妃都來自這個家族。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平妃及道光皇帝的常妃都是來自赫舍里氏。瑜妃也是家世顯赫,她的祖父舒興阿是道光年間的進士,後歷任內務府大臣、軍機大臣、陝甘總督等要職。瑜妃的父親崇齡也官至知府。

瑜妃在同治十一年選秀入宮,被冊封瑜嬪,當時只有17歲。在這次選秀中一同入選的還有慧妃、珣妃、瑨妃和皇后阿魯特氏。當時瑜妃和珣妃被冊立為嬪,瑨妃只被冊立為貴人。而兩宮皇太后對皇后人選意見不一。慈安太后鐘意阿魯特氏(即孝哲毅皇后)、慈禧則對心胸狹窄的富察氏(即慧妃)情有獨鍾。同治帝本來對嚴苛的母親慈禧毫無感情而言,就選擇了慈安喜歡的阿魯特氏為後。雖然慧妃沒當上皇后,卻被慈禧直接冊封為妃,而一同進宮的其他三人只被冊立為嬪或貴人。



在兩宮皇太后和同治帝之間的權力爭鬥中,主要是皇后和慧妃身處漩渦,瑜妃則置身事外,在夾縫中生存。同治帝病重的時候,兩宮皇太后為給同治沖喜大封妃嬪,瑜妃這時才由嬪升格為妃,此時瑜妃年僅19歲就成了節婦。同治死後,皇后也被慈禧欺凌吞金自盡,慧妃則更加張狂,晉封皇貴妃,欺壓各位妃嬪。瑜妃的日子痛苦而無聊。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慈禧帶著光緒帝的皇后及瑾妃等倉惶西逃,卻將親生兒子同治帝的妃嬪遺棄在北京。危急之中,瑜妃力撐危局,領導起後宮自保,又召集留京的大臣共商對策,而那個平時囂張的慧妃卻束手無策,只知痛苦流涕。

溥儀繼位後,光緒的皇后隆裕被封為皇太后,瑾妃被封為太妃。瑜妃進見隆裕時,還要自稱奴才。這下瑜妃不樂意了,本來與隆裕是平輩,這一下子成了奴才,這分明是抬高光緒遺孀、壓制同治遺孀。於是瑜妃三番五次找載灃評理,隆裕為息事寧人,這才把瑜妃升為皇太妃。

1913年,廢帝溥儀晉封瑜妃為敬懿皇貴妃。1932年2月,瑜妃以77歲高齡病逝,棺槨存於柏林寺。三年後,瑜妃被葬於河北遵化惠陵。

瑨妃西林覺羅氏,出身比較低微,其父羅霖只是一個正六品的司官主事。她在同治十一年時選秀被封為貴人,在同治十三年時才進位為嬪。光緒二十年時,升格為瑨妃,14年後才晉升為皇貴妃。民國二年,溥儀封瑨妃為榮惠皇貴妃。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瑨妃與瑜妃等出宮寄居榮壽固倫公主府。

1933年5月,瑨妃去世,終年78歲,諡號“敦惠皇貴妃”。1935年,她與瑜妃一起葬於清東陵。

珣妃阿魯特氏,她與同治皇后阿魯特氏是姑侄倆,兩人同時入宮選秀,姑母阿魯特氏被冊立為嬪,侄女阿魯特氏卻為被封為皇后。同治帝並不喜歡珣嬪,慈禧因為不喜歡皇后阿魯特氏,因此也嫌棄珣嬪。同治十三年時,珣嬪才晉封為珣妃。光緒二十年時,封貴妃。溥儀繼位後,珣妃入住儲秀宮,這是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的地方。溥儀退位的次年,珣妃晉封莊和皇貴妃。

1921年4月,珣妃病逝,享年65歲。諡號“恭肅皇貴妃”,葬於惠陵。

最後我們看一下光緒皇帝的瑾妃。光緒十四年的時候,瑾妃和妹妹珍妃一同被選為嬪,當時瑾妃只有15歲,珍妃13歲。



入宮後,妹妹珍妃備受光緒帝寵愛,瑾妃和隆裕太后備受冷落。之後,姐妹倆同時晉妃。

隆裕太后去世後,瑾妃實際成為四大太妃之首。在四大太妃中,她的年齡最小,思想也比較開通,她和溥儀的關係也比較融洽。

瑾妃愛好比較廣泛。她喜歡書畫、盆景,對美食也有一套,經常在永和宮的小膳房裡自己搗鼓飯食,賞賜給身邊的人品嚐。瑾妃體形偏胖,她一生安守己份,淡泊名利,可謂心寬體胖。

