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母校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精神武裝,也包括身體的成長”

“我的整個校長生涯,包括支教生涯,這些理念最初形成的地方就在浙師大”

“各行各業都有佼佼者,他們無非就是在各自專業的道路上,鑽的更深,研的更透,走的更遠”......

10月25日,浙江師範大學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陳立群回到母校,與師生們分享他近40年“不為功利,不求功德,只為心願”的育人理念。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一個個震撼心靈的故事,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場景,報告會現場爆發的掌聲如浪濤般經久不息。

浙師大黨委書記蔣國俊為陳立群校友頒發客座教授聘書,並發表講話。畢業於陳立群校友支教任校長的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現就讀於浙師大經管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的李春花同學,浙師大研究生支教團代表胡馨文同學先後發言。報告會由校黨委副書記沈希主持,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幹部、科級幹部、師生代表等共同聆聽了報告會。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我們走出去一定要比別的學校的老師都要教得好,不為別的,只為我們是浙師大的!”

1977年,陳立群考入浙江師範學院數學系,“精神的豐富填滿生活的艱苦”是他大學期間最深的感受。回憶起大學生活,陳立群最難忘的是每天在東大教室的晚自修和通宵學習;是每天早上不少於1600米的晨跑。“學習給了我良好的知識,體育給了我健康的身體”。重視學習同時強身健體,這也是陳立群在教育生涯中一直堅守和傳承的教育模式。

陳立群認為,作為師範大學的師範性一定要強化,我們就是要培養更好的人民教師。本科畢業時,數學系772班全班同學約定,走入社會一定要比別的學校的老師都要教得好,“不為別的,只為我們是浙師大的!只為我們是數學系772班的!”回憶起在母校學習生活的歲月,陳立群覺得自己一路走來,正是浙師大的辦學精神為他確定了行動方向,他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還有母校持續不斷的關懷。“我的教育理念最初形成的地方就在浙師大!”陳立群激動地說。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教育更多的是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人在困境的時候,只是需要一個機會,我就要想辦法去為他們創造這個機會。”

從一名普通的數學老師,到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從杭州學軍中學,到支教貴州苗鄉,陳立群用腳步丈量連綿群山,用真情增添了支教溫度,用改革發展守牢了教學生命線。三年間,陳立群秉持宏志教育理念,殫精竭慮加強學校管理,改善師生生活條件、努力營造學習氛圍、狠抓教學質量提升,臺江民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利用政策、資金等各方面資源,擁有文化才有能力掌控財富,駕馭財富,融入現代,擁有文明。”很多人會疑惑他為什麼會放棄百萬年薪而選擇支教,而陳立群給出的答案是,“教育是國家長治久安持續發展的基礎,可以促進民眾整體文化素質水平的提升。人生而平等,在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中,旁人有給予幫助的責任和義務,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機會,這點非常重要。”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相比於大城市的孩子們擁有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臺江的孩子因為當地經濟文化水平落後,整個社會和家長們普遍不重視教育,導致學生不僅基礎差而且惰性強。有近3000人的村寨,直到2014年才走出第一位大學生。為了找出教育意識淡薄的根源,他挨家挨戶家訪,竭盡所能地幫助村裡的孩子,告訴家長們知識的力量、教育的重要性。

每年的高考結束後,陳立群就會帶著老師們挨家挨戶送喜報,放鞭炮,為考上大學的孩子戴上大紅花,與當地群眾分享升學的榮耀。現如今,臺江民中已經從當年的墊底中學一躍而起,學校一本上線人數從個位數到百位數,學校的高考增量從全州末尾衝到全州第一,打出一場漂亮的高考“翻身仗”。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治貧先治懶,脫貧先脫愚。作為教育者還要再加一句,育人先育己。”

報告會上,陳立群回顧近40年的教師生涯,給現場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他認為,人本質上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教師本質上是一名精神工作者。“現在作為物質、金錢、名譽、地位的‘物’已經都具備了,但是承載‘物’的德還沒有完全養成。”所以,陳立群要抓立德,抓學生們的精神教育。

