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改革,看永濟如何闖關

旅遊改革,看永濟如何闖關

國慶期間,永濟旅遊景區內遊人絡繹不絕 。

氣貫黃河的鸛雀樓、婉轉絕美的普救寺、記錄歷史的黃河大鐵牛……這些享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旅遊資源和文化遺產,為永濟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作為山西省唯一的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永濟市目前已形成了以黃河文化為依託,鸛雀樓、普救寺、黃河大鐵牛等景區為主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以五老峰、神潭大峽谷、王官峪、雪花山等景區為主的東線山水休閒旅遊區。

憑藉豐厚的旅遊資源,永濟一躍成為國內旅遊界新秀,旅遊業也成為永濟市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為了不斷放大永濟的旅遊產業優勢,也為了響應全國上下的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永濟著力推進旅遊產業的改革轉型,尤其是對永濟市國有旅遊景區進行了體制機制改革,準備實現旅遊產業的一次大闖關。

重尋座標 轉變觀念闖市場

“這次對於體制機制的改革,首先是基於當下旅遊市場發展趨勢的一個改革。”永濟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李全洲說。

近年來,人們的旅遊方式和需求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前以觀光旅遊為主,現在發展出自駕、戶外探險、人文體驗、體育旅遊、親子游等,並拓展出健康養生、尋求文化消費等多種內涵的休閒旅遊方式。

“不得不說,永濟市的旅遊產業縱然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遺產優勢,而且發展起步早,但是產業盈利模式仍以‘門票經濟’為主,過夜遊客還是相對較少。”李全洲說。

據他介紹,來永濟旅遊的遊客還是以周邊陝西、河南和山西本地人為主。大部分遊客到了永濟後都是一日遊,最常見的旅遊模式是遊客買一張門票進去參觀之後,頂多在永濟景區附近吃一頓午飯,大部分都是離開永濟,夜宿運城市區或者直接回家。

顯然,永濟的旅遊產品無法滿足遊客逐漸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永濟旅遊景區的機制體制僵化落後,導致永濟旅遊發展後勁乏力。

在全國範圍內,旅遊資源就其管理來講涉及到文物、土地、林業、農業等部門,一個綜合性的旅遊區往往會涉及到多個部門的管理。由於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機的結合與協調,在景區的規劃與建設等過程中,就形成政出多頭、各自為政的局面。

過去,永濟市對轄內各個國有景區的歸屬劃分大多按照其屬性、特點來進行。比如,位於蒲州鎮的蒲津渡遺址博物館,在被開發為旅遊景點之前,因為館內展品大鐵牛是唐朝開元年間的文物,屬於永濟市文物局管轄;位於永濟市東南的五老峰,在被開發為旅遊景點之前,歸屬永濟市交通局管轄……

“永濟各個景區的管理政出多門,景區的負責人基本都是行政單位負責人兼任,這就導致景區發展過程中既無法形成合力,專業化程度也相對較低。”永濟市全域旅遊發展辦公室的孫翔宇說,“這就造成了各個景區之間的相互協調性差,整個旅遊缺乏統一性、協調性,而且招商引資也難以實現,確實讓永濟各個景點的發展難以為繼。”

雖然在2007年,永濟市委、市政府組建過“旅遊集團公司”,但是這種組建並未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運行,而是一種簡單的劃撥,導致該公司在2012年運行就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這樣的現狀,不斷倒逼永濟旅遊景區、旅遊產品轉型升級,旅遊供給側的改革思路必須從“數量導向”調整到“效率導向”上來,優化資源配置,優化旅遊產品,使其更加切合消費者旅遊消費升級的需求。

“要優化資源配置,要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市場說話,理順體制、活化機制,創新符合市場經濟要素、有利於景區長遠發展的治理模式。”李全洲說。

勇於突圍 苦練內功強筋骨

基於這一背景,2016年10月,我省省委、省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推進旅遊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發佈的《2017年全省旅遊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方案》兩個指導性文件,運城市委、市政府也發佈了《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由此,永濟市委書記徐志英提出了“旅遊突圍”戰略,自此永濟市開啟了破解旅遊發展難題,理順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的改革之路。

永濟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孫中全任組長、市委副書記付剛任常務副組長、分管旅遊副市長張立功任副組長及相關職能部門任成員的“國有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領導組”,組織謀劃改革相關事宜。

當年11月,由領導組的副組長張立功帶隊,領導組前往河南欒川、江西婺源、重慶武隆等地,考察學習了這些地區在旅遊景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的先進經驗。

這次考察讓領導組成員對永濟旅遊的發展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啟發了思路,明確了方向。更重要的是,這次考察為永濟的機制體制改革方案夯實了理論及現實基礎。

隨後,2017年1月,永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永濟市國有旅遊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改革思路,建立符合永濟市實際的國有控股旅遊集團公司——山西鸛雀樓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鸛雀樓公司”),進一步加強人財物與責權利相統一,明晰公司職能,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專業化管理,創新經營機制。

通過股權轉讓、企業改制、資產重組等方式,以建立的鸛雀樓公司作為經營主體,負責永濟市鸛雀樓、普救寺、五老峰這3家國有景區的市場化經營工作。該公司將對3家成員企業實施統一管理經營、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宣傳促銷、統一人事財務、統一招商引資。