1924年,瑾妃因受風寒,在中秋節後一病不起遂病逝,年51歲,以端康皇貴妃身份安葬崇陵。但在13年後,瑾妃之墓便被盜墓賊鄂士臣、關友仁等人挖盜。

在清帝退位後,四大太妃還處於養尊處優的生活,對自己的頭銜還非常在意,多次要求朝廷封自己為皇太妃。於是在溥儀退位的次年,四大太妃紛紛升格,瑜妃被封為敬懿皇妃,瑨妃被封為榮惠皇貴妃,珣妃被封為莊和皇貴妃,瑾妃被封為端康皇太妃。在清廷灰飛煙滅之際,太妃們還在忙著爭名頭,真是太妃不知亡國恨啊。


歲月是一條河流


民國時期的“四大太妃”即端康皇貴妃、莊和皇貴妃 、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

其中端康皇貴妃是光緒的妃嬪,莊和皇貴妃、敬懿皇貴妃和榮貴皇貴妃都是同治的妃嬪。這四位皇貴妃,直到清朝滅亡,民國成立時,都依然生活在紫禁城中。



那麼這“四大太妃”最後的結局都是如何的?

端康皇貴妃

端康就是光緒時期的“瑾妃”,她的妹妹就是光緒最寵愛的“珍妃”。



瑾妃。1888年,她與妹妹同時被選中,次年行大婚禮,被冊封為“瑾嬪”。1894年,適逢慈禧60大壽,瑾嬪被晉升為妃。不過晉升為妃不足數月,因其妹妹珍妃忤逆慈禧,瑾妃受牽連被貶為“瑾貴人”。



1895年,慈禧復其為妃。1909年溥儀即位,端康被加尊為“兼祧皇考瑾貴妃”。1912年,瑾妃再上尊號“端康皇貴太妃”。二年後,因疾病纏身,瑾妃病逝於紫禁城永和宮中。

莊和皇貴妃

莊和就是同治時期的“珣妃”,她的侄女就是同治的皇后孝哲。



1872年,同孝哲一起入宮,被冊封為“珣嬪”。1874年,晉升為妃。1894年正月,光緒照例,晉升珣妃為珣貴妃。

1909年溥儀即位,珣妃上尊號“皇考珣皇貴妃”。1913年農曆二月初五,再上尊號“莊后皇貴妃”。1921年4月14日,莊和皇貴妃病逝於紫禁城儲秀宮。

敬懿皇貴妃

敬懿就是同治時期的“瑜妃”,史評瑜妃“身材苗條,冰肌玉質,花容月貌”,她可謂是清朝後宮中難得一見的大美女。



1872年入宮,光緒選妃大典時,她被選中,後冊封為“瑜嬪”。1874年11月15日晉升為妃。1894年正月,光緒晉升其為貴妃。1909年溥儀即位,瑜貴妃上尊號“皇考瑜皇貴妃”。1913年3月12日,再上尊號“敬懿皇貴妃”。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還住在紫禁城的清朝皇族,包括溥儀等人,全部趕出。敬懿皇貴妃也不例外,她被趕出皇宮後,就前往位於麒麟碑衚衕的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直至終老。1932年2月3日因病逝世。

榮惠皇貴妃

榮惠就是同治年間的“瑨妃”。

1872年二月初三,她在選秀女時被選中,十月十九日被冊封為“瑨貴人”。1874年,同治奉慈安和慈禧懿旨,晉升她為嬪。1894年,瑨嬪同珣妃、瑜妃一起被光緒晉升,她被冊封為“瑨妃”。



1895年,再次晉升為貴妃。1909年溥儀即位,晉升為皇貴妃。1913年,上尊號“榮惠皇貴妃”。 1924年11月5日,紫禁城中的所有清朝皇族皆被馮玉祥下令趕出皇宮,榮惠同敬懿皇貴妃一起前往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直至終老。1933年5月18日因病逝世。



