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產業向智能化、全球化轉型

中國家電產業向智能化、全球化轉型

2019年,世界逆全球化暗流湧動,各種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在國際貿易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情況下,中國電子家電企業依舊保持著穩中提質的發展勢頭,成為中國外貿領域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的代表性行業,也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經貿競爭與合作的中堅力量。

在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影響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家電產品(白色家電,不包括彩電等視聽產品)出口總額為751.2億美元;2019年1-7月中國家電產品(白色家電,不包括彩電等視聽產品)出口總額為467.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事實證明,經過40年的長足發展,中國家電產業在應對風險時韌性十足。

產業優勢明顯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用電器分會秘書長周南介紹,2012年後,世界家電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形成日、歐(美)、韓、中四維競爭格局,日本家電產業江河日下,逐步退出家電產業競爭;歐美企業暮靄沉沉,儘管其在歐美市場優勢依舊,但由於其採取高成本運作方式,缺乏製造規模等硬傷,只能通過重組和調整來保住原有市場,GE和格蘭傑等傳統品牌更是被海爾和海信等中國企業收購;韓國企業一枝獨秀,三星和LG在各類家電產品中增長迅猛;中國家電企業蒸蒸日上,依靠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儘管單個企業與歐美和韓國企業相比仍有差距,但整體優勢地位不可動搖,同時憑藉價格和質量在新興市場優勢明顯。

“中國電子家電產業憑藉在產品研發、智能製造和品牌建設方面的不斷投入,擁有雄厚的製造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2018年,中國家電產量規模佔全球份額接近60%,貿易規模佔全球份額超過30%。通過智能製造,中國家電企業不斷提高自動化、標準化、精細化、數子化製造水平。2016年美的收購全球頂級機器人企業庫卡。中國家電企業不但將先進的製造設備應用於自身,更是進入智能裝備市場,為全球製造企業提供機器人等先進製造設備。”周南表示,憑藉製造規模、製造能力、研發投入,在節能、製冷效果、舒適度、靜音等方面,中國品牌的綜合性能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價格、質量和設計創新方面競爭力優勢明顯。

家電產業向智能化快速轉型

中國家電產業向智能化方向大步前進,中國家電產品也無疑是最有潛力的智能產品。目前在中國,43%的電子產品消費者擁有至少一種智能設備,91%的人在家中使用智能手機,超過50%的人擁有平板電腦,接近40%的消費者已擁有智能電視,傳統白電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速度在中國也明顯提升。

“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在2020年後以智能化為核心的產業升級確立,將在功能上顛覆傳統家電的使用理念,帶來巨大的家電更新需求。此外,中國家電產業的不斷擴張、國際品牌份額的不斷增加,也將極大提高中國家電企業的議價權。”周南表示,國內需求和消費能力的快速增長也將使中國家電企業在研發和創新方面從追趕者變為引領者。預計2020-2025年中國家電產業將迎來一輪新的增長週期。

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家電產品達204.8億美元,佔中國家電產品出口總額的27.3%。

“5年間,我國家電產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從2012年的接近150億美元(148.9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超過200億美元,增幅為37.5%,成為金融危機後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其中對越南、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等24個國家的出口額均成倍增長。”周南表示,2018年中國家電產品出口規模接近和超過1億美元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到了38個,其中2018年對印度出口達22.7億美元,對俄羅斯出口達17億美元,對泰國、印尼、波蘭、阿聯酋和越南的出口也超過10億美元。

加速全球化征程

”近年來困擾中國家電行業國際化的主要問題是自主品牌的建設問題。”周南表示,全球化經營要求企業構建品牌的全球化、供應鏈的全球化、研發的全球化、數據的全球化。品牌的全球化一方面要求品牌宣傳的全球化,包括在國際主要展會上採取宣傳措施、重大賽事及重大國際平臺的品牌推廣意識;另一方面要求品牌併購的全球化,通過多品牌運作直接切入品牌競爭的核心領域。供應鏈的全球化則更強調企業的全球佈局能力。而研發的全球化不單要求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吸納、海外研發中心的建設,更要求在理念上搭建全球化的研發平臺。

周南認為,40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從代工到生產自主品牌,從海外建廠到全球化營銷,積累了寶貴而豐富的國際化經驗。中國家電產業國際化的行業優勢已經形成。隨著近年來跨國併購不斷增加,中國家電產業將抓住世界家電格局變化的戰略機遇期,通過全球佈局在不久的將來引領世界家電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