可見,永濟對於旅遊景區的改革邏輯,其實是要做到“兩權分立”,實現管理和經營的分離,逐步抽離“國有”色彩。

“國有”色彩的抽離,從鸛雀樓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的人選開始。該公司的管理層人員從永濟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中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產生,選舉產生的人選不再擔任原職務,不享受原待遇、編制、人事關係、檔案工資及各種保險。同時,註銷3個景區事業法人,撤銷事業單位。

鸛雀樓公司成立後,繼續清算國有資產,將3個景區的全部資產納入轉企改制範圍;在安置好3個景區原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不斷理順文物管理體制……

“將永濟市3家國有景區轉變為市場化經營,讓永濟旅遊從原來的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亂局中,真正脫離、演變為在市場競爭中的純粹運動員,更重要的是一改過去政出多門的管理亂象,一套班子管理,全靠市場說話。”李全洲說。

合縱連橫 資本運作造航母

“‘全球華人婚禮目的地’這個項目,是鸛雀樓公司在建的重大項目之一。”鸛雀樓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說。

據介紹,“全球華人婚禮目的地”以普救寺這一景區的愛情文化為基底,依託永濟市豐富的旅遊資源,引入國際先進的婚禮目的地理念,以鸛雀樓、普救寺、五老峰以及伍姓湖為觀禮背景,建設各具風格的儀式殿堂集群,通過形式新穎、內涵豐富的婚禮儀式,打造獨具特色的婚禮服務品牌。

項目內不僅包括儀式殿堂集群、一站式婚紗攝影基地、國際品牌酒店,還設有一站式婚禮婚宴中心、國內首座婚禮主題購物中心、婚禮目的地規劃展示館等多項配套設施。該項目投資規模將達到10億元。

“這是鸛雀樓公司與派臣(上海)投資管理公司合作的一個重要項目,是鸛雀樓公司積極對接外部資本的一個重要成果。”該負責人說。

除此之外,鸛雀樓公司積極與省文旅集團協商合作,將鸛雀樓與普救寺、蒲津渡遺址捆綁,重點實施遊客集散中心、露營基地、演藝中心等項目建設。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這個大平臺,積極推進旅遊景區跨行業,實現吃住行遊購娛的一體化發展,鸛雀樓公司及永濟旅遊產業正在努力實現資源整合、資本運作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該公司全面加強與歡樂谷、華僑城等有意向的知名企業對接,合作完善永濟旅遊產業鏈條……

資本的進入,將使永濟旅遊景區存在的設施設備老化、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得到顯著改善。成熟旅遊企業的對接,將使永濟旅遊在產品提升優化和營銷管理創新方面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體制機制改革道阻且長,永濟旅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這場旅遊產業的闖關中不斷展現著永濟旅遊的作為與擔當。

評論:

跳出旅遊看改革

近年來,消費者對旅遊逐漸多樣化、立體化的需求,讓旅遊產業中的“門票經濟”不再適應當下的旅遊市場發展趨勢。

基於這項變化,永濟旅遊機制體制改革最淺層的訴求和目標即是突破自身旅遊產業的不充分和不平衡,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優化旅遊產品,發展全域旅遊,使其更加切合消費者旅遊消費升級的需求,以此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旅遊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確實如此。然而,我們不妨轉換一下視角,跳出旅遊產業去看旅遊改革,會發現改革的意義空間更為廣闊。

一方面,我們站在旅遊產業之外,看本次旅遊改革的模式。永濟旅遊改革模式主要是成立一個權責清晰的主體,擺脫政出多頭對永濟旅遊發展的束縛,擺脫旅遊生產要素固化的負面影響。

在旅遊產業中,管理方式固化,體制機制固化,甚至固化成為部門利益,這種現象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嚴重束縛旅遊產業的發展。

永濟旅遊此次成立權責清晰的主體,更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經營、管理體系,是體制機制的全面創新,即通過圍繞旅遊市場進行資源配置與管理的體制機制的全面創新,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機制。

加之,旅遊產業本身輕、小、靈的產業特點及產業本身的窗口效應作用明顯,從旅遊產業的體制機制改革入手,對促進全社會市場管理體制機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另一方面,我們站在旅遊產業之外,再來看本次旅遊改革的目標。顯然,本次永濟旅遊改革的目標是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全域旅遊,不僅僅是字面所表達的空間、地域上的全面,更不僅僅是旅遊要素的全面。

全域旅遊首先是一種理念,是把旅遊業作為一個能夠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優勢產業的理念,而不是僅僅把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一個一般產業來看待。

其次,全域旅遊是一種發展模式,是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其關聯帶動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發展模式。從永濟目前推進的“全球華人婚禮目的地”項目看,包含旅遊、購物、展示館、攝影基地等橫跨多種行業要素。

全域旅遊讓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性越來越強,旅遊產業“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越來越凸顯,是一個關聯全局的重要產業。全域旅遊動員社會各個層面全面參與到旅遊發展中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的發展局面,而不是旅遊業孤軍深入地發展。在管理方式上,要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而不是相互掣肘制約的管理方式。

再次,全域旅遊能帶來文明的全面提升,即通過旅遊產業的改革發展,不僅使生態環境得到復原,而且促進社會生態的進一步好轉,以及人的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