可以民國“四大太妃”的結局都不錯,雖然她們在各自的丈夫面前都不受寵,但是在其後她們都受到了不錯的待遇,都先後被晉升為皇貴妃,都得到了相應的禮遇。而後她們也都得到了善終,這樣的結局真的不差。


澳古說歷史


四大太妃的由來

清朝宣統三年(西曆1911年)秋季,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南方各省或者在督撫的帶領下宣佈反正,或者被革命軍奪取了政權,總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大清帝國丟失了整個南方,甚至北方的山西,也一度宣佈脫離清政府。

此時的清帝國處於隆裕太后和攝政王的統治之下,但是,隆裕太后生來沒有主見,而攝政王則為人軟弱,天生不是從政的材料,對於南方的革命形勢,兩位最高決策者拿不出有利於自己的應對方案。

最終,在袁世凱的調停和威逼之下,南方的革命陣營和清政府達成協議:宣統帝頒佈讓國退位詔書,授權袁世凱建立共和政府,同時,南方的中華民國政權宣佈將大總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由此,中華民國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

民國二年(西曆1913年),隆裕太后在紫禁城裡去世,一時間,紫禁城裡的主宰者,除了宣統皇帝之外,只剩下了“四大太妃”。

所謂“四大太妃”,指的是清朝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留下的皇妃,其中,光緒帝留下的妃子,只有瑾妃——既光緒帝寵妃珍妃的姐姐。其餘的三位太妃,都是同治帝留下的妃子。

那麼,這四位太妃在民國時代的餘生中,都有哪些遭遇?

瑾妃

瑾妃,既著名的端康太妃。

本來按照大清朝的宗法制度,宣統帝是同治帝的繼子,因此,宣統帝應當奉同治的后妃為母,但是,宣統初年,隆裕太后獲得了對宣統帝的撫養權,並由此成為太后。民國成立後不久,隆裕太后去世,理論上,端康太妃並不比同治帝的三位妃子佔任何法理優勢,並且宣統帝的撫養權(或者說紫禁城裡的主事權)也應該回歸到正統的同治帝妃子那裡。



不過,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對瑾妃採取支持態度,因為有了民國政府的支持,瑾妃成為了紫禁城的主事者。張勳復辟期間,瑾妃還負責和張勳等復辟活動參與者進行交涉。

民國十三年,瑾妃因為風寒去世。

瑜妃

瑜妃,既敬懿太妃,系同治帝的妃子。

在同治、光緒兩朝後妃中,論開明珍妃第一,但論起個人能力水平,一般認為,瑜妃地位較高,因此慈禧太后在世的時候,對瑜妃較為喜愛。

光緒二十六年(西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隆裕皇后以及瑾妃逃到西安,將紫禁城的事物,交給瑜妃處理。在北京處於列強管制期間,瑜妃對紫禁城內秩序的管理,做了最大的努力。

慈禧太后去世後,瑜妃曾和隆裕太后爭奪宣統帝的撫養權,最終,為自己爭取了一定的權益——既不必向隆裕太后行跪拜禮。

隆裕太后死後,瑜妃遭到瑾妃的壓制。餘生堪稱平淡。民國十三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將宣統朝廷從紫禁城裡趕了出去,瑜妃為此不得不搬離生活了大半生的紫禁城。


民國二十一年,瑜妃去世。

榮惠太妃

榮惠太妃,原本是同治帝的瑨貴人,直民國時代,逐步地位提高到太妃。民國十三年,榮惠太妃因為宣統帝被逐出紫禁城的關係,而被迫遷移出紫禁城,於民國二十二年去世——榮惠太妃也是四大太妃中去世最晚的一位。

莊和太妃

莊和太妃,既同治帝的珣嬪。

莊和太妃出身庶出,從傳統角度來說,在古代東亞。庶出的女兒要比嫡出的地位低很多。因為莊和太妃出身太低,因此,並不被慈禧太后待見。而同治帝也不喜歡她,可以說,從莊和太妃入宮那一天開始,就意味著人生悲劇的開始。

