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不只是單純的結構

之前分享過的主要筋膜線,有很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有一部分和中醫的十二經絡有相同之處。如果你曾經看過十二經絡的介紹,會發現它和筋膜一樣,是畫在人體圖上的線條。再加上和各種器官好像有關,又好像沒有關係的說明,除非對中醫有深入的研究,否則很難有切身的體會。

筋膜不只是單純的結構

很有意思的是,手臂的四條筋膜線和心包經、肺經、小腸經、三焦經,好像對應著差不多的路徑,從前胸、後背經過手臂到手掌。而框住身體的淺背線、淺前線與側線,則分別與膀胱經、胃經、膽經重疊。

或許,現代人難以掌握的經絡,可以透過現代科學對筋膜的認識,得到一種新的體會與理解。就算我們完全聽不懂十二經絡的各自功能和走向,都沒有關係。我們並不一定要去了解經絡的細節,關鍵在於,無論是西方的解剖學或是東方的傳統醫學,所歸納的都逐漸指向同一個重點,也就是整體。

之氣有提過,筋膜是一種結締組織,意思是把身體連貫起來,也就是一個貫穿全身的整體。中醫的經絡也是一樣的,是描述身體內【氣】的流動的一種路徑,同樣屬於一個整體,貫穿全身。

再強調一次,因為它是連結的整體,所以,放鬆手臂的筋膜,不光對手臂有效,效果其實是全身性的。再加上細胞排放的物質就是往結締組織堆積,我們才能透過反轉、筋膜放鬆這樣簡單的技巧,引發一系列的好轉反應。

筋膜不只是單純的結構

針灸,是東方傳統醫學中,一開始就引起西方醫學好奇的一門學問。進一步分析針灸點的路徑,發現大多數都落在筋膜面上。

針灸時,有一種技巧叫做【旋針】,也就是下針的時候,同時旋轉這根針。近年來的研究也提到,如果旋針,在下針的一定距離內,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會沿著針頭聚集,甚至彎曲,就好像在和針灸的手法互動一樣。

可以想象得到,筋膜不光是結構的連結,更是訊息的橋樑。從這個角度來看,結締組織內的路徑,無論是經絡或是主要筋膜線,都可以說是體內訊息流轉的【高速公路】。

筋膜不只是單純的結構

筋膜不光是一個包裝、一個結構上穩定的構造、承載經絡訊息的【高速公路】,它本身還充滿了【本體感受器】。這些受器在筋膜上均勻分佈,讓我們在動作與靜態之間,不需要透過外在的觀察,也能夠知道自己的狀態。

我們經常說【感覺身體裡的感覺】,所收到的訊息,其實主要是這些本體感受器在捕捉的體內訊號,再透過大腦組織成我們體會到的各種感覺。

這些本體感受器所接受的訊息包括痛覺、體內的負荷、局部的壓力和剪力。這些體內的訊號,除了來自各種神經末梢之外,還包括在肌腱上偵測肌肉過度收縮的高爾基腱器官、筋膜裡的路氏小體和巴齊尼氏小體。

筋膜不只是單純的結構

經絡、筋膜細胞間的連結、各種本體感受器,就好像為【身體的意識】提供了一個生理層面的解釋,或許這會與更專業的物理、大自然層面有密切聯繫,但我們只需要瞭解的是如何透過簡單的動作進行自我整體調整即可。

下期預告——慣性和創傷,帶來身心的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