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男孩愛讀書的好習慣?

晨曦22003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1.家長做榜樣,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家裡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建議爸媽們除了別總在孩子面前使用電子產品之外,還應該拿起書本去閱讀,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而且,這樣的親子時光會促進親子交流,也會成為孩子美好的回憶。

2.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櫃,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告訴他這是你的書,讓他建立對書的歸屬感。比如,我家每個房間都有書櫃和書架、書立,這樣能讓孩子在家裡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打造一個家庭圖書館,讓孩子沉浸在書的海洋裡,而不只是充斥著各種玩具。

家長也可以在週末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讓孩子多多受到好的影響。

3.挑選合適的閱讀書籍

早期閱讀啟蒙最好的書籍當然是各類精美的繪本了。但是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繪本,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家長花點心思。

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挑選繪本。一兩歲的孩子,最好是選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謠、兒歌來讀,讓他對書產生興趣;兩歲之後,就要選擇多樣化的繪本了,用不同的主題、風格、大小、顏色等,全面刺激他的大腦。其次是根據孩子的愛好挑選繪本。男孩子的話,比較喜歡車,那就給他多讀一些交通工具類的繪本,先讓他喜歡上讀書,慢慢地再過渡到其他類型的書籍。

4.每天固定時間陪伴孩子閱讀

閱讀需要儀式,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閱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我們家孩子小時候,每天固定的閱讀時間是睡前半小時。洗完澡,一切收拾妥當,我和孩子一起坐在床上,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一開始我讀文字,他看圖畫;等孩子大一點,會拼音認字了,我和孩子就各自看書。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朗讀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5.經典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可“做媒”

閱讀不能強迫,要適當引導。雖然前面說,家長儘量少帶孩子看電視,但是有選擇性看一些還是需要的,特別是一些經典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我家孩子四大名著簡本很小就讀完了,就是小時候先給他看了幾集《西遊記》《水滸傳》《大漢天子》《康熙大帝》等電視劇,還是一些好的電影等,等孩子的興趣上來了,有關名著和歷史的書,他自己就會很有興趣的主動找來去看。

6.鼓勵孩子讀後分享

輸入之後,輸出同樣非常重要。在孩子閱讀書籍之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者給大家講故事,來增強孩子思考能力、溝通和表述能力。我孩子小時候,每次讀完書,我就請求他給我講講,我們就饒有興趣地去聽,孩子就非常有成就感的給我們講,一開始孩子可能複述的不好,也要熱情積極的鼓勵,這樣孩子讀書的興趣就會持續下去,而且會越說越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而且對他後來寫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淡墨痕wl


我們家有個幼兒園大班男孩,今天我問他我說我們傢什麼最多,他說我們家人多,衣服多,書多。因為男孩大多數性格都比較活潑,如果能讓他靜下來看書實屬不易,我們每次去逛街看到書店時我會帶他一起進去,看一看,選一選,買上幾本書回來,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讀給他聽,就這樣慢慢養成了好習慣,每次他最期待的也是從書店買回的新書讓我讀給他聽。所以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我覺得主要環境很重要,要給他創造讀書的氛圍。還有就是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也要成長,愛學習,愛看書!


梅玫老師


以我們家孩子為例,分享經驗給大家:


兩歲多,開始上國學課程,養成睡前讀親子繪本的習慣;

先說說讀親子繪本,其實我們一歲多就開始了,一開始讀的是蒲蒲蘭繪本館的小熊寶寶系列,從“你好”到“拉粑粑”,開始帶著孩子探索身邊的小事兒,孩子很喜歡。習慣一旦養成了,不讀書上床,他都難受。

再說說國學的好處,一開始我們是抱著讓他學傳統文化,陶冶情操的看法。後來發現,國學讓他快速識字,只學了半年,三歲後,一些簡單的繪本,孩子就可以自己閱讀。這就讓他有了閱讀樂趣。很多孩子不愛讀,是不識字,沒法理解文字傳達的故事和美妙。

所以,讓孩子從小養成睡前親子共讀,並早早識字,這對養成讀書習慣非常重要。

其次,給孩子聽故事機,再從他喜歡聽的故事裡,選出該賣給他的書。

孩子玩時,故事機可以小小聲播放著,留意觀察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故事。男生可能喜歡《植物大戰殭屍》等,就可以買同款的書給他閱讀。

這一有一個小細節,一開始,孩子聽《植物大戰殭屍》系列故事,我和孩子爸爸都很擔憂,覺得這個故事“不太好”,但仔細聽了內容,不過是借《植物大戰殭屍》遊戲的名字,內容是搞笑的、科學的。