民國十年,莊和太妃去世,成為四大太妃中,第一位去世的。


藤樹先生


民國四大太妃分別是端康太妃,莊和太妃,敬懿太妃,榮惠太妃

端康太妃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民國初年,端康太妃因為收到袁世凱的支持,所以名列四大太妃之首,也成了溥儀的“首席母親”。她因為當面斥責溥儀的親生母親瓜爾佳氏,所以地位被敬懿太妃超越。端康太妃個人非常喜歡美食,後來,因為得啦甲妝腺腫大病,也因為受了風寒,所以一病不起,於52歲時去世。

莊和太妃,19歲就守寡,因為不得皇帝和太后喜歡,沒什麼事情,最後在宮裡病逝。其實也不能說她的結局不好,最起碼是自然病逝。

敬懿和榮惠被鹿鍾麟趕出宮,她倆是因為財產問題不願意出宮。後來因為鹿鍾麟保證財產歸她們所有,所以兩位就搬到了北兵司的大公主府。兩位太妃在公主府住了一段時間,又搬到了東城麒麟碑衚衕,1932年,敬懿太妃去世,同年的5月,榮惠太妃也去世啦。二人被葬在惠陵妃園墓,是在河北遵義那裡。


生活中的胖子


所謂明國時期“四大太妃”指的是遜清皇室四大太妃,也就是同治帝的三位遺孀,即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榮惠皇太妃西林覺羅氏、珣皇太妃阿魯特氏和光緒帝的一位遺孀端康皇太妃他他拉氏。



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滿洲鑲藍旗人,生於1856年7月,據說是四位皇貴妃中容顏最美的貴妃,並且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皆通。入宮之初僅封瑜嬪,兩年後才晉升為妃。光緒二十年晉封為貴妃,光緒駕崩之後被宣統尊封為瑜皇貴妃,後被溥儀尊封為敬懿皇貴妃、敬懿皇貴太妃。1932年2月3日病死於北京麒麟衚衕寓所,終年七十七歲,被偽滿朝廷諡為獻哲皇貴妃。在其去世二十天後,在北京舉辦了最後一次皇家葬禮,棺木先存於柏林寺中,後移葬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




這位赫舍里氏算得上是後宮鬥爭中的勝利者,善於心計的她,在宮中拉攏得寵妃嬪,為自己爭取有利地位,利用宣統皇帝與隆裕太后的衝突來鞏固自己的位置,並培養出自己勢力的文繡做宣統帝的淑妃。1924年,馮玉祥部隊逼宮時,宣統皇帝當天就被趕出來皇宮,而赫舍里氏卻能周璇半個月,並順利帶出了國寶《中秋帖》和《伯遠帖》。其聰慧事蹟也受到了段祺瑞的尊敬,當段祺瑞執政期間,以六國飯店為其安身之處,後又為其修建了麒麟衚衕寓所。

榮惠皇貴太妃



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生於1856年9月,十七歲入宮為貴人,同治十三年晉升為瑨嬪,光緒二十年時,受慈禧懿旨晉為瑨妃。光緒二十一年尊封為貴妃,光緒三十四年又尊封為皇貴妃。民國二由溥儀尊封為榮惠皇貴妃。民國十一年,尊封為榮惠皇貴太妃。民國十二年被迫與獻哲皇貴妃一同出宮。1933年5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諡為敦惠皇貴妃,後與獻哲皇貴妃一同葬入清東陵。


莊和皇貴太妃



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生於1857年9月,雖然是同治帝的妃嬪。但阿魯特氏卻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親崇綺為賽尚阿第三子,而阿魯特氏又是塞尚阿的庶出女兒,所以同治帝皇后的父親就是阿魯特氏同父異母的哥哥,輩分雖然大,但阿魯特氏卻比皇后年齡還小3歲。


同治十一年初,此姑侄二人同時入宮,侄女成了皇后,十六歲的姑母卻只是個嬪位,也就是珣嬪,同治十三年晉升為妃。光緒二十年,也就是慈禧六十歲大壽時,晉升為珣貴妃。光緒帝駕崩以後,與瑜皇貴妃同時被宣統帝尊為珣皇貴妃。清亡以後,被溥儀尊封為莊和皇貴妃。1921年4月病逝,終年六十五歲,諡為恭肅皇貴妃,同年十二月葬於清東陵。  

