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株洲人"陳瑛 講講三線建設那些事兒

1971年在懷化

日前,在清理照片中,我發現了一張拍攝於1971年的老照片。這張理平頭、穿背心的照片,引起了我關於三線建設的回憶。

1964年起,在中國掀起了三線建設的高潮,即在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

1970年,湖南省根據國家的部署,調動數萬職工和農民,開赴湘西地區,建設湘黔鐵路及配套設施。株洲市的人分配到懷化縣的榆樹灣,修建懷化火車站、鐵路醫院和水電段。

搞三線建設,只有政治上可靠的人才能參加。我作為入黨不久的共產黨員,被選中隨株洲地區5000多民工,奔赴湘黔鐵路懷化工地。

1970年9月,我到了懷化,被分配到後勤部商業物資組。這個組不僅要調配幾千人的生產、生活物資,還要去工地參加勞動。

我在懷化住在一位名叫梁大娃的農民家裡。我清楚地記得,木料搭建起來的房屋,到處都是縫,夏天太陽能照進房間,冬天寒風能把蚊帳都吹了飄起來。當年的懷化經濟落後,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生活、生產物資都十分缺乏。懷化縣只承諾保障民工們的食用鹽供應,其他物資都得由株洲市提供並派汽車運過去。

“吃飯當天(吃飯只能站在露天),睡覺打尖(多人一起睡地鋪),兩頭不見天(早出晚歸),洗臉洗澡在壩邊”,這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儘管生活、勞動條件艱苦,但大家依然幹勁十足。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後,終於用肩挑手挖將火車站、鐵路醫院、水電段,在一大片雜草叢生的土地上建設起來了。

右手拿著草帽,左手拿著物資單,腳穿汽車輪外胎製作的草鞋,這張照片是我留下的唯一一張參加三線建設的個人照片。

當時我在懷化火車站工地做事,宣傳幹事揹著相機從旁邊走過,我請他拍攝一張留念照,他同意了,於是就有了這張留影。

2009年3月末,我同太太從湘西永順縣遊覽返家途中,專程去了當年的榆樹灣,現在的懷化市中心,尋訪老房東的家。幾經周折,我找到了,但當年的住地面貌全非,四面透風的木房子沒有了蹤跡,看到的是一片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繁華的城市景觀。我尋訪到了老房東的兒媳,她告訴我,梁大娃老人去世幾年了。聽了這個消息,我為不能再見到熱情、樸實的老房東感到惋惜。

來源/株洲日報 作者/陳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