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蘇北農村拆遷後集中居住的觀點持反對意見,你覺得會是什麼原因呢?

社會百態手記


蘇北,大概面上講多數是各地遷徙的流民,原因是蘇北平原形成片只有幾百年,另外千百年尤其近三四百年幾次戰亂,流民抱團遷徙到無人荒灘蘆葦蕩,形成以江淮官話為基礎的蘇北話,以及混合官話的江南方言。舉個栗子,江寧鎮江常州蘇州松江一直是江南名城,現在你聽到還剩幾個吳語,吳儂軟語只能聽聽評彈了吧。

為什麼講歷史淵源,這跟目前蘇北現狀大有關係。沖積平原不是一天形成蘆葦塘灘塗鹽鹼地也不是幾年就能變良田的,鐵路公路自然也滯後發展受限,而本身也不是故土,難離自然不存在了,有條件有機遇各回各家或往更好的地方。插一句,上海中國最大移民城市,多數人是戰亂或活不下去逃到上海的,蘇北最多,有點諷刺,當時有租借地。

有能力有出路的都走了,剩下的要麼是老實種地的,要麼是鄉宗勢力實力強。和所有歷史一個套路,能被倚重的自然不是普通老實巴交,腦子活絡能扛事有想法才是各方利益集團爭取的。

問題到這裡,即將進入智能化信息化的現在需要家庭為主的小農莊還是合作社為主的大農場?需要農民還是高學歷農業工人?答案顯而易見,社會大勢所趨,分散經營的農業扛不住人工成本,而機械智能化設備以可見的速度成本快速下降。

蘇北農村,沒有行政化的規劃外力推動不可能改變。新農村,是一個概念化的藍圖,好經不能念歪,自然需要頂層設計,完全依靠地方自行推動難免各種問題,農村,最大價值是土地資源,是人力資源,房子的價值依託於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教育資源,以及人文環境。所以矛盾點在於新農村住房設計,安置區位,生活保障。遠近高低自然各不同。

統一回復:

古徐州揚州與今時並不是一樣,地理上蘇北平原是沖積平原,經過幾千年尤其是近千百年由點到面才逐漸成型,開始大規模人口遷徙居住和繁衍不過是四五百年的事情,這是實際古歷史及地理知識,都可以查的到,不是信口胡說。

元末明初,朱元璋擊敗張士誠及陳友諒前在名義上以元朝諸侯朝廷名義討伐,這是歷史,遷徙江南之地百姓尤其蘇州也是歷史。而蘇北平原當時是蘆葦蕩鹽鹼荒地溼地沼澤地,也是長江洩洪區域,有段時期黃河奪淮入海經過徐州,所以徐州有古黃河舊道,商貿發達的古揚州距離海岸線很近。再說南通,南通地域當時沒有現今這麼大,因為狼山近出海口有過小規模水師駐軍,但當時長江江面比如今寬闊很多,暗沙也多,長江仍以太倉港及江陰黃田港為主,其中因江面到江陰驟然變窄,所以至今有駐軍作為要塞之地。崇明島此時仍是流沙不定。參考以上地方誌可以看到具體描述,我不是研究古地理,不多說了。

各位網友熱情洋溢的回覆和糾錯,本人表示有錯必改,大致上我說的有點但未成片是事實,參照大豐姜堰水中田尤其油菜花。

看評論有說蘇北範圍,休息前多談幾句,閒著也是閒著。

明清從南直隸到江南省,從江南省到江蘇安徽分置,江蘇也就是清康熙年間的事情,原因是反清,參考朱元璋北伐成功滅元。

古徐州揚州地廣人稀,現今蘇中蘇北多數從古徐州揚州因人口增加逐漸分開開府置縣,連雲港淮安鹽城南通等皆是如此。

蘇北,廣義上你可以說揚州徐州都是,都是分出去的,但是多數人認為揚州徐州嚴格說不是蘇北,鹽城南通才是,淮安宿遷偏北已經蘇中了吧,沒有海岸線延伸和歷史上多次洪泛區破壞同時修復河道流沙,蘇北平原真是蘆葦蕩溼地,也正是蘆葦蕩讓戰亂百姓有休養生息可能,參考南北朝五代十國兩宋,尤其元清屠城常事。

