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前在德雲社聽相聲是什麼感覺?

楠竹飛雪


2005年的德雲社作為相聲團體,表演的是相聲,得到了馬季大師的誇獎,題了:德雲社,這三個字給郭德綱。

那時候的德雲社,像足了初升的太陽,有一股子火熱勁,創作激情高漲,一個月演出沒幾段重複,觀眾開心了,臺上演員演的更起勁。

04-08年這一段時間,是德雲社的藝術黃金時期,各種經典段子層出不窮,不管是改編老前輩的相聲還是創作自己的新段子,都能讓大家感覺到新穎。

人只有在錯過後,才會發現原來藝術高峰早就來過了。

現在只是賺錢的高峰時期罷了,也不錯,活著踏實把錢賺了也行!

(個人觀點,不喜莫噴)


剪輯開心師


2005年以前,德雲社還是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民營相聲團體。但那時的郭德綱和德雲社充滿了朝氣,上下齊心合力,認真仔細地排練每一個節目,上臺表演給觀眾的節目,都是經過反覆排練,反覆審核,層層把關的節目,而且低級趣味三俗的東西還比較少。那時的德雲社每個人都在積極地創作排練,一心只想得到觀眾的認可,一心只想演好節目,所以也很少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2005年以後,郭德綱德雲社一下子紅火起來了,節目的質量也開始下降了,演員的思想也開始放鬆了,從郭德綱到德雲社每個人的心底裡都冒出了一種格外驕傲自豪的情緒,所以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引起社會熱議甚至反感的問題。特別是2年10年以後,德雲社包括郭德綱在內演出的節目質量普遍沒有紅火之前的高了,相反地為了逗樂觀眾,迎合少數人的趣味,三俗的內容明顯增多了,不經過認真排練,僅憑几個字的提綱就上臺說相聲,應付觀眾,糊弄觀眾的演出也增多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如不及時糾正整改,將會失掉大批觀眾。

當然,2005年以後,特別是曹雲金,李菁,何雲偉幾人出走後,郭德綱看到了捧紅角的重要性,他也下決心花本錢捧紅了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燒餅,孟鶴等一批演員,但這些人如果離了郭德綱的名人效應,恐怕沒有一個站得住腳。尤其是張雲雷,既不象說相聲的,又不象唱歌的,身邊隨時圍著一大堆和他一樣素質低下的粉絲,簡直叫人無法評說了。總的來看,2005年以前的德雲社的思想教育,隊伍建設,精神面貌,社會名聲比現在好多了。這也是郭德綱德雲社上檔次,提品位,再發展的最大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