我們就大膽讓他聽,給他買書讓他讀。他慢慢愛上閱讀,等六歲的時候,這些漫畫對他就太淺了,他自己就開始探索更有意思的書了,比如兒童版《三國演義》等。

所以,孩子開始閱讀時,不要對孩子有太多限制,讓他一定去讀你認為有營養的好書。順著他的興趣走,相信孩子有天然分辨能力,只要愛上閱讀,慢慢讀的內容才會越來越深入。

<strong>

創造閱讀的氛圍比讓他讀書更重要。

一進圖書館,是不是你自然說話聲小了,看周圍人安靜讀書,你也願意拿一本,坐下來細細品味?孩子也一樣,如果家裡很多書架,他看到爸媽經常安靜讀書,他也會被閱讀吸引。

我們家先生非常愛買書,電視牆成了堆書的一面牆,孩子從小看書,看書就成了自然的事兒了。

如果以前你們沒有讀書的習慣,可以趁著培養孩子,也為自己挑選一些愛讀的書。大人和孩子一樣,也可以養成新的習慣。當然,一開始讀,一定讀自己愛讀的,可以是小說,甚至漫畫,關鍵是自己愛讀,不要讀別人推薦的所謂好書,再好的書,你讀不進去也沒用。<strong>

總之,培養男孩愛閱讀的習慣,讓他早早開始識字是關鍵。孩子一開始讀書,一定選他喜歡的故事,不要限制孩子一定讀“好書”。有了樂趣,才會有持續讀書的動力。這時,如果家裡有閱讀的氛圍,孩子愛閱讀的習慣就會固定下來,成為一生滋養他的行為。

我是@親子故事蓮君說 ,歡迎關注並轉發,也請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輕鬆教養孩子!


親子故事蓮君說


1、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主要是培養他們看書的興趣,小baby看不懂什麼,看不妨礙父母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

  •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買一些幼兒書,比如認識動物,認識顏色,認識事物這一類顏色比較鮮豔的卡片式的書。
  • 等孩子再大一點,可以買一些有故事性的繪本,只有圖畫的也行,有文字的也行。
  • 其實最重要的父母要陪著孩子看,給孩子念那些故事,一直堅持到孩子自己能學著主動去看書。父母陪著孩子一起看書不單單是為了看書而看書,更多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和愛,讓孩子對“看書”這件事產生興趣。

2、對於上學之後的孩子而言,培養孩子有自主性的閱讀最重要。臺灣教育界第一爸爸李偉文在他的書裡說過:“讓孩子養成一生閱讀的好習慣,只要大人辛苦兩三年就能實現的,尤其以開始有能力閱讀文字的小三、小四最為關鍵,這個關鍵時間一旦錯過,以後要培養就會更辛苦、更不容易了。”臺灣所說的小三、小四就是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在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養成一生閱讀的最好時機。

  • 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能自己在玩手機的時候,逼著孩子去看書,或者讓孩子把閱讀當成樂趣而不是懲罰,我身邊就有朋友,用“去看一小時的書”作為孩子玩手機過長時間的懲罰。孩子愛上閱讀的基礎一定是閱讀對他而言是快樂的、是享受的,而不是痛苦的。
  • 家裡多擺一些書也是對孩子有好處的。如果家裡隨處可見的是各類書籍,而不是手機、遊戲機、iPad,那麼孩子一定會對書籍產生更大的興趣而不是電子產品。
  • 上小學的孩子就好像一個移動的十萬個為什麼,好像他們對萬事萬物都有好奇,如果孩子產生疑問以後,父母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帶領孩子一起通過讀書的方式尋找答案,那麼孩子會覺得書是很奇妙的,能從中得到各種各樣知識,從而產生主動的閱讀。

虞木欣


培養男孩愛讀書的好習慣,需要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最重要的是幫他出面拒絕小夥伴們的打擾。

小孩子們都是很注重群體性的人群,如果你的孩子想靜下來讀書,可是鄰居啊,親戚們的小夥伴們恰好來家裡約他出去玩。這時你作為家長就應該要站出來,替他擋住小夥伴們的邀請,告訴他們:“XX要讀書了,下次再約你們一起玩吧。”

如果你置之不理,讓你的孩子自己去處理,那麼第一,出於小孩貪玩的天性,他會立馬放下書,跟小夥伴們出去玩。第二,他會很難辦,因為他也怕拒絕小夥伴多次邀請,會被小夥伴們孤立,擔心上學路上被小夥伴們嘲笑假認真之類的話。