蘇北不過是近代尤其解放後反覆提到的概念,揚州江寧鎮江乃至淮安之前可沒認為自己是蘇北,煙花三月下揚州江南名城可不是我自說自話。其實我發現,現今很多人只把蘇南認作江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下回再聊!休息。

暫時到這裡,歡迎繼續說些我不知道的歷史地理。


我愛江南水鄉人家


我家屬於宿遷宿城區下的鄉鎮,其實就是農村,因為以前父母要供我和哥哥唸書一直沒捨得蓋房子,後來想蓋已經不給蓋了,家裡房子條件很差,一直期待著拆遷算了,但現在真要拆了,1300一平方,鎮上房子都三千多一平了啊,拆了老房家地基的錢不知道夠不夠一百多平方的三房,問題是我們家是四代同堂了啊,四代,不算我(遠嫁)都不夠住了,拆了我就沒有家了,回去沒我的地方了,而且爺爺90歲了,你讓他怎麼天天呆在樓房裡,媽媽腿不好,爬樓梯對她是個挑戰,支持差新房不夠住,不拆老房太老,如果是集中建一家一戶我們同意,哪怕稍微添一些,真的,為了逼我們買房老家不讓蓋,居住環境嚴重受影響!!!


家有baby初成長


首先這個提問有誤導嫌疑,據官方電視報道:80%以上居民都是開心滿意的,當然也有20%不到的人有其他想法。前段時間去蘇南學習,感觸很深。基本上他們的農村就是我們蘇北現在要對標的方向。最少家家兩層樓,蘇北特別農村平房居多,也有瓦房。許多建築都是80年代前後修建的,現在要把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給拆掉,然後蓋上更好的建築,鼓勵動遷上樓。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利國利民。

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蘇南民營經濟,村鎮經濟相當發達,她們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樓換樓。而蘇北這邊相對來說經濟比較滯後,目前經濟很少到村一級,基本侷限於鎮上以及開發區裡面。所以妄想通過一拆而富,統一規劃的難度比較大,任務也比較重。拆容易,活下去拿。村鎮經濟發展需要時間,三年可以拆完一座城市,但是3年能孵化多少企業,能帶動多少村民致富,這是一個悖論難題。


我看了前面的不少留言說村裡拆遷300-600元一平就拆了有低,不想動。其實也不完全對,附屬面積,勞保,耕地補償都沒有算進去。難點在於溝通有問題,激烈的爭吵背後折射出的就是基層對政策熟知和宣傳不到位。好事變難事,變壞事,確實有很多東西值得思考。

之前網上也有泗洪泗陽網友給省書記寫信,回覆的結果是:屬地管理,已轉發到當地處理了。通過拆遷迅速的獲取土地指標,為工業化鋪路,這需要時間和耐心。


所有的規劃重點永遠只有一個,是人。而不是建築,指標業績。以人為本,希望上層不要太著急,慢慢來。水到渠成,順其自然,而不是標尺測量,堆積木。

這段時間也有好新聞傳來,拆遷徵詢先行。大多數人同意了拆沒問題。一般來說發佈公告10天內都可以就厲害關係,賠償標準進行反饋。這個是宿豫區2019年某地徵地拆遷補償的標準。

留言有人說賠償低的。懶得打字,自己見上表,青苗也給錢,社保7.98萬一人,附著物也給錢。並不是光200-300元。


宿遷城鎮那些事


有些人對蘇北農村拆遷後集中居住的觀點持反對意見,你覺得會是什麼原因呢?

我個人認為還是拆遷補償過低,農民拆舊房的補償款不足以覆蓋購買新房的花費,需要拿出部分積蓄進行補貼

2018年7月23日江蘇省委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婁勤儉說,蘇北地區農村群眾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再不重視解決,等到中西部地區通過扶貧搬遷等措施實現脫貧後,蘇北就可能成為全國農村住房條件最差的地方。

在7月24日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婁勤儉再次強調:“推進蘇北地區農村群眾按照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既有利於鄉村振興,也符合群眾意願,順應‘四化同步’要求。要按照‘強富美高’的要求,進行高水平的系統規劃,確保集中居住後群眾的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有顯著提升。要尊重農民意願,支持改革探索,真正讓農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首先分析蘇北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的好處

1、集中居住以後,小區配套的基礎設施提升,例如:修建自來水管、雨汙分流和汙水處理站,修建學校、農村衛生院和購物超市等等,孩子不但上學方便,還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路面硬化後就告別了農村下雨天的“水泥路”; 衛生室在小區裡面,農民“小病不用出村”,看病大為方便了!

