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全球幸福度第一的國家,幸福感從何而來?

打開手機,到處是讓人焦慮的信息。孩子們有上不完的補習班,年輕人爭著搶著做斜杆青年,中年人擔心著“被失業”,老人忙著幫子女帶娃。生活哪還有輕鬆可言?有人調侃說,唯有暴富可以解憂。但現實中很多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也會焦慮,甚至還得了抑鬱症。幸福和錢到底有無關係?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

揭秘全球幸福度第一的國家,幸福感從何而來?

日本人永崎裕麻在他寫的一本書中給出了答案。斐濟,這個人口僅85萬的南太平洋島國,雖然國土面積、經濟水平等都無法和大國相比,但卻多年位居全球最幸福國家的榜首(2017年WIN/蓋洛普國際調查)。當問及生活是否幸福,高達94%的斐濟受訪者回答自己很幸福,幸福度遠超其他國家。

作者永崎裕麻曾用兩年多的時間環遊世界,想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居住。最終,斐濟讓他留了下來,並在這裡一住就是12年。“這裡的人臉上所掛的笑容發自內心,無論聲音還是步伐都不慌不忙,很自然就被他們感染,心靈都被治癒。” 永崎裕麻在書中說,所謂幸福一共有兩種,一種是主觀幸福,一種是客觀幸福。客觀幸福是指有客觀條件支撐的相對幸福,比如有份好工作,或者收入高等等;主觀幸福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主觀感受,就是單純覺得幸福、滿足。斐濟人的幸福感即主觀幸福。據他分析,斐濟人的幸福感主要是源於以下四個習慣:

揭秘全球幸福度第一的國家,幸福感從何而來?

1、喜歡分享 ,沒有私有概念

在斐濟,沒有私有的概念,一切都是共享。我的東西是大家的,你的東西也是大家的。無論誰家買了車,都和附近的人一起共有。不僅是財物共享,甚至包括孩子,也是孩子多的家庭與沒有孩子的家庭一起共有。金錢也好,土地也好,孩子也好,什麼都是大家共有。

2、活在當下,無問過去與未來

斐濟人不關心過去,也不擔心未來,只專注於當下。但這樣的人生觀也造成了一些問題,工作中除了錯誤也不去反省,反而安慰自己“都已經過去了”。對於未來也完全沒有規劃,他們不存錢,對健康也不太注意,口頭禪永遠都是“別擔心,開心就好”。這種習慣的結果就是造成了貧困和健康問題,即便這樣他們還是覺得很幸福。

3、性格粗放,做事不拘小節

在斐濟,餐館直到中午才開門的情況很常見。他們做事也不太注意細節,點餐時端來的食物很少和點餐時一致,計算的金額也常常出錯。就連護照上名字和生日都能寫錯。

4、友好指數高,四海皆兄弟

揭秘全球幸福度第一的國家,幸福感從何而來?

斐濟人非常友好,走到街上,經常有不認識的人和你打招呼。聊起天來,即使剛認識五分鐘,也很快變成老相識的樣子,完全沒有拘束。與工作和家務的“慢動作”相比,斐濟人在建立人際關係方面可以說是“光速”。

永崎裕麻分析說,斐濟人之所以感到幸福主要就是互相依靠,還有非競爭性的社會環境。日本社會是非常重視學歷的,孩子們從小就在一個競爭性的環境裡生活,導致幸福度不高。斐濟的孩子們在學校裡也有考試和成績排名,但他們在學校生活之外還有血緣上的、地域上的、宗教上的各種社會關係,大大沖淡了學校裡的競爭性。因此,這裡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不和別人比較,他們的自我肯定感很高,既自信又幸福。

其實,斐濟人這種專注於當下,不後悔、不焦慮的思維方式還是借鑑意義的。我們總是習慣於規劃未來,回顧過去,做事之前思後想,反覆琢磨,這樣就讓自己活得特別累。其實,有時候不如放空自己,跟隨內心的指引,順其自然地生活。另外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那種相互依賴,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弱小的,人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和侷限性,只有互幫互助才能互相成就,並在密切關係中自然產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