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作為美國海軍未來水面艦隊的一員,瀕海戰鬥艦要在近海地區擊敗敵人的反介入威脅。它按照開放式系統架構設計,模塊化的武器和傳感器系統,所配備的各種有人或無人航行器,能夠擴大作戰空間和海軍的打擊範圍。作戰概念要求瀕海戰鬥艦可以根據任務需要而重新組裝,不但可以在母港完成任務包的換出和換入,在前線也可以完成。瀕海戰鬥艦具有高速、持久力強和海上補給能力,既可以獨立作戰,也可以與航母攻擊群、水面戰鬥群和遠征攻擊群並肩戰鬥。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 2008年8月,“自由”號在密歇根湖接受建造商的測試。

“自由”號概念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值冷戰巔峰期,美國海軍在投入幾十億美元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核潛艇和9800噸的宙斯盾導彈巡洋艦的同時,也在考慮建造小型高速艦艇,以便在數量上實現世界範圍內的前沿存在和執行危機響應任務。

戰鬥艦的關鍵設計要求是敵人的反介入威脅——裝備各種反艦武器的靜音潛艇、可以通過各種平臺部署的水雷、小型水面艦艇,都將挑戰近海地區的美國海軍部隊。柴電和先進的不依賴空氣的潛艇很安靜,能夠在水下工作很長時間,簡直就是“智能”機動式水雷。

美國海軍將3種戰事劃為“自由”號的舞臺:探測、規避甚至使水雷失效;打退小型水面艦艇或小船的進攻;對抗近海地區的潛艇威脅。

此外,“自由”號能夠更高效地完成常規任務:支援特種作戰部隊,海上攔截作戰,護航,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響應,後勤,醫療保障和非作戰人員撤離。美國海軍將這些任務的特點概括為“長期燃燒”,需要一種續航時間長、高速、運載能力強、適航性好和可根據任務組合的平臺。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 “自由”號的側視圖。為了消滅近海地區的威脅,該艦是一種可以根據任務需要安裝不同任務包的“海上架構”。基本的任務包主要關注反潛戰、反艦戰和反水雷戰。


2005年6月2日,“自由”號的龍骨在馬裡內特海事公司鋪設。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 建造中的“自由”號。有特色的鋁製甲板艙,建成後下降至相應位置。


2009年5月底,美國海軍完成了“自由”號的最後測試,“自由”號駛離諾福克海軍基地。測試包括驗收艦艇的推進系統、通信系統和導航系統,以及其他技術驗證。一條海軍新聞提到成功地進行了“4小時全功率試車,艦艇作戰管理系統的水面與空中探測、交戰演練”。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 2006年9月23日,“自由”號(LCS-1)下水進入美諾米尼河。


美國海軍給“自由”號灌輸的概念是:變化是必要的,但瀕海戰鬥艦要易於操縱和維護。因而,美國海軍認為有必要給“自由”號和下一代軍艦配備新“品種”水手。新技術是新設計的基礎,因而需要年輕的水手具備執行多種任務和操作先進電子系統的能力。

美國海軍和防務公司一直都很注重人機結合。這要綜合考慮人體工作效率與所採用的技術、系統策略、流程和訓練,做到在正確的時間使正確的人掌握正確的技能。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 “自由”號的操作概念得到了極大關注,專門為其設計了綜合岸基訓練器——未來水面戰艦—擴展岸基訓練設施。圖中是艦橋和作戰系統仿真器。


美國海軍制訂了雄心勃勃的長期計劃,要採購55艘瀕海戰鬥艦,很大一部分採用“自由”號的設計。除了美國海軍,美國海岸警衛隊以及國外海軍也對瀕海戰鬥艦感興趣。還有幾個國家的海軍對瀕海戰鬥艦感興趣,因此該艦可能成為“世界軍艦”。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 其他國家的海軍也對瀕海戰鬥艦感興趣。這種改進型瀕海戰鬥艦裝備了宙斯盾SPY-1F雷達和導彈垂直髮射系統。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圖說海軍|“自由號”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

《世界艦船視覺百科全書》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從希臘三列槳戰艦、羅馬戰船、維京長船到中世紀的十字軍的柯克船、蓋倫船和戰艦,再到現代的潛艇、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人類從萌芽時代造出的舢板一直到縱橫四海的艨艟,歷史中所出現的艦艇和船隻們都吸引著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們的眼球。本書用1200副精美的全綵插圖,生動地描繪自遠古時期至今,在不同時期叱吒海上的重要及著名船隻,並通過對艦船數據和航行生涯的全面剖析,全方位地展示了眾多著名船隻的全貌。此外還對所涉及艦船的詳細尺寸、噸位、性能參數、開工及下水時間、武備(限軍用船隻)進行了詳盡描述,並對船隻的服役生平和最終命運給予了簡單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