從“宏志班”到“宏志校”,陳立群將一路走來的實踐概括提煉成“宏志精神”並投入心血加以研究。“宏志精神”三個核心詞是理解、主動、勤奮,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高昂志氣、高雅志趣,關注百姓困難、倡導刻苦精神、完善健美人格、體現教育公平。“辦宏志班就是希望給生活於困苦中的孩子們一個機會,事實證明這些孩子都非常爭氣,第一屆宏志生中51個孩子45個上了重點大學,其中一個裸分直接上了清華大學。”

在臺江民中的日子,陳立群來的比誰都早,回的比誰都晚,在思考學校、學生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不斷更新理論知識,提高管理水平。他給自己定了三項任務,首要任務就是管理好臺江民族中學3060名學生;然後是,幫助臺江激活教育的造血功能,培養一支優秀的校長、教師隊伍,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最後,撬動社會的底層,讓苗鄉百姓認識到教育的意義,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耕讀傳家的良好風氣。

“作為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我們要立足課堂,心繫天下,遵道而行。我認為,教育的道,首先是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然後是教育教學規律。”陳立群向在場師生拋出兩個問題:“學生的品德是如何形成並進步的?學生又是如何學習的?”陳立群勉勵師範生們好好修煉基本功,增長學識,認真思考這些教育問題,“真心希望,未來我的支教接班人也來自浙師大!”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對陳立群的召喚做出熱情回應。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有您在,我們就不怕!您是我們的定海神針”

“在見到陳校長之前,我們都想象陳校長是個什麼樣的人,他能改變我們學校年年高考全州墊底的現狀嗎?我們會有希望考上大學嗎?”剛上高二的李春花和臺江民中的同學們一樣,都沒有想到,陳立群的到來,會讓他們的命運有了如此大的改變。新建綜合樓和寢室樓,食堂從1個變成3個,熱水從無到有,教師教學工作步入正軌、加強體育鍛煉……不破不立,陳立群的“雷霆手段”接踵而來,直擊沉痾,改善了苗鄉孩子的教育條件。

“校長說,人應該志存高遠,而我們苗疆的孩子更不應該被大山遮住視線,阻擋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走出去,看看山外的世界,看看不曾見過的風景。”匯聚著夢想的志向林在同學們的呵護中茁壯成長,陳立群的每一次加油打氣,都讓李春花和同學們相信,“我們與大城市裡的孩子沒有什麼差別,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正因為陳立群“暖爸”般的關懷,臺江民族中學的孩子們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定位。“剛入校時,我們因自己是臺江民族中學的學生而難以啟齒,到現在我們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是臺江民中的學生,我們以臺江民中為榮,以陳校長為榮。”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這個決定不是心血來潮的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斬釘截鐵。”

和陳立群一樣奮鬥在支教路上的,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21年接力跑,對口幫扶廣西龍州,一群人將萬千微光聚成一團炬火,照亮了邊境龍州的教育星空。他們幫助龍州提前5年通過義務教育發展評估,實現教育脫貧,陪伴龍州成為廣西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見證了當地正將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夢想變為現實。

“陳校長說,沒有愛和責任,做不了教育,更做不好教育。”回憶起自己的支教初心,浙江師範大學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胡馨文立志做像陳立群一樣的初心“守望者”,一生只做一件事,然後把它做好,用愛和責任為教育注入精神的力量。胡馨文激動地說:“做教育事業的忠誠愛人,陳立群校長是幸福的,浙師研支團是幸福的,所有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浙師人都是幸福的。”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堅守初心,堅定信念,保持對學生的愛和責任感始終如一。

兩個小時的報告會,掌聲不斷。最後,蔣國俊做總結講話。他指出,陳立群校友的先進事蹟,集中展現了共產黨人初心不渝、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突出體現了教育工作者潛心育人、傾心付出的責任擔當,充分詮釋了浙師人務實、求實、紮實的優良品質。浙師人要進一步強化學習教育、重溫初心使命,審視自我、加強學習、拓寬格局,將個人奮鬥融入學校發展、融入祖國建設。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崇高的教育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蔣國俊對深入開展“學立群校友、守育人初心、擔教育使命”活動作出部署。要堅守師範教育本色,涵養不忘初心、心懷大愛的教育情懷,牢牢守住師範教育本色,扛起服務浙江教師教育使命,讓師範教育的底色亮起來;要磨鍊教書育人本領,體悟樂教善教、因材施教的為師之道,深入開展“立德·育德”工程,忠誠教育事業,精習師範技能,提升育人能力,立志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築夢人;要深挖辦學興校動能,永葆專注事業、擔當奉獻的奮鬥精神,緊跟時代步伐,主動擁抱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刀刃向內推動自我革命。