阿魯特氏雖然是名門出身,卻是庶出之女,也可能是這個原因,相貌雖好卻未得同治喜愛,入宮之初的位分也比較低,又加上三年不得子嗣,慈禧也未加重視。十六歲為嬪,十九歲便開始守寡,孤苦一生。

端康皇貴太妃



他他拉氏,生於1872年,是後世常提起的瑾妃,其父為禮部侍郎長敘,其同父異母之妹為珍妃。光緒十四年,姊妹兩同時入選進宮,時為瑾嬪與珍嬪。光緒二十年時,姊妹兩人同時晉為瑾妃與珍妃,同年,珍妃得罪慈禧被降為貴人,瑾妃受連累同樣降為貴人,次年又恢復妃位,而珍妃被慈禧監禁,瑾妃獨善其身。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京時,慈禧逃出北京時還將瑾妃一同帶走。  

溥儀登基後,尊封他她拉氏為兼祧皇考瑾貴妃。相對來說,溥儀對這位四大太妃中最年輕的瑾妃還是比較親善的,尊稱她為皇阿孃,特別是隆裕太后崩逝之後,由於瑾妃思想開明,溥儀在重大節日裡還會邀請這位長輩一同慶賀佳節,民國十三年的中秋節,還被溥儀邀請到養心殿賞月,並以首座的席位立於眾皇室中間,婉容也是她力挺給溥儀的皇后。  



瑾妃常居永和宮,喜歡美食書法,按照現在的話講就是比較小資,自己常做書法、盆栽修生養性,還請了一套美食班子為自己做飯,在其五十歲壽誕之時,還邀請了名角梅蘭芳入宮獻藝,生活過的無憂無慮。1924年的中秋賞月也是其最後的美好時光,瑾妃也是在賞月中受風寒而一病不起,並病死於永和宮,享年五十二歲,被諡為端康皇貴妃,1925年葬於光緒帝的崇陵妃園寢,而當時的清庭已經是凋敝不堪,就連其墓穴都是其父親自己掏腰包給改造修建的,她也成為清西陵最後一位入葬的皇妃。


棍哥觀史


不是什麼人都能稱得上是太妃,一般是皇帝、親王、諸侯等人死後,他們的遺孀才可以稱得上。其中皇帝的是太妃,王爺的是太王妃,還有一些誥命夫人,可以被稱的上太王妃。


那麼清王朝的四大太妃又都是誰?分別是同治帝的三位妃子瑜妃赫舍里氏(敬懿皇貴太妃)、珣妃阿魯特氏(莊和皇貴太妃)、瑨妃西林覺羅氏(榮惠皇貴太妃)。光緒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太妃)

比如說同治皇帝,死的時候才19歲,嫁給他的妃子又能有多大?再加上宮裡面的條件都比較好,所以說一直熬到了溥儀都還很滋潤。至於瑾妃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和被投井的珍妃是姐妹。

我們言歸正傳,末代皇帝溥儀在1912年才退位,但是在故宮裡面一直住到了1924年。除了四大太妃之外,當時還有隆裕太后,不過他在1913年就去世了。

想當年溥儀之所以能夠坐上皇帝的位置,是因為前面的同治和光緒都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才找到醇親王的兒子。慈禧的理由是“繼承同治,兼祧光緒”。


兼祧一開始先起於皇室,比如說本家沒有子嗣,從叔叔伯伯家過繼來一個,繼承自己財產。如此一來既可以不用找養子,也可以避免財產落到外星人的手裡面。

所以說在名義上面,上面的四個太妃都是溥儀的母親,只不過是庶母。雖然是庶母,但是也是他名義上的母親。按照清朝的傳統,溥儀每天早上都要去跪安。

因此這一趟下來,也費著不少功夫。不過每天的對話都很單一,主要就是問問溥儀晚上睡不睡得好,有時候也會問一下他的功課。就像走流程一樣,畢竟都不是他的親生母親。

俗話說得好,三個女人一臺戲,四個女人就更加熱鬧了。雖然溥儀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但是這些太妃對於名頭,可是看的非常緊。


當年溥儀退位之後,這些太妃都爭著搶著要把自己封為皇太妃。後來隆裕太后去世,這些人又都爭搶著想做太后。尤其是其中的端康太妃(瑾妃),照著與袁世凱的關係比較好想做太后,可惜由於無案可藉只得罷休。