2、統一規劃集中居住,就會配套相應的廣場和文娛活動室,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豐富業餘生活!小區住房均建有室內廁所,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農村的旱廁問題!

3、集中居住後,農村土地可以連成片,這樣能夠吸引村民種植大戶或者農企進行承包或流轉,如果採取企業+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經營,農民可可以到企業合作社打工掙錢。

4、集中居住可以盤活土地資源,據調查,蘇北農村戶均佔用住宅面積為1-1.3畝,集中居住後就減少到戶均0.3畝左右,每個集中居住區可新增耕地1000畝左右,每個縣可以盤活20萬畝農村建設用地,為推動二三產業發展和重大工程項目落地奠定基礎,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江蘇省城鄉規劃實施條例》規定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在蘇北農村,未經許可,老百姓不得翻建舊房,許多房屋破敗不堪已經不適合居住,那麼怎麼辦呢?

那就是推進蘇北農村集中居住,但是老百姓心中有本帳,他們最先考慮和最為關心的,還是拆遷過程中自身利益如何得到保障的問題。筆者在網上找到一份《淮安國家農科園馬頭鎮農高新城集中居住政策》,估計其他集中居住的村莊拆遷補償大同小異。

同時,筆者也簡單瞭解了泗洪縣曹廟鄉和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的拆遷補償方案:

泗洪縣曹廟鄉瓦廟村的拆遷補償方案:老宅基地每畝補償2萬元,原住房補償標準為485元/平,新建住房價格為1000元/平。瓦廟村農戶原房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可以獲得補償款485元*200平=9.7萬元,第一獎勵期搬遷獎4萬元,這樣宅基地可以折算1萬元,這樣總計補償款為9.7+4+1=14.7萬元,集中安置的新房面積160平,總計16萬元,這樣只需要花1.3萬元就可以搬進新房。

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朱瓦村的補償方案為:老宅基地每畝補償2.8萬元,原住房補償標準為400-500元/平,建築面積大概為200平,房屋補償款大概為9萬元,第一獎勵期搬遷獎4萬元,加上宅基地補償的1.4萬元, 這樣總計補償款為9+4+1.4=14.4萬元;集中安置的新房面積164平,價格為750元/平,總共價值為12.3萬元,還可以剩餘2.1萬元用於房屋裝修。

從上述情況看,蘇北農村集中居住拆遷時,農民基本用少量的貨幣+舊農房拆遷款來換取一套安置房,面積都會比原來的居住面積小,只是居住條件有所改善,而且不可能出現城中村那樣拆遷暴富的情況,有牴觸和反對意見是正常現象。


才華有限菇娘


因為蘇北農民勤奮但不傻,成本1500建的房子,按照600塊錢拆了賠給你,換了你你是否能願意嗎?

我本身也是蘇北農村的,而且我們的村子也在拆遷範圍之內。村子裡面的一些人的想法也都瞭解過,像這麼大的事情在村子裡面七嘴八舌早就傳開了,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年前都出來了政策過年時沒敢公佈年後才說。年後年輕人都去打工了,就剩下老弱…

下面就由陽哥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農民不願意拆的一些原因和理由。

第一,補償不合理,如果給的錢多大家歡迎肯定大部分人都願意拆,在農村建房子那可能是農民一輩子或者是兩代人共同努力的心血。

第二,住慣了農村的大院子,不願意被趕上樓像鴿籠一樣的房子,而且農村家家戶戶東西都比較多,大部分都為老人他們不願意上樓,也不能上樓 ,天天要吃飯買菜,拎著東西爬樓,自己可以試一下能爬多少層能堅持幾天。

第三,事實上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是願意種地,也不全是因為買不起蔬菜糧食,自己種的東西吃著放心。

第四,祖墳,大部分農村離著墳地不會太遠的,農村還保持著傳統的一些道德觀念,我認為這是好的,落葉歸根歸宗認祖。如果拆遷這些祖墳沒地方安置,城裡人可能體不會體會到一個家族族譜是如何記載的。