由你出面,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一次兩次,你的孩子就會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培養男孩子讀書,可以先從武俠小說,《足球小將》,《名偵探柯南》等他們感興趣的書籍下手,切忌一下子就下猛手,什麼《史記》《論語》之類的,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他們書看的多了,自然會對高深的書感上興趣。

其次,閱讀習慣不要人為地去幹擾。

閱讀分為精讀,瀏覽,猜讀,跳讀,泛讀,囫圇吞棗讀。

如果你的孩子看書的習慣是囫圇吞棗讀,只讀自己喜歡的內容,比如講道理的不讀,寫人物神態外貌的不讀,直接跳到打鬥場面。

但不能否定囫圇吞棗讀就是錯誤的事情,孩子喜歡閱讀是好事,不管他怎麼讀,只要他願意讀,我們做家長的就要支持他讀下去。

我們最主要就是讓他對閱讀產生興趣,至於他怎麼讀,一開始先不要理。千萬別急著要他說出什麼感受,寫讀後感之類。你這樣做很容易破壞他對讀書的興趣,他覺得還不如出去玩呢!

第三,家長要扮演讀書種子的角色。讀書的氛圍很重要,就像圖書館容易讓人靜下心來讀一樣道理,周圍的環境是安靜的,爸爸媽媽都在看書,小孩自然也會拿起書來看。

最好能陪孩子讀同類書籍,這樣才能有跟孩子探討的話題。但要注意氣氛一定要輕鬆,藉助生活細節,自然而然把話題往書籍內容引。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喜歡讀書的最佳引子。別跟他們說什麼閱讀的重要性,做家長盡力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就行,硬性條件達標,孩子喜歡讀書的軟性基因自然會被勾引上來。


隔橋飛花


如何培養男孩愛讀書的好習慣?

培根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毛澤東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既然讀書這麼重要,那麼怎樣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

多買書、家長要勤於讀書、親子共讀。

多買書

要使孩子喜歡讀書、甚至愛上讀書,那必要的條件就是家裡一定要有很多書,家長可以諮詢愛讀書的家長、老師或自己搜索哪些書好看,買來放在顯眼的地方。我的一位同事,她經常給孩子買書,床頭櫃、床上、沙發乃至馬桶上面都是書,孩子不論到哪,映在他眼前的一定是書,所以,書就成了他最好的夥伴。

家長勤於讀書

身教重於言傳,要使孩子愛上讀書,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去讀書,也可以寫上自己的讀書計劃貼在牆上,每天完成後打上勾,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讀書像洗臉刷牙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認識的一位家長平時很喜歡讀書,週末的時候會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到小學時,他的孩子就是一個小書迷了。

親子共讀

孩子剛開始不喜歡讀書,所以作為家長,在開始階段每天都要和孩子一起讀書,不管是多忙,哪怕是隻有5分鐘時間,也要和孩子一起讀,這樣時間長了孩子才能愛上讀書,甚至是自己抱著書讀。

我的小妹每天都會給孩子讀書,有一次,時間比較晚,到家後我妹想洗洗睡吧,誰知小孩來一句:“媽媽,今天還沒讀書呢?”這就是堅持的力量。

讀的書多了,讀書時間長了,驚喜會不斷出現的!





葉子y


1、不認識字的孩子,可以先從聽書開始,家長給讀故事,或者聽一些軟件裡面的故事,比如:寶寶巴士、口袋故事、洪恩故事、啟蒙聽聽等,我家孩子小時候把這些裡面的故事都聽完了,現在一有時間就聽喜馬拉雅裡面的故事連載,很入迷,詞彙量語句積累了很多。

2、已經認識部分字,但已經學了拼音的孩子 ,老師讓他們每天大聲讀注音經典故事。

3、家長引導孩子或孩子自己看繪本、漫畫等,現在我孩子很喜歡看繪本和漫畫。

4、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觀察,理解一些經典不易懂的詞彙語句的意思。這個需要家長自身文學素養較高。


悟道情感


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講故事,堅持每天晚上講,慢慢大點兒會拼音了跟孩子一起讀,潛移默化,慢慢孩子會愛上讀書的,一定讓孩子讀他感興趣的書。


早秋微涼


之前我也不喜歡讀書 現在有事沒事會看自己一些喜歡的書籍 先從感興趣的入手 慢慢就會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