沈希指出,根據深入開展“學立群校友、守育人初心、擔教育使命”活動要求,全體師生員工要迅速行動起來,掀起學習宣傳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的熱潮。我們要把開展向陳立群校友學習活動與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車俊書記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切實增強幹事創業、奮鬥擔當的責任感、使命感,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教育的新時代職責使命,滿懷激情投身學校“創優爭A”攻堅戰,奮力譜寫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2019年10月25日

“我的教育初心在浙師”

陳立群學長座談會

10月25日上午,“時代楷模”、數學77級校友陳立群返校座談會在浙師大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會議室召開。校黨委副書記朱堅主持會議。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是許老師!”“邢老師,每個學生都像您的子女一樣。”……剛走進會議室,陳立群一眼便認出了當年教他的幾位老師,闊別多年再相見,他緊緊地握住老師們的手,親切地與他們一一交談。

“昨晚住的酒店,推開窗就能看到尖峰山,想起當年2000多名學生一起參加爬山比賽的場景,我還取得了第17名的成績。”回到母校,陳立群倍感親切,熟悉的場景讓回憶湧上心頭:坐著載重50噸“通透”的大貨車來報到、道路邊“歡迎新同學”的標語、來接站的學長學姐,往日來浙師求學的情境仍歷歷在目。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無論是在創辦浙江首屆宏志班還是赴黔東南義務支教,陳立群說,這份教育初心的起源在浙師。從本科4年到學習研究生課程再到創辦宏志班,他對母校一路以來的培養和支持充滿感激。他至今還記得畢業前的班級約定:“我們走出去,一定要教的比別的學校的老師好,不為別的,只為我們是浙師大的,只為我們是數學系772班的。”陳立群始終牢記他們的約定,不忘教書育人的初心,教好書,做好教育工作。

回憶起支教剛開始的那段“清靜的日子”,陳立群稱很充實,不被外界打擾,可以安安心心地陪在學生身邊。面對接踵而來的榮譽,陳立群說自己始終只是一名普通的數學老師,一位平常的支教工作者,做好教書育人這件事,一切“只為心願”。

“只要你‘認定’做老師,就要一路走下去。”作為學長,陳立群不忘再三叮囑現場的學弟學妹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功利心、目的性,做教育更是如此,哪怕過程中有困難和寂寞,也要“認定”,要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在專業上比別人鑽得深、研得透、走得遠,成為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每次回來,看到母校發展得越來越好,我都感到由衷地喜悅,在浙師我永遠是學生,在老師面前,我永遠是小輩。”真情流淌中,陳立群憶往昔歲月,共敘母校恩、師生情,傾訴“不辭長作浙師人”的自豪,感恩母校老師的拳拳愛心和百般關懷,也祝願母校的未來更加美好。

朱堅首先代表學校向陳立群校友當選“時代楷模”表示熱烈祝賀,並感謝他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回到母院和大家座談。他指出,陳立群校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礪學礪行、維實維新”校訓精神和“厚德、仁愛、崇師、弘毅”價值追求,是全體浙師人的驕傲,也是全體浙師人學習的楷模。希望全校師生迅速掀起學習宣傳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的熱潮,在學校“創優爭A”、奮力建設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征程中作出新貢獻。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陳杰誠代表學院歡迎陳立群回家,在介紹完學院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後,陳杰誠表示學院已經組建“陽光助學支教團”赴臺江縣民族中學支教,為黔東南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將教育的本質體現得淋漓盡致,潛藏著真正的教育大愛。”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躍良講述了陳立群與教育教師學院的淵源,他說,學院成立了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將進一步做好體現教師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也希望得到陳立群的支持。作為陳立群在浙師大中澳班的同班同學,繼續教育管理處處長葉志雄激動地將打算籌備“浙師大中澳班成立20週年”的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老同學,葉志雄說,立群同學引領了教育事業,他的精神值得被更多浙師人傳遞,我們要培養出更多出色的接班人接力支教事業。