第五,回遷房裝修,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即使拆遷的款項即使夠買房,但是裝修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部分農民是沒有這部分錢裝修的。

第六,受約束不自由,我在城裡租的房子,就是回遷房,停車費每年900塊錢還有物業費,電瓶車,三輪車也不讓放。上次看到別人結婚,車隊進不來,不討好看門的保安是不行的。住小區,有些事可能就被物業管著了。

最後說一下,政府出於什麼考慮?拆遷改為集中居住以後形成社區,方便管理,節約了土地,政府就能拿回拆遷的土地,耕地就能有效的集中起來,方便大機械化操作,各方各有各方的利益吧!

現在農村的情況,那種破房子要倒塌的,他們可能願意拆,事實上我們這至少90%以上都是蓋了新房,他們是根本不願意拆的。

上圖安置小區下圖我的自建房,如果你會怎麼選?關於更多農村記錄可以關注陽哥


城鄉陽哥


鄉鎮集中居住的房子20多萬的價格誰定的?誰定的?!其價格合理嗎?公平嗎?刨開土地,其真正成本不到500元一平,多餘的利潤全讓開發商與當權者給瓜分了。

其實農民只需花很少的錢就可以住新房:拆遷款是大頭;農民本來家家都有宅基地,鄉鎮小區每戶均攤新宅基地的面積遠遠小於拆遷前的宅基地面積,這樣節約出來的大量的土地,政府是不是要對農民給予獎勵呢?再有國家若再撥付一點扶貧資金,農民住新房更輕鬆。如果能這樣,農村集中居住將得到農民的最大力支持。只是不要再侵佔農民的利益!

最窮的鄉鎮也可以只需集中規劃新宅基地,統一圖紙樣式,讓有條件的農民自籌自建也可以,自籌自建比買小區房至少省一半的錢。實在建不起房的困難戶,政府可以適當的扶持一把。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而且國家又不用出多少財力,就完全可以使農村居住條件得以極大改善!如此一舉多得措施,何樂而不為呢!

我想,農村的事不是不好辦,關鍵是要真正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要把農民弄窮。要花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最要緊的還是要發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實施無為而治,老百姓即能夠得到大量的實惠,國家又不需耗費多少財政。

政府真正應該充當引導員、仲裁者與守夜人的角色!


舊是豬


蘇北拆遷,集中居住,始於阜寧6.23風災。

風災災民統一居住,精裝房,拎包居住,全免賈。

房形是一式的一一別墅。二層,一樓有車庫,農具庫,廚房,衛生間(樓上,樓下雙衛),小區設施齊備,小型花園(菜地),生活方便,集約了土地。

償到甜頭的阜寧從此全面推廣,實施《康居工程》,對舊房置換,業主現金每平500元(現漲600元),裝修自理。裝修費每套大約(120一一140平方)八萬一一十五萬左右)。

別墅式樣,略有不同,小區風格沒計各異,特色鮮明。農村風貌,詩惰畫意,新阜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貌喚然一新!

絕大多數農民是歡迎的,(反對是個別戶),不強拆,(大家都遷了,單戶不方便),現在不遷,以後就亨受不到政府補貼。

央視《東方時空》曾特別報道。並向全國推廣。

阜寧縣實施《康居工程》,不僅改善了農民居住條件。還使農民象城市居民一樣,小區居住,設略配套,生話方便。同時防風抗震,一勞永逸。

《康居工程》初期,就集約成片土地萬畝,不僅方便機械耕種,而且土地液出效益明顯。

《康居工程》是造福農民的大好事!大喜事!好事要做好,多聽農民意見,實事求是,為民辦實事,就一定能得到農民歡迎。


董五52969043


很簡單,越拆越窮啊!你以為拆了房子重新規劃都住上新樓房就是奔小康了嗎?如果這樣,所有蓋了新樓房的家庭都是小康了?肯定不是啊。這感覺就是面子工程,把臉洗乾淨了,遮住了一脖子的灰。農民怎麼樣農民心裡最清楚。

