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

,無論我們閱讀的是什麼樣的作品

這些作品可能是書籍、文章、報刊雜誌、指南、短訊甚至是廣告。

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閱讀效果,那麼我們必須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主動性暨活力。

完全被迫而喪失主動性的閱讀,則讓我們在閱讀中的付出得不償失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想要取得良好閱讀效果必須保持主動

就如同我們不可能在雙眼停滯,頭昏腦脹的狀況下進行高效的閱讀一樣

通過閱讀中的主動和被動的對比,我們能夠清楚知道“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

而且我們在閱讀中保持的主動性越高,所取得的效果越好。

一個讀者比另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積極主動時,無疑他的會收穫更大、會更睿智一些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閱讀中越主動收穫越大

因為在閱讀世界中他更富有探知慾望,他的探索能力更加強大。

所以想要成為高效閱讀者,必須對自身以及所要閱讀書籍提出更多、更為苛刻的要求。

當我們所提出的要求越多越苛刻,我們的收穫就越多越深刻。

雖然從某種程度而言,的確不可能存在完全的被動的閱讀。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大多數人認為寫作和演說充滿主動

在大多數人認知中,與充滿主動的寫作和演說相比,閱讀與傾聽被認為是完全被動的事。

因為作者或演說必須花費氣力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讀者或聽眾們則什麼都不必去做。

讀者或聽眾就如同一個接受裝置,只需要被動接收對方所給予的資訊即可。

但很明顯這是一種認知上的謬誤,是非邏輯根源中“眼光狹窄”的表現。

他們片面的將這種“接受”定義為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項遺產。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讀者或聽眾像捕手一樣保持主動

而真實情況恰恰相反讀者或聽眾的“接受”應該是主動的,就如同棒球比賽中捕手一樣

捕手在接球時所展現的主動性,與投手或打擊手的主動性是一樣的。

投手或打擊手的工作是負責“發送”球,他們行動的目的是讓球運動起來

捕手的工作是負責“接受”球,他們行動的目的是讓球停下來。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捕手的工作是讓球停下來

兩者從本質上看都是一種活動,只是對外展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說在這個過程中什麼是被動的——只有那隻“球”,因為它沒有任何感覺。

它能夠被投手丟出去,也能夠被捕手接下來完全取決於打球的人如何去玩。

閱讀的領域,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就如同投手與捕手的關係。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捕手與投手緊密合作才能贏得勝利

我們所寫作的或閱讀的作品就像那隻球,完全處於被動的狀態。

由具備活力的雙方所共有,從作者一方開始到讀者一方結束。

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賽中只要當捕手與投手緊密合作,才能贏得比賽的勝利。

同樣的在閱讀中,作者與讀者也必須密切合作,才能收穫閱讀的最佳效果。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高效閱讀:作者所傳達的被讀者所掌控

任何卓有成效的閱讀,成功之處就在於作者想要傳達的資訊剛好被讀者所掌握。

作者的表達技巧與讀者的詮釋技巧非常自然的融合起來,共同達到了閱讀的終點。

一些偉大的作者擁有純熟的“控球”技術,能夠靈活自如的控制“球”。

他們完全知道自己要傳達什麼樣的知識,並能精準將這些知識傳達出去。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書籍和棒球

因此他們比那些普通作者—毫無“控球”能力人而言,他們作品更容易讓讀者“接住”

但是從更嚴謹的角度看,比賽中球是一個單純個體。

當它被投手丟出來後只存在兩種狀態一種是完全被接住,另一種就是沒有接住。

一個作品卻是一個抽象而複雜的事物,讀者接受它的程度可能多一點,也可能少一點。

讀者可能只接受作者一點點的理念,或直到接受作者的整體意念,都是有可能的。

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能否在閱讀保持主動性

對作者理念掌握程度取決主動性

讀者接受作者意念的程度,完全取決閱讀中主動性,以及各種閱讀技巧的應用。

因此我們想要成為高效閱讀者,必須要在閱讀中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

這樣才能更好的領悟作者們所傳達的知識、表述的觀點、總結的理論。

閱讀改變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閱讀了嗎?我是小賀期待明天與你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