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你,就是错在太“聪明”了

你呀你,就是错在太“聪明”了

你呀你,就是错在太“聪明”了。

做 人 不 可 以 圆 滑 ,

但 需 要 圆 润 。

你 的 退 让,

对 别 人 来 说 更 是 一 种 成 就 。

有故事的人,都关注了否定

原创 2016-07-08 superpoo 否定

上周末和俩朋友一起吃饭,饭后有一人提议打会儿斯诺克消消食,因为我们都得空,便一起打了几局。

跟我一起玩过斯诺克的朋友都知道,我打球的姿势业余到让人看不下去,纯粹怎么舒服怎么来。

大伙儿出来玩不就是图个乐呵么,所以也犯不着每杆都按照标准动作打,多累啊。

然而,其中一个与我同行的朋友,却特爱较真我的击球动作。

左手持杆,平行站位,持杆的手要保持“双垂直”;右臂微屈,小臂自然平放于球桌,手架距离得保持相对合适...

我每击两杆他就要念叨一下我的动作不标准,表面上我表露出欣然接受的样子,心里其实早就被他惹毛了。

你拥有的专业技能是甩我几条街,可不代表我就得一味服从。

在你的眼里它可能代表着须人人遵守的法令,在我的世界里它只是一道我用来远观和欣赏的风景,我不会,也不想把它化作一套死板的桎梏压在自己身上

比起方方正正的规矩,随性自然与我的日常作风更贴切啊。

● ● ● ●

前阵子我侄女参加了学校的儿童节汇演,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得上台表演个节目。

侄女平时爱朗诵,兴致勃勃地报了个诗歌背诵串烧。当天,可能是她过于紧张,有两三首诗歌串错词了。

台下的我们虽然发现了这个明显的失误,但也装作没听见一个劲地给她竖起大拇指。

毕竟,为了汇演侄女认认真真地排练了整整两个星期,小孩子心智没那么成熟,过多的责怪会让他们很受挫,得用合理的方式安抚和提醒他们。

侄女下台后,欢呼雀跃地涌向我们。她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还没有意识到表演有失误。

我们连声夸赞她的勇敢和坚持,准备回家找个契机再提醒她犯的小错。意料之外的是,旁边一个家长见着小侄女便刺破了她的美梦:

你今天背错了挺多的呀,野火吹不尽后面那句是春风寸草生,举头望明月后面应该接低头思故乡...你怎么都弄混了?

侄女嘟着嘴转向我们,说了句对不起,对自己没能表演好感到自责。我们看着她脸上夺眶而出的眼泪,好生心疼。

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而又脆弱的,你用你的“聪明”成全了自己的智慧,却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撕碎了别人的自尊

理论上的大实话刻薄而又伤人,善意的装聋作哑却可以让一些暴风雨转变成绵绵细雨。

● ● ● ●

身边有一位朋友,特别喜欢按照自己的步调走。

同事聚餐,他一口拒绝:大家之间相互不认识,想必吃饭也没多大意思。

女性朋友问他新买的衣服好不好看,他强烈质疑她的个人审美。

哥们儿几个一起去看电影,他表示那片儿他早就看过,简直烂到不行。

还有很多种场合,他总是用无懈可击的思维向别人泼着一瓢又一瓢冷水。

可这冷水,泼得不划算啊。

我们难道不知道陌生同事初次见面难免尴尬?一件衣服好不好看我们的心里难道会没有谱?电影不好看我们就能够一走了之扫别人的兴?

即使你对一件事的判断心里足够有数,但也不用一定要急着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就算自己对事事了如指掌,在某些场合下也不妨装作一无所知

人脉关系,总是经不起自己的任性折腾。

● ● ● ●

有一个教授文学写作的老师,在某堂课上,把该次作业里含有"I think", "I feel", "In my opinion"之类的文字全都删掉了。

对于他的行为大家都表示疑惑不解。老师说,写作文的套路他们已经轻车熟路了,他更想用一堂课的时间告诉学生们一个生活中的大道理:

和人相处,心里一定要时时刻刻装着别人,聊天沟通不要总是用“我”字开头

太过于“聪明”,就是一种心里容不下别人的典型症状。

你的专业度固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些时候,别人并不想被你的想法所绑架。

你看待事情的角度确实很精准,但不加以柔化的利言,像极了一把伤人的刀子。

你说出了种种毫无漏洞的大实话,但正是因为你的实话,赶走了身边原本与你亲近的人。

做人不可以圆滑,但需要圆润。圆润,不代表一味的利己主义,同时兼具利他性。你的退让,对别人来说更是一种成就。

该聪明的时候尽情展露你的才华,不该聪明的时候心里装着别人。我想,这才是真正懂得人际交往不二法则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