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長安是一個充滿了歷史底蘊的名字,提起長安城,人們就會想到盛唐、想到隆漢,而長安正是如今的西安。但是,“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要改成“西安”?又為何要改呢?

“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作為一座文化古都,長安背後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它並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帝都,卻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早在周朝時期,長安就成了周王眼中天子的最佳居所,只是那時它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鎬京”,也稱“酆京”,合為“酆鎬”。

在這裡,周朝制定了無數禮樂,流傳至後世。自此,長安成為了十三朝古都,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將長安視為吉地,讓長安化身成了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至今,西安都具備其他城市所不能及的考古價值與歷史人文價值,只可惜古人沒有沒有將它發展成旅遊城市。

“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網上有很多人說,長安這個名字,比西安好聽多了。那麼,長安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才變成了如今的名字呢?其實,長安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更久,因為遠古時期,中國先民就開始在黃河流域生活,作為一個適宜定居的地方,長安早在100多萬年前就出現了部落。

到了戰國時期,秦孝公選中了渭水邊的咸陽取代舊都櫟陽,作為秦朝王霸之業的新都城。那時候的咸陽城範圍就覆蓋了今天的西安部分區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咸陽成為第一座帝都,但這段歷史並沒有維持很久,因為劉邦與項羽先後攻入了咸陽城。

“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劉邦打敗項羽,定鼎天下,不願再入駐咸陽,出於各方面考慮,劉邦拒絕了許多臣子定都東方的請求,打算繼續將都城設在易於防守、沃野千里的關中,並選中了當年秦始皇弟弟的一塊封地,也就是咸陽的鄉屬“長安鄉”,沿用“長安”命名新都城,希望大漢王朝長治久安。

之後,這塊土地上出現了未央宮、長樂宮等著名宮室,無數的歷史大事件在這裡發生。西漢延續了200多年的時間,長安極度繁盛,直到東漢建立,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長安才成了“西京”。這並沒有影響長安的歷史地位,之後這裡不斷出現新的王城,不斷被複建。

“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原本打算在漢長安城定都,但漢長安城年久失修,因此他重新建了一座“大興”城。隋朝歷經兩世覆滅,唐高祖李淵在長安稱帝,出現了“唐長安城”,城牆周長達35.56公里,面積約87平方公里。它和洛陽一起,成為了大唐的經濟政治中心。

長安城氣勢恢宏,富麗繁榮,盛唐時期,長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城市。宋朝考慮到來自北方的威脅,將都城選在開封;元朝定都北方燕京(大都,即北京),將長安這座古城改為“奉元路”;朱元璋起義推翻元朝,在金陵應天府稱帝,但他曾打算遷都長安。

“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正是朱元璋在公元1369年將原來的“奉元路”改成了“西安府”,類似“奉元路”的前身“安西”,取西邊平定安寧的意思。其實長安在明朝還是有改回原名的機會,因為朱元璋和太子朱標都把長安作為遷都第一考慮地點,朱標還曾經去實地考察過長安城的情況。

“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成了“西安”?為何要改

無奈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十分傷心,再也沒考慮過遷都。後來,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卻敵不過叔叔燕王朱棣,朱棣將都城選在了自己的老地盤燕京,遷都後改為北京,明清兩朝皇城皆設在此,長安就被遺忘了。但我們今時今日提起它,依然會為它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