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支區塊鏈概念股:誰真的有技術 誰只是造概念

週五晚,區塊鏈領域迎來了重大利好, 海外區塊鏈概念股已經率先啟動,迅雷暴漲107.8%,帶動中概股上漲。

在A股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兩天時間至少有超過460個區塊鏈相關問題。基本都是“涉及區塊鏈了嗎?”“準備發展區塊鏈嗎?” 均希望瞭解上市公司目前的區塊鏈發展情況。

眾所周知,所謂概念股有真的做區塊鏈的,但也有隻是做概念的。

誰有真技術?

區塊鏈是一個通用型技術,理論上任何行業、公司都可以加入其中。就跟互聯網早起一樣,似乎只要搭建一個網頁,就可以說是互聯網概念,現在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網站,但並不是被認為是互聯網企業。

但可以參考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脈絡,看看剩下來的公司,都是做什麼的。如此可以分辨哪類公司在區塊領域的賽道根據優勢,最後成為“區塊鏈公司”。

互聯網公司目前生下來的有三類:一是提供互聯網產業基礎的技術公司,比如微軟、IBM、思科、甲骨文等;二類是創造了基於互聯網的新的商業模式,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等;三是服務企業或者用戶參與互聯網的公司,比如惠普、Adobe、360等。

區塊鏈被成為“價值互聯網”,或和互聯網有相似性。那麼對照來看,率先壯大的會是提供區塊鏈產業基礎的公司。

迅雷之所以在上週五受到海外投資者的追捧,也是因為迅雷有獨立自主的區塊鏈技術,建設了基礎設施包括迅雷鏈和迅雷鏈開放平臺。這種底層技術是有望實現OS的功能。

再細分,互鏈脈搏將產業基礎分為基礎設施、基礎技術、基礎服務和為區塊鏈提供算力存儲的硬件(礦機、挖礦)。

基礎設施是區塊鏈系統,也是整個產業最底層的,比如以太坊、比特幣都提供了這樣的系統。迅雷鏈也是這樣的系統。

A股中,新湖中寶併購的趣鏈科技、聚龍股份參股雲象區塊鏈、漢威科技旗下的中盾雲安、衛士通持有35.43%的中國網安都獨立研發了自己的區塊鏈系統。值得注意的是,給國家領導人講區塊鏈的陳純教授,是趣鏈科技董事長。

此外,一些公司雖然沒有研發底層基礎,但是通過通用的區塊鏈技術建立諸如BaaS\\SaaS的服務,互鏈脈搏將其置入到“基礎服務”的名下。

比如據海聯金匯2018年的年報顯示,其公司自主研發了區塊鏈底層框架優鏈系統,基於優鏈系統的“優鏈雲存證平臺”、“基於區塊鏈的跨境保理融資授信管理平臺”均已上線運行;華軟科技的年報同樣披露,公司採用區塊鏈等技術自主研發了“簡鏈”平臺,可無縫鏈接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等資產方與各類金融機構等資金方,助力企業的融資發展。這些技術平臺,大都採用了諸如Hyperledger Fabric這樣的底層技術。

基礎技術是指具有區塊鏈的某些方面的開發技術,榮之聯、潤和軟件目前屬於此類。深長城、深科技、魯億通等是挖礦產業鏈的上游。但區塊鏈POS和BFT共識正在成為主流,挖礦產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綜合產業基礎來看區塊鏈技術的含金量,從對區塊鏈的支撐性、技術難度以及發展規模來評估:基礎設施>基礎服務>基礎技術>挖礦。


百餘支區塊鏈概念股:誰真的有技術 誰只是造概念


(製表:互鏈脈搏 含海外上市公司)

誰真有落地?

大部分區塊鏈概念股集中在應用層面,希望通過區塊鏈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但區塊鏈應用落地目前POC階段較多,短期很難為公司帶去實質性收入。新的商業模式相對成熟是金融領域,比如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其次是和數字存證有關的,比如區塊鏈發票等。這些領域數字化程度高,渴望率先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從另一個角度: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區塊鏈業務的情況可以看出區塊鏈業務在上市公司中的重視情況。

互鏈脈搏詳細統計了112家區塊鏈概念股2019年半年報,當中, 65家報告中提及區塊鏈。其中有42家於深交所上市,18家在上交所上市,4家於港交所上市,1家在納斯達克上市(迅雷)。這意味著,有42%的公司,身披“區塊鏈概念”,但並未將區塊鏈業務視為必要。這也是今年上半年的尷尬——相比2018年年報,少了21家公司將區塊鏈白字黑字寫進財報。

這65家半年報告提及區塊鏈的上市公司,區塊鏈業務的類型以落地應用為主,有25家在報告期內主要發展落地應用,佔比總比重的38.46%,而聲稱在做區塊鏈研究的上市公司數量佔比24.61%(16家),僅提及的佔比36.92%(24家)。

應用方面,如前所述,金融仍然是各上市公司發展區塊鏈的主要領域,其中,供應鏈金融更是成為多家公司深耕的方向。海聯金匯、華軟科技、招商銀行、中信銀行、遠光軟件5家上市公司均在佈局供應鏈金融領域。

具體發展在其各自的半年報中均有介紹:海聯金匯自主研發了區塊鏈底層框架優鏈系統,基於優鏈研發的“海聯金匯供應鏈金融服務系統”成為第一批在網信辦完成備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華軟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產融平臺“簡鏈”,無縫對接金融機構和企業,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招商銀行拓展區塊鏈領域生態,在跨境創新支付、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電子發票等領域,累計完成應用項目20個。

在金融之外,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密切的溯源,更是成為上市公司的另一主要發展方向,宣亞國際、順豐控股、中國平安、中遠海控均有在溯源領域佈局。

2019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順豐控股實現了區塊鏈多個場景應用落地:藥品、疫苗及醫療醫藥器械溯源方面、跨境商品、食品和農業領域;平安的“生豬風控及溯源” 項目,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100%全鏈溯源;宣亞國際的鏈極科技先後完成了對澳洲安格斯牛排、吉林森工板材等溯源項目的研發投入和實施落地。

除此之外,電子證照、電子票據;醫療;支付等領域也均有上市公司佈局。

百餘支區塊鏈概念股:誰真的有技術 誰只是造概念

附:

透過年報看區塊鏈股的含金量:無一披露此業務營收 近5成停留在研究

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13130

88家上市公司區塊鏈分佈圖:七成拓展落地應用 互聯網公司善於底層基礎

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13868

區塊鏈上市公司半年報: 41家進入實際應用及研究 5家瞄準供應鏈金融

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222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