首先,越拆越窮。模糊民花了二十萬蓋的房子,是多少年省吃儉用攢下的,還不夠,又向親戚朋友借的,為了兒子的婚事。辛辛苦苦蓋的房子,說拆就拆了。而且補貼的錢只夠蓋房子錢的一半。這已經讓不堪重負的農民虧了十多萬。另外還要再掏十幾二十萬再買新的樓房。這簡直讓農民沒法生存了。農民再傻也不能傻到這地步吧。

再說了,發達地區是越拆越富。蘇北是越拆越窮啊!價值二三十萬的房子。你只給幾萬塊錢。拿農民不會算數嗎?發達地區一拆遷就賠償上百萬,甚至幾百萬。蘇北人就不是人嗎?差別就這麼大嗎?

農民的苦,農民自己心裡清楚。你們既然要這樣做,不捨得往百姓身上花錢,你讓百姓心裡怎麼想?






桃花源一九八三


嚴格說這基本上就是面子工程!不切實際!無形中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第一是生活成本的被動提高,農村門前屋後有點空地,種點季節蔬菜,種點蒜蔥!對於不是每頓飯都要三碗六牒的老百姓來說,長年累月可以省下不小的開支!柴火不讓燒,燒煤氣。。錢在哪裡!

第二補償過低,可以說是換了新房,傾家蕩產!還未必夠。老百姓圖個啥,就是手中有點存錢,至於房子,環境啥的!對於一個還不敢放開了過日子的農村來說,扯啥居住環境,有住就不錯了!這就好像一個五十歲的光棍,你和他普及女友挑選技巧一樣!有就謝天謝地了!扯啥蛋呢?

第三,所謂的集中居住後,造成生活的不方便,幹趟農活要走八里地!

檢驗一個政策好壞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凡是一刀切,到處一個模式的政策肯定不是好政策!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情況,不同處理應對才是真正的好心辦好事!其他的都是耍流氓!而且還拿著刀!讓人不寒而慄。


一年級學生


看到了蘇北的問題就迫不及待的進來了。首先介紹下本人基本上情況,在安徽工作的蘇北農村人,剛好前段時間從事過類似的工作(美麗鄉村規劃建設)。

首先講一下,現階段蘇北農村居住環境的缺點:

一、公共服務設施較差

二、居住環境較差,建築質量較差

三、道路破舊

四、家庭多為旱廁,環境衛生較差。

五、沒有下水,汙水隨意排放,汙染環境。

分析了蘇北農村居住環境的缺點,接下來講一下優點:

一、鄰里情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 這話一點都不假 平時可以和鄰居嘮嘮家常,鄰里之間也可以互幫互助

二、農業生產便捷

農業生產勞作不僅有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收穫的穀物,這些都可以存放在自己的房屋裡面。

三、生活成本低

自家宅基地附近可以種些瓜果蔬菜,不僅成本低而且還綠色建築。也沒有物業管理費

上面綜合分析了現階段蘇北農村居住環境的優缺點,下面來分析下反對拆遷的原因

我們探討反對拆遷的原因:

一、拆遷補貼太少,錢沒有到位 。

拆遷補貼的錢不夠買回遷房而且還要自己倒貼錢,農民覺得不划算,所有沒有幾個人願意拆遷的。(主要原因)

二、回遷房設計不合理、沒有結合農村實際情況 。

好多回遷房設計的有缺點,硬生生的把城市裡面的那種戶型搬到農村去,完全不從實際情況考慮:農民的生產工具如何存放、收穫的糧食在哪堆曬、室外活動場地如何佈置等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小區居住的環境就會變得很差,最後惡性循環。

三、生活成本增加

蔬菜、糧食等一些以前不需要購買的生活必需品,現在統統要花錢購買。而且還需要繳費物業管理費等一些相關配套的費用。

上面分析了一下反對拆遷的幾點原因,關於拆遷我和父親也聊過了幾次,我常和他講“到城市裡面和我們一起來住吧,你一個人(母親到城市幫我們帶娃)在家生活也不容易,反正家裡的房子遲早是要拆掉的",每當這時候父親總拿不習慣城市裡面的生活這句話,把我搪塞過去。其實我知道他是捨不得自己的家,真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但是我覺得拆遷集中居住是趨勢,只要前期多做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後一起解決掉,絕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集中拆遷居住。最後放上幾張之前做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效果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