不過他在光緒帝活著的時候過得可不好,雖然當年她和自己妹妹珍妃,兩人前後腳嫁過來。但是光緒皇帝更加喜歡珍妃,對於他這個瑾妃還有皇后都不待見,基本上就沒有寵幸過他們。

可能是由於光緒帝時期太過憋屈,等到隆裕太后去世的時候,她成了後宮裡面的老大。曾經當著溥儀的面羞辱他的生母,造成溥儀親生母親受辱而死。因此在溥儀心裡面的地位大打折扣,而她本人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而且她還是一個十足的吃貨,最喜歡的是天福號的醬肘子,也經常讓永和宮的人給他開小灶。不過後來在1924年中秋賞月的時候,受了風涼生病。再加上之前患了甲狀腺腫大病,沒撐多久便去世了。
▲瑾妃

瑾妃這一死,後宮裡面也就只剩下了同治皇帝的幾個妃子。不過也就只剩下了兩個,因為莊和皇貴太妃,在1921年的時候便因病去世,比瑾妃早走了幾年。然而兩人也因此因禍得福,沒有經歷後面的事情。

兩人雖然死得早,但是死後並沒有得到安寧。其中的瑾妃墓穴,在1938年被盜。他的陪葬品不僅被搶劫一空,而且連屍體都被拖了出來。莊和皇貴太妃和他的下場基本上一樣,陵墓被盜於1945年。

所以馮玉祥在1924年趕人的時候,皇宮裡面也就只剩下了敬懿太妃和榮惠太妃與皇帝溥儀和他的兩個妃子婉容和文繡。趕人的時候馮玉祥沒有親自過來,派的是自己的部將鹿鍾麟進入紫禁城。

溥儀得知此事之後,也沒有說什麼,非常乾淨利索的帶著文繡和婉容出宮。畢竟亡國的皇帝能有這個待遇,其實已經很好了。身邊無人無兵,就算是反抗也打不過別人。被迫離開皇宮之後,暫時住在了醇親王府。


不過同治皇帝的兩個妃子敬懿太妃和榮惠太妃就沒有這麼好說話了,在皇宮裡面大鬧一場,不是上吊就是絕食。死活不願意出宮,說是為了剛剛死去的瑾妃守陵。

但是瑾妃生前什麼樣的人,他們再清楚不過了,關係還沒有好到為她守陵的地步。其實說破了天,還是不想離開那守了一輩子的財產。雖然同治皇帝死得比較早,但是作為妃子,也是斂了不少的財。

當時馮玉祥有要求,皇宮裡面不能再允許留下任何一個人。然而兩個太妃年紀都比較大了,鹿鍾麟也不好直接動手,就不斷的給溥儀施壓。最後搞明白了問題在哪,才把他們兩位請了出去。

溥儀向他們做出保證,銀兩如果是兩人的私人物品,可以允許他們帶出去。還有一些其他的衣物用具,如果不是重要的歷史文物,他們也可以自行帶走。


有了溥儀這些保證之後,兩個老人才算是吃了定心丸,終於同意從皇宮裡面搬走。最後經過清算髮現,敬懿太妃帶走了1萬多兩的白銀,而榮惠太妃存款也超過1.5萬兩白銀,養活一個家族都夠了。

剛搬出來之後,先是在大公主府住了一段時間,不久之後又搬到了東城麒麟碑衚衕。兩人靠著這麼多的錢財,也沒有過上什麼苦日子。在1932年敬懿太妃去世,同一年時間榮惠太妃去世。

兩人死後都被埋在了清東陵,不過和同治皇帝的其他太妃一樣,也是在1945年被盜。陵墓被破壞的一塌糊塗,屍體也被別人扯出來。就算是生前再風光,死後又能奈何得了什麼呢?