浙師大舉行“時代楷模”陳立群校友先進事蹟報告會

“我印象中的立群一直是勤懇讀書、踏實學習的好學生。”曾給陳立群所在班級輔導過《高等代數》和《近世代數》課的陳淼森回憶道,當時陳立群就讀的數學772班非常突出,班級風氣好,學習氛圍濃,榮譽感和凝聚力也很強,“老師為有你這樣優秀的學生感到自豪,師大更是以你為榮。”陳淼森說。談起自己的學生陳立群,邢怡琴滿臉的驕傲,她說如今班裡很多同學都成為了教育行業的佼佼者,而陳立群更是榜樣中的標杆,希望在座的同學們都要好好向學長學習。既是師長又是好友,樓世洲表示很有幸能與陳立群攜手共進,在為長河高級中學教師制定“師資培養計劃”的過程中,他對陳立群的高要求和周全考慮印象深刻,真正關心每一位老師,陳立群的每個想法都為了教師的成長。

榜樣的力量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師生,在自由交流環節,幾位同學紛紛表示以後想加入支教隊伍貢獻一份力量,而陳立群也分享了自己對建設教師隊伍“三項任務”的高要求,鼓勵學弟學妹們紮實現階段的學習,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打好基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學院領導、離退休教師代表和部分學生代表參加座談會。

數計學院老師鄭園園:

“我就是一介書生,我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書,做好我自己的教育工作。”今天,我深深地為立群學長對學生的大愛、對教育的大情懷和對育人事業的大格局所震撼和感動。確實,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僅依靠熱情和激情是不夠的,需要心懷家國的教育情懷、遠見卓識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作為一名師範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承擔的是培養人師的重任,應當時刻牢記教育之道,牢牢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落實好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為培養新時代有情懷、有學識、有擔當的教育工作者而奉獻智慧和力量。

行知學院老師胡輝:

無論是“人生而平等,教育要做雪中送炭的事”,還是“立人先立德,扶貧先扶志”,這既是陳立群的教育“宣言”,更是他的使命擔當。他“不為功利,只為心願”,始終堅守教育初心,保持著對人民的赤誠之心。黨員幹部不論在哪個崗位,從事哪類工作,都要牢記黨員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忠於職守、甘於奉獻,爭做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

幼師學院學生方文斌:

“花甲進廟鄉,燭照學子路”,陳校長就是一道曙光照亮了一群孩子,他改變了臺江民族中學的教育現狀。他說,他感恩高考,想給學生好的機會,想要教育公平。“教人無問貴賤,育人不分貴賤!”這樣的精神深深觸動著我,即將畢業的我參與“碩師計劃”,即將去農村學校任教,陳立群校友的講話讓我更有信心更有決心去服務農村學校,我希望能把陳立群校友的“時代楷模精神”帶到更遠的地方,把“六秩芳華,教澤天下”的浙師精神帶到更遠的地方!

人文學院老師盛燦燦:

如果不是陳學長的支教故事翻開了過往,我無法意識到,內心裡對龍州的懷念,是如此深切。離開龍州已近7年,不知道老師們有沒有變了模樣,學生們是否還在談論理想?當年播下的希望的種子,是有多少已經發芽成長?很幸運成為1/18325,為大山裡渴望走出去看世界的孩子們助力,很幸運能為祖國需要,與研究生支教團相遇,我們也將以陳學長為榜樣,秉承育人初心,擔當樹人使命,將逐夢龍州的故事傳承下去。

數計學院學生朱淑雅:

今天看到陳立群學長的我十分激動,早已聽過關於他的故事,沒想到我還能親眼見到他。作為一個來自貴州的孩子,我深知大山裡教育的落後,也明白陳立群學長的到來對當地孩子的意義。他的愛心與責任感令我感動,我要向他致敬,向他學習!我也會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努力提升自己,最後回到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

記者 | 陳路暢 姚盼菲 錢浩楠 徐潤喆

攝影 | 方以琮 徐鴻軒

視頻 | 傅棟 陳林炫 吾恆玥 黃健 李晨 孟子煦 王中輝 羅正浩(實習) 陳櫻芝(實習) 王松迎(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