史之策


所謂民國時期的四大太妃分別指的是同治帝遺孀:敬懿皇貴太妃(瑜妃)、榮惠皇貴太妃(珣妃)、莊和皇貴太妃(瑨貴人)和光緒帝遺孀端康皇貴太妃(瑾妃)。這四位太妃經歷了清朝滅亡,經歷了遜清小朝廷,其中最為長壽的兩位太妃還經歷了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皇宮。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四位太妃。


一、同治三妃:

同治皇帝選後時,兩宮皇太后為了自己的人選能夠成為未來的皇后而暗中較勁,最後由於雙方互不妥協,因此皇后的人選交由同治帝自己選擇,同治皇帝最終選擇了嫡母慈安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氏為皇后,慈禧為了挽回面子,硬是將自己鍾愛的富察氏推給同治帝,並封為慧妃,後來同治帝的后妃之爭也正是此時埋下的禍根,而瑜妃等三人作為皇后與慧妃之爭的編外人士在同治一朝幾乎沒有任何恩寵,由於是庶出,慈禧太后也並不待見她們。直到同治十三年,因為同治帝病重,瑜妃等三人才因為沖喜而各自被晉封一級。同治帝駕崩後,光緒帝即位,同治帝皇后在新帝即位後不久就自盡了,而慧妃始終有著慈禧太后的寵愛,瑜妃等三人則是無人問津的狀態,慈禧太后寧肯跟光緒帝的瑾妃親近,也從不見她們,據說是因為見到他們會讓慈禧太后傷心的想起自己早逝的兒子。光緒一朝也只是在慈禧太后60大壽時,這三位嬪妃才被晉封了一級。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前,慈禧攜光緒帝和隆裕皇后等人倉皇出逃,缺將包括慧妃在沒的同治四妃扔在宮中任其自生自滅,好在聯軍並未進入內宮。瑜妃等人因此逃過一劫。1908年,兩宮先後崩逝,新即位的宣統皇帝雖然有著“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的說法,但是同治三妃(慧妃已於1904年病逝)卻被隆裕太后打入冷宮,好不容易清朝滅亡後的第二年,隆裕太后病逝,光緒帝的瑾妃卻暗中買通袁世凱,獲得了主持宮中事務的領導權。此時同治三妃依舊在宮中過著無聊的日子,這期間,莊和皇貴太妃和端康皇貴太妃先後於1921年和1924年去世,端康太妃去世後不久,北京政變爆發,馮玉祥將溥儀等人逐出皇宮,而此時的敬懿皇貴太妃和榮惠皇貴太妃因為年僅七旬行動不便,被要求可以暫緩半個月出宮,兩位老太妃在宮中居住的最後半個月期間蒐羅了宮中好多珍寶包括光緒皇帝穿過的龍袍,在出宮時,全部帶出,溥儀出宮後暫住在醇親王府,兩位老太妃因為是先皇遺孀,又屬宮中女眷,所以不方便住在外藩親王的府邸,因此二人住進了榮壽固倫公主的府邸,此時無兒無女的榮壽公主已經去世,兩位老太妃成了這裡唯二的主人,他們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十多年,1932年和1933年,敬懿皇貴太妃和榮惠皇貴太妃分別以78歲高齡一前一後去世。據說出殯當日,北京街頭人山人海,由於這是展現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後一次皇家葬禮,人們都想看一看同治皇帝的遺妃們如何出殯。警察局和憲兵隊不得已出動好多警力來維持秩序,與先於她們去世的兩位同治帝遺妃一樣,她們兩位未被葬入同治帝惠陵的妃園寢。



二、光緒瑾妃:

瑾妃就是民國時期被稱為胖娘娘的端康皇貴太妃,光緒大婚時,她與妹妹珍妃被一通選進宮中,大婚後,光緒獨寵珍妃,瑾妃和隆裕皇后一樣不得寵愛,但瑾妃並不以為意,她在宮中每天以丹青書法自娛,一首楷書寫的有模有樣。清朝滅亡後,瑾妃兄長志銳向袁世凱行賄,因此瑾妃獲得了主持遜清小朝廷宮中事務的權力。瑾妃在宮中過著很有品味的生活,她酷愛美食,其居住的永和宮的小廚房做的吃食經常被她賞賜給昔日的王公大臣,瑾妃尤其愛吃京城天福記的醬肘子,宮中太監幾乎每天都出宮為其購買。瑾妃還經常將梅蘭芳等京劇大師招至宮中演戲,在光緒一朝飽受壓抑之苦的瑾妃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期可以說過的相當舒心。1924年,瑾妃病逝,葬於光緒帝